江歌血案:人性凉薄 如纸如刀,善良的我们该如何自保

看了诸多关于江歌血案的报道和评论,我的内心,与其说愤怒,不如说是悲凉,有时候,在复杂的社会和幽深的人性面前,无论做什么,都会感到深深的无力;在血淋淋的事实和真相面前,无论说什么,都会觉得极度的苍白。

人性凉薄,如纸如刀,有时候,我们涌泉的热血,可能都换不来别人的滴水之报,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坐下来好好想一想,面对人性的卑劣,善良的我们该如何自保?对于世界的叵测,我们该找到一条怎样的相处之道?

如是我闻,还是简单复述一下案情——

2016年11月3日凌晨,留学日本的江歌,在东京中野区的公寓被害。起因是,她的青岛老乡、在日本结识的“闺蜜”刘鑫,与本是同居恋人的陈世峰,因感情不和,分手后无处落脚,请求江歌收留,却依然遭到陈的不断纠缠和威胁。案发当天,江歌怕刘鑫不安全,在车站等了刘鑫2小时,还为其买了馄饨。结果陈世峰尾随追至,出于对朋友的保护,江歌让刘鑫先进房间,自己出门与陈世峰理论,被连捅十刀致死。

凶手足够残忍,案情足够残酷,而在案发前后,刘鑫与其家人所表露出的种种言行细节,同样让人感到冰冷残酷——

在刘鑫前男友发来威胁要曝光她的裸照后,当江歌被关在门外独自面对凶手时,江歌都曾要求刘鑫报警,但刘鑫因为害怕泄露自己的隐私,和担心暂住在这里是违法的,会被警察知道,为了自己的隐私和利益,拒绝了;

在江歌生死挣扎的过程中,刘鑫不仅始终躲在屋子里,甚至为了自己的安全,任凭为自己出头的好友多么声嘶力竭的哭喊,都没有把门打开(她自称把门打开了30公分,但遭到江母的质疑,详情可看视频);

在案发后,刘鑫一直回避与江歌家人接触,甚至和家人先后拉黑了江歌妈妈的微信,直到294天后,她们才第一次见面。此前,当江歌妈妈发微信询问,刘鑫只回复了一句:“对不起,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你。”之后,再没有任何回应。直到江歌妈妈在微博上发了一条状态,暴露了刘鑫的名字。刘鑫才给予回复,却是:“再出这种新闻,我就停止协助警察”;为了让刘鑫现身,江歌妈妈无奈在网上公布了刘鑫全家的信息,刘鑫也再次发微信威胁江歌妈妈,“你不撤回(网上的信息),我不会去作证,我给你一天时间”。刘鑫妈妈还在电话里跟江歌妈妈吼:“你闺女叫人家杀了,你去找杀人犯,别找着俺!是她命短!”甚至,还骂出了极其恶毒的脏话。因为在她们看来,这影响了她们的名誉,侵扰了她们的生活;

在接受王志安对她的采访时,刘鑫说的一句话是:“我都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还要怎么样?”在她看来,只要自己认个错,就有权得到别人的原谅,自己轻描淡写的道歉,远胜过别人失去生命和亲人的痛楚的分量。虽然最终面对镜头道歉这一行为值得肯定,但她在镜头前后的种种言行细节,还是让人觉得,似乎急于摆脱的成分远大于真心忏悔的诚意,也很难说,她到底是在意江歌妈妈的感受,还是更在意自己的感觉;

甚至,在江歌尸骨未寒,江歌妈妈痛彻心扉的时候,刘鑫却美滋滋地在网上发自拍、秀刚烫过的头发和新包,全然不顾自己的剪刀手对逝者亲人的刺痛,因为自己的感受远比别人的重要……

有人说,刘鑫和她的家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我觉得在她们身上,根本谈上不“精致”,而是“粗鄙”、“极端”和“赤裸”。

对于她们来说,别人失去的生命,远不及她们不被打扰的生活更重,哪怕那人是为自己而死;

对于她们来说,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活该,自己不为别人做的任何事,都是应该……

所以,我们真的为江歌感到不值——

你为别人掏心掏肺,换来的却是没心没肺,甚至狼心狗肺;

你为朋友舍身挡枪,朋友却不肯为你收尸;

