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成功接发后,得分最多的为什么不是德约,反而是纳达尔?

1月29日,我们探讨了球员接发球能力的话题。在《用数据说话丨ATP认为接发球最强的人居然不是德约科维奇,而是……》这篇文章下面,很多球友留下了有价值的观点。比如,ATP评价方法仍有改进空间,在计算时应将赛事的级别、对手的排名作为权重,对接发球得分率进行修正,从而得出更科学客观的评价结论。

有几位球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球员的接发球能力与接发球得分率其实是两码事。在接发球之后,得分与否取决于球员的攻防能力,用接发球得分率来评价接发能力显然是不当的。

持这种观点的球友思维很缜密,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球员接发球质量也是得分与否的关键,如果你回了一个很菜或很厉害的接发球,那么接发球能力与得分率关联度就比较大了。

这个讨论的实质是,我们如何将客观的统计数据变为令人信服的评价结论。从数据到结论,往往要构建数学模型,而数学模型的优化调整永远没有止境。

比如,在评价接发球能力时,除了球友们提到的赛事级别、对手排名应该作为权重之外,球员的参赛数量、对手的发球时速、落点分布、场地类型等因素是不是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这几个因素又该如何赋权和计算?

数学模型的优化调整没有止境,决定了讨论也永远没有止境。你认为应该考虑5个因素,有人就会提出来再应该增加3个、5个或更多的因素,那么多因素加进来之后,如何赋权,如何找到令人信服的计算方法,又将引发无止境的讨论。

去年12月21日,ATP官网刊载了一篇评价球员的文章,讨论的主题是发球被对方成功接回之后,发球方的得分情况。按我的理解,这主要用于评价球员的发球能力与接下来衔接的攻防能力。

这次分析的对象限定于目前世界排名前十的球员,统计的样本限定于这10位球员的88640个被成功接回的发球,这些样本来自于2011年之后的ATP大师赛和年终总决赛,还包括2019年和2020年ATP杯以及部分ATP 500和ATP250级别的赛事。

一发被对手成功接回之后,发球方得分率排名前三的球员分别是:费德勒(61.9%)、西西帕斯(61.3%)、纳达尔(61.2%)。世界排名前十球员的平均值为59.5%,如果把Ace球和对方接一发失误算进去的话,费德勒的一发得分率高达77.6%,世界前十球员的平均值为74.5%。

二发被对手成功接回之后,发球方得分率排名前三的球员分别是:纳达尔(53.5%)、德约科维奇(51.7%)、费德勒(51.5%)。世界排名前十球员的平均值为49.%,这意味着如果二发被对手成功接回去的话,位列世界前十的顶尖球员仍要丢掉一半的分数。

如果将一发和二发综合起来看的话,排名又如何呢?

Infosys给出的答案是,纳达尔以58.5%排名第一,其后分别是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并列(57.3%)、西西帕斯(55.2%)。世界前十球员的详细数据如下图所示。

我们都知道,像卡洛维奇、伊斯内尔、拉奥尼奇等“发球大炮”们最厉害的武器就是发球,他们最擅长在场上狂轰Ace。不过,“发球大炮”们基本不可能成为顶尖球员,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太过仰仗发球,而一旦发球状态不行或发球被对方成功接住,那就会陷入回合战,这个时候“发球大炮”们就会哑火。

因此,发球虽然重要,但发球被对方成功接住之后,在接下来的回合中,发球方的得分情况是评价球员水平更客观公正的手段。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发现纳达尔是表现最优异的球员,这与他的排名和冠军数也高度契合。

可能有人会觉得德约科维奇的发球和回合球相持能力都在纳达尔之上,但客观数据的分析结果却不这么认为。这样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分析之间的差异,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

其一,纳达尔习惯于在求稳的基础上加强攻击性,而德约科维奇显然更冒进一些;其二,德约科维奇有时会基于场上的形势适当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分数,而纳达尔对待每一球从来都是全力以赴。

(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