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八一建军节】周德国 || 戎马半生,脱下军装我仍然是革命的“一块砖”
▲ 关注 广东诗人,寻找惬意诗生活!
周德国,男,汉族,1968年5月生,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1986年11月入伍,199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知名军旅作家、军事记者;“首届解放军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获得者。国家二等功臣。毕业于解放军桂林陆军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进修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曾任广州区军政治部《政治指导员》杂志主编/上校。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广东朗诵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养生协会高级顾问。现供职于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
1995年因率先宣传报道全国重大典型“好军嫂”韩素云荣立二等功1次。6次荣立三等功。先后参加“排雷英雄”黄岳飞等重大典型和中越广西边境第二次大排雷、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10周年、驻澳门部队进驻澳门10周年等重大活动宣传。在新华社、《报日人民》《半月谈》《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军事记者》《中国军队政治工作》《战士报》《战士文艺》《广西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和全军政工网发表各类文学、新闻、摄影作品和理论文章2680多篇。出版个人作品集《追梦人的足迹》。参与主编《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丛书》《新时期尊干爱兵方略》《追寻精神世界的家园》《思想政治工作名家谈》《老指导员传经100例》等16本全军畅销书籍。
戎马半生,脱下军装我仍然是
革命的“一块砖”
——写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之际
年年“八一”,今又“八一”。
在喜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之际,作为一名保家卫国30年的退役上校军官,我也迎来了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30年和脱下军装参加地方经济建设的第5个年头。
岁月匆匆。回首军旅30年和转业到地方工作5年的历史,“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早已成为我为党干事创业的人生信条……
我1968年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6年冬季征兵工作开始后,年满18岁、已在农村“修”了三年“地球”的我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带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参军来到了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广西边防“法卡山英雄营”所在部队。
1989年初,火热多彩的军营生活,加上对军旅、对人生深切透彻的感悟,使当兵已近三年的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存放已久的纸和笔,决心把法卡山将士们“甘愿吃亏、乐于吃苦,勇于献身”的感人事迹记录下来,宣传出去。
1990年3月,已被广西边防法卡山守备部队政治部评为“优秀法卡战士”的我服役期满,准备退伍回家创业。由于在连队的业余写作成绩突出,上级机关领导根据部队建设需要,决定留我超期服役,并把我从连队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新闻报道组当报道员。对此,我自觉服从上级命令。到了机关,我如鱼得水,百倍珍惜比连队强得多的写作条件,更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白天,坚持沉到连队采访;晚上,不是整理报道素材,赶写新闻稿件,就是学习研究报纸,翻看业务书刊,每天工作时间大都在14个小时以上,加班加点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常有的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1年冬,我服完3年法定的兵役义务后,已经超期服役2年。于是,我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拿着自己发表的450余篇新闻作品剪贴本和1枚军功章,找到时任老家湖北省竹山县委宣传部的章先友部长,表明自己打算退伍后回老家发展的意愿。这样,既能照顾一下贫困的家庭,又能从事自己挚爱的新闻报道工作。没想到,章部长一眼就看上了我,并当即表态:“你是自学成才的功臣,是家乡人民的骄傲,热烈欢迎你回家乡工作!”
然而,探亲归队后,部队首长找我谈话,希望我留队改转志愿兵,继续为边防部队的新闻事业做贡献。在个人利益和部队建设的天平上,我又一次毫不犹豫的将感情的砝码加在了部队建设这一边……
1992年金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武委会机关刊物《广西武装》杂志社决定在边防部队挑选两名编辑,我有幸从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顺利调入杂志社担任编辑、记者。从基层部队报道员到专职编辑、记者,我欣喜而满足,整天铆足了劲儿干工作。
在此期间,我在高标准干好编辑工作的同时,坚持挤出时间深入边防部队和人武战线调查采访,挖掘国防战线上的各类先进典型。其中,1993年由我率先采访报道的“好军嫂”韩素云,成为闻名全国的重大典型。
1995年初,我在百色革命老区田阳县人武部采访时,陪同采访的百色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明星朗告诉我,军分区急需年轻有为的新闻报道骨干,希望我去一展身手。我认为,自己在杂志社工作,平时接触对象主要是军分区和人武部、预备役系统,写作面有点窄。百色军分区虽然艰苦偏远,但百色市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地区特色鲜明,加上百色军分区管辖的有边防部队,有不少新闻“富矿”,是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好地方……是留在省城,还是前往老区?经过再三考虑,我毅然向组织申请,自愿从广西首府南宁市的广西区军司令部机关调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
从此,我在百色革命老区一干就是4年。其间,我走遍了军分区下属的所有一线连队、哨所、阵地和雷场及武装部,先后参与了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广西区军授予“以劳养武扶贫帮困的模范人民武装部”荣誉称号的田阳县人武部、被广州区军授予“尊干爱兵模范连”荣誉称号的边防某部十连和“排雷英雄”黄岳飞、全国“扶贫状元”莫文珍、“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佳人物”韦世英等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的宣传报道。