你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再给你补上两刀……

这种“恩来无义反成仇”的故事,像极了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情节:哈桑为帮小主人阿米尔追风筝惨遭强暴,目睹这一幕的阿米尔非但不敢站出来,而且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感,甚至栽赃哈桑偷东西,让父亲将其赶出家门。

对于这种心理,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很精妙的阐释:“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但是,与现实悲剧不同的是,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知道发自真心的忏悔和赎罪。

因为他明白:“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所以他懂得:“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最让我们觉得无力的是,对于刘鑫及其家人这样的人,如果她们自己不知道忏悔和救赎,我们除了道德谴责,几乎束手无策。

网上有一种声音说,为什么大家都不去指责凶手,反而抓着刘鑫一家不放?其实,我们不是不关注凶手,因为凶手自有法律制裁,而对于刘鑫及其家人这样的人,我们也只能冀望道德的力量,能让其有所惕惧,有所愧疚。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不是所有的道德谴责,都是舆论暴力。在法律无法抵达的地带,道德更不能缺席。

我们谴责刘鑫一家,并不是针对她们的个体,而是她们这样的言行,我们是要通过公共领域的道德批评,要让其他有类似想法和言行的人,能够行有所止,心有所忌,让这个社会尽量少一些刘鑫这样的人,也就是让更多的“江歌”和她们的家人少受伤害……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道德批评都一概归结为网络暴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权威媒体的报道和梳理,通过各方的对质和表达,公众对浮出水面的事实,至少会有一个基本性的判断,也有权表达出自己的一个基本态度。一味地以所谓的政治正确,来将道德力量悬置,一来是对事件本身可能并没有真正的关心和认真的梳理,二来是以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对所有复杂多义的事件进行自以为是的评断。这其实是思维方式上的惰性,和社会责任上的敷衍。貌似公允,实则乡愿。

连孔子都说:乡愿,德之贼也,对恶行的纵容,就是对好人的戕伤。

你可以不指责,但也不应一味去指责别人的指责。

不要随意给人扣上“围观产生正义”的大帽子,有时候,追问和质疑,也是对真相的一种倒逼,不至于让损害者逍遥无事,让受害者冤沉海底。

道德评判,其实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对社会基本底线和前行方向的保驾护航。

有鄙夷,才有尊敬;有唾弃,才有珍贵;有对恶的判断,才有对善的认知……

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卑鄙成为卑鄙者的通行证,让高尚成为高尚者的墓志铭。

当然,我们也不能让我们的道德谴责,上升为舆论暴力,要厘清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的界限,要明晰批评谴责与谩骂抹黑的区别。如果逾越了这个界限,那么我们就会和刘鑫一家人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且我们也并不确定,我们没有变成刘鑫一家这样的人,是不是仅仅是我们的道德运气?是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面临这样的道德考验?

我们所有的道德谴责,其实也都应是对自己的惕警:不要变成自己所憎恶的那个人。

比起对刘鑫之恶的谴责,我们更要有对江歌之死的警示——

我们要远离那些“利己主义者”,对于那些凡事都从自我角度出发、以自我利益为标准、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人,不要轻易与其共事,更不可深交。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自己的一切,都理所当然,别人的一切,都无关紧要。

就像最近“宁波一新娘的婚前协议,让新郎直接取消婚礼”的新闻,我觉得新郎的做法真的是及时止损。因为这新娘及其家人和闺蜜的所有考量,都只关乎自己的利益,而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在她们的逻辑体系和计算模式中,根本不包含他人这个变量。

著名主持人马丁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我觉得也可以作为与这类人的相处之道:“再讨厌和鄙视一个人,在谈及他的时候,也要保持客观和公正。这不是为了他的面子,而是为了自己的心胸;同时要学会拒绝跟他有任何过多的交往,这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是为了自己的舒坦。”

还有,我们不要随便卷入别人乱七八糟的人生,须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别人生活的乱麻,不是你的快刀能够轻易斩断的。    

而且,那些把自己生活过得乱七八糟的人,和你的相处,又怎么可能一清二楚、相安无事?

