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70岁的书法温文尔雅,书法成就不是凭借聪明,而是勤奋刻苦
文征明是江南四才子之中最笨的一个人,但是他在书法上所取得的造诣却在其他三人之上,乃至整个明代书坛文征明书法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文征明书法局部
或许有人会说唐伯虎的书法不应该在四才子之中算是上乘之作吗?其实单论其书法造诣唐伯虎的书法的确不如文征明,无论在笔法上还是在气韵上文征明都要略胜一筹。后人曾经这样评价唐伯虎和文征明的书法,认为唐伯虎的书法过于注重技巧,有着炫技的风格,而文征明的书法多了几分沉稳之气。文征明书法局部
唐伯虎在少年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而文征明在少年的时候仍然是一个呆板的小孩。所以说在学习书法上一个人的聪明愚笨并不能影响以后的造诣,在这方面文征明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这幅书法是他在70岁的时候所写,也是他书法的创作的巅峰时期。从这幅书法可以看出文徵明的书法有着文人的典型特点,温文尔雅、平淡天真。文征明书法局部
唐伯虎的书法和文征明的书法相比起来,少了几分沉稳之气,也少了几分文人的典雅之气。这与他们的品格有着一定的关系,唐伯虎少年成名,他对自己是充满自信,文征明到中年的时候才刚刚入门书画,虽然文征明也有着名师的指点,但是他愚笨不开窍,学习书画相当吃力,别人一遍能完成的事情,文征明需要数遍甚至几十遍。关于文人明早年愚笨的故事也多有记载,正是这么一个愚笨的人,却成就了书法也成就了自己。文征明书法局部
文征明早年学书法从临摹开始,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之上,融合了晋人的书法风格,温文尔雅又不失飘逸之感,写出了文人的风采。在文征明40岁之前他在书坛上仍然没有什么名气,在40岁到70岁之间他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书法风格,直到70岁之后才在书坛上声名鹊起,让大家知道的文征明的书法。文征明书法局部
从文征明学书法的历程可以看出,他在书法上取得成就,并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他勤奋刻苦。在文征明年近90岁的时候仍然在练习小楷书法,始终保持不骄不躁的文人精神。文征明自知愚笨。所以他有一种与世无争的精神,一直勤勤恳恳地练习书法,如果说书法有什么技巧,林散之、吴玉如也曾说过书法的技巧就是多练习,多临帖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文征明书法局部
林散之和吴玉如的这种书法思想也刚好印证了文征明的书法历程,一个并不聪明的人,却能够在不断的练习之中,对书法有所感悟,达到了一种厚积薄发的艺术境界。文征明书法局部
我们从这幅书法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书法技巧,而是这种文雅之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卷气。有些字与字之间并没有相连的笔画,却能够给人一种连带之感,使整幅书法成为一个整体,就像一个人说话娓娓道来,丝毫没有杂乱之感。文征明书法局部
一幅精湛的书法并不是在于技巧,而是能够把这些技巧细节寓于整体之中,在把握好整体的同时又不失细节的丰富。如果一味的注重技巧细节,而忽略了整体的布局,那么这样的书法并不是一幅上乘之作。文征明书法局部
文征明把书法看成一个文人抒情的媒介,同时又融入了深厚的文学底蕴,让自己的书法别具一格。曾有人这么说:如果把唐伯虎的书法和文征明的书法放在一起比较,那么唐伯虎的书法要逊色很多。虽然唐伯虎在书法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整体气韵上,却要相差甚远。文征明凭借着自己刻苦努力成为书坛上首屈一指的书法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