为此,我先后被上级选拔到广州区军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和桂林陆军学院学习深造。
1996年7月,由于我宣传工作业绩突出,被上级由志愿兵破格提拔为副连职军官,担任百色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新闻干事。
1998年10月,百色军分区下属的边防某团政治处宣传股长一职空缺。组织上根据我的德才表现,想调我担任该股的正连职副股长,履行股长职责。时任百色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的周国斌找我谈话,我二话没说,一句“愿做革命的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便打起背包从百色市区的军分区机关去了地处中越边境的边防某团……
1999年新年伊始,一次难得的机遇降临到我的头上——我被广西区军政治部选调到南宁市植物路军休所工作。调回南宁后,两地分居4年的妻子对我说:“安稳下来吧,老这样东奔西跑的,找不到一点居家过日子的感觉。”经过多年的调动和奔波,我也打算将家安在美丽的南宁。
顺心如意的小日子刚开始,广州区军政治部的一纸调令再次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1999年9月,我再一次服从部队工作需要,离开妻子和刚满1岁的女儿,千里迢迢来到广州区军政治部《政治指导员》杂志社上班。在这里,我一干就是16年,从普通编辑、记者一直做到采访部主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岗位。
秋天的硕果属于春天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入伍30年来,经过长期的拼搏和奋斗,我终于由一名初中肄业生成长为拥有大学学历的专业技术七级(副师级)军官。自踏上新闻之路起,我先后在《报日人民》、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半月谈》《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军事记者》《军队党的生活》《中国军队政治工作》《战士报》《战士文艺》《羊城晚报》《广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新闻稿件、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摄影作品2680多篇(幅)。其中,《总书记夸他干得好》、《心的呼唤,爱的奉献》、《谱写“一国两制”条件下驻军治军的新篇章》、《澳门驻军十年报告》、《女兵连盛开荣誉花》、《一名平凡军医的精神高地》、《提高新闻工作者核心能力素质》、《在为党干事创业中享受工作乐趣提高幸福指数》、《用青春和生命播种和平》、《法卡山变成了花果山》、《“这年头”怎么啦?》、《军徽,在滔滔洪水中闪耀》等一批作品受到广大读者好评;有158篇编入书籍和被军地新闻单位评为好新闻或优质稿。
为此,我先后56次被法卡山守备部队、广西区军、广州区军和军地新闻单位评为“优秀特约记者”、“优秀新闻工作者”、“优秀法卡山战士”、“青年岗位成才之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机关干部”等;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18次受到各级嘉奖。2013年,光荣走上“首届解放军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的领奖台……
岁月悠悠。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15年的时候,我在迎来自己军旅生涯30个年头的同时,和全军230万将士们一起聆听到一个震惊中外的重大决定“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大规模裁军,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是对于全军每一名即将“被裁”的官兵来说,却是一次涉及个人利益、面临“进退去留”的重大考验。戎马半生的我毅然服从军改大局,于2015年11月脱下心爱的军装,从广州区军政治部机关转业到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
2019年6月,就在我解甲归田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的“第二战场”干得得心应手的时候,又因地方机构改革工作需要,再次自觉服从组织决定,从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转隶到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己亥岁末,庚子年初,正当全国人民辞旧迎新之际,一场不期而至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爆发,并肆虐全国,蔓延世界……
在这场全民动员的疫情防控战斗中,身为退役军官和老共产党员的我坚决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服从局党组安排,从大年三十开始至今6个多月以来,和同事们一起连续战斗在广州市西湖花市联合执勤队和支援登封街道办事处沙河登封综合市场、大东街道办事处启正、东里、启明、东源、新南5个社区的疫情防控最前线,以无畏精神守护群众平安健康,彰显党员使命担当,自觉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
其间,我不仅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而且不顾辛劳,主动担当,秉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创作理念,以笔为援,以诗言志,以文抒怀,踊跃投入战“疫”主题创作,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经过努力,我创作出《百年花市巡逻忙》《市场监管人礼赞》《人民战争威力强》《情人节感怀》《党旗飘扬先锋岗》《主战场上写忠诚》六首战地诗和长篇时政评论《倡导全民使用公筷公勺 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用文学作品的感染力真情传递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正能量……
我的作品在《中国国防报》和“广东诗人”、“新时代湾区(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等微信公众号公开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好评。这组名为《退役上校周德国:我自豪,我是战“疫”一线逆行者》的作品,最近在广州市总工会、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直机关工委、广州市国资委、广州市青联、市少工委、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的你”抗击疫情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得原创文学类作品二等奖……
曾经在军营,一身骨头硬。
当兵三十年,一生热血涌。
年年八一,今又八一。
军装虽脱,军魂永在!
郭志文 || 久违的雷声,奏出