所以,与朋友之交,一定要有界限感和分寸感,要学会像刺猬般相互取暖。可能,你对你的朋友很好,你的朋友也确实人很好,但你也不能确定,他的家人也会如此,一旦到了利害关头,他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选择。

我们要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但也不要因为我们的多情,而被薄情的世界伤害,须知情深不寿;

我们要热爱生活、温暖他人,但也要看清生活的真相,懂得人性的幽暗,学会知白守黑。

我们要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但也要对人性之恶有所提防。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善良,因为这是人性的光芒和希望;但也要为我们的善良穿上一身铠甲,因为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和家人受伤。

江湖多风雨,彼此各珍重。

也许,你还可以看看——

别以为别人不能把你怎样 也许劈你的雷正在路上

罗一笑没能站住,你的良知能不能站住?

罗尔事件:是非之上 还有慈悲

当你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就不要指望魔鬼会像上帝一样待你

不要因为中了生活的枪,就把自己变成“天才枪手”

讹人老太被拘 不能指望法律为道德解围

(0)

相关推荐

  • 人与人之间,对错可以申辩,冷漠却让人无计可施!

    落叶知秋,落难知友,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文丨旧故麻袋 ∨ 记得小时候母上大人常挂嘴边说"做人要厚道,要实在",什么是"厚道"和"实在" ...

  • 陈世峰能判处刘鑫“死刑”吗?

    陈世峰能判处刘鑫"死刑"吗? 没有真相,就没有公平. 不管"江歌案"怎么收场, 真相都是第一位的. 在备受关注的"江歌案"中,江歌是被害者, ...

  • 刘鑫没敢推门出去,但余生可能都得坐在那扇门后了

    文/温佛佳 综合看来,目前,舆论导向大致有二. 其一,高度利益化的各种自媒体被情绪绑架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摇身变成了审判官,使用"良心"."人渣"." ...

  • 聚光灯‖ 刘鑫改名上热搜,你真的不配为人

    几日前,一个人们最不希望上热搜的人,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名. 她的名字叫"刘暖曦".这个温暖和煦的名字背后,是一段难以洗刷的过往-- 她的曾用名叫"刘鑫". 我不 ...

  • 孩子,咱不惹事,但真得怕事!

    经常听人教育孩子,你别惹事,事来了,也别怕事. 现在看来,这句话,大错特错了. 1 2016年在日本惨遭杀害的中国留学生江歌,她没惹事,于是她坦荡磊落地不怕事,用生命保护了她的室友刘鑫,被砍10刀惨死 ...

  • 讽刺人性凉薄的句子,精辟现实,句句穿心

    一.哪有什么选择恐惧症,还不是因为穷:哪有什么优柔寡断,还不是因为怂.二.永远也不要高估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或许你什么都不是,多你一个也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三.我们珍惜一个人,一定是感动过:我们放弃 ...

  • UC头条:看透人性凉薄的现实语录, 送给不清醒的人!

    一.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谁都不想再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 二.尽管这么多年,你看错过很多人,承 ...

  • 看透人性凉薄的24句话,经典至极,发人深省!

    一.不是你的,就不要挽留:让你难受的,就别再将就.若人走情凉,就守心自暖:若聚散难免,便独享浮世清欢.从前不回头,往后不将就.这,才是你应该过的人生. 二.在一切变好之前,我们总要经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 ...

  • 看透人性凉薄的哲理句子

    一.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勇气,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智慧! 二.看清了很多人,却不能随意拆穿:讨厌着很多人,却又不能轻易翻脸.有时候,生活就是要 ...

  • 看透人性凉薄的现实语录,送给不清醒的人!

    一.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谁都不想再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 二.尽管这么多年,你看错过很多人,承 ...

  • 看透人性凉薄的人生哲理

    一.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谁都不想再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 二.尽管这么多年,你看错过很多人,承 ...

  • 看透人性凉薄的现实语录

    一.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谁都不想再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 二.尽管这么多年,你看错过很多人,承 ...

  • 看透人性凉薄的句子

    一.不是你的,就不要挽留:让你难受的,就别再将就.若人走情凉,就守心自暖:若聚散难免,便独享浮世清欢.从前不回头,往后不将就.这,才是你应该过的人生. 二.在一切变好之前,我们总要经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 ...

  • 《凉凉》《玲珑》《落花成泥》《奈何》《恋人歌》《凉薄侯》

    《凉凉》《玲珑》《落花成泥》《奈何》《恋人歌》《凉薄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