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了徒弟,也饿不死师傅」之——信息流通

偶尔,还是能听到有人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获取信息,有两方面考虑。一个是信息的深度,一个是信息的及时性。

信息的深度,显示对事物的了解程度。从开始到发展进程,影响因素,预期判断,一整套东西,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框架系统。换句话说,就是能不能把这件事彻底想明白。

有深度的信息,过去只能从专业训练中获得。这包括专业的课堂和书籍。专业的课堂有门槛,无论是考大学还是接受职业培训,都有一个筛选机制,不是想进去就能进去。而专业的书籍往往存留在图书档案馆,或是专业人士的手里。非专业人士很少有时间有精力,在卷帙浩繁的图书馆搜寻、研究某个领域的系统知识。真正的隔行如隔山。即便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获得系统而有深度的知识,也不代表他真的就能在当下有所作为。

因为还涉及到一个信息的及时性。

信息的及时性,是指信息对此时此地的有效性。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昨天有用的信息,到了今天,就不一定有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公司出了通知,可以报名参加某个技能大赛,奖品丰厚;但昨天是报名截止,过期不候。你技术能力百里挑一,拿奖没问题。但你昨天发了一天的白日梦,策划怎样使用奖金;然后今天才想起来,要去报名。还有用吗?

及时的信息,从前一般从哪里获得呢?报纸、广播,还有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最后已经改头换面,却难以判断真伪的小道消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就是自己日常生活的小圈子。对他来说,最新出炉的消息,也许已经在圈子里辗转流传多时,早就过了有效期。

从前,因为信息流通的不畅,各行各业关键信息,都有老师傅坐镇把守。徒弟学会了,就没师傅什么事了。但今天,情况已经变了。过去数十年的基础设施提升和技术升级,已经到了一个新的代际。

当然,还是有一些专业的基础架构需要搭建。但这些基础架构,大部分是公开的信息,只要你肯花时间,就能找到,学到。很多领域的业态变化迅速,可能连老师傅都已经看不懂了。信息的深度,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师傅,就能教会的。更多的,是要靠个人的钻研。

信息的及时性,一方面还是要看圈子。圈子很重要,但今天的圈子,和从前的圈子,也不太一样。今天的圈子,可以说是“破圈”后的圈子。专业和行业,不再是圈子的唯一标准。很多看上去跨行跨界的人,往往会出现在同一个圈子。以“志同道合”来定义圈子,也许更准确。另一方面,也要看个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现在绝大部分信息,是可以在公开渠道找到的。但一样的信息,有人能看到点什么,有人就当作一个吹牛喝酒的谈资。

因此,从信息流通角度看,到了今天,教会了徒弟,也饿不死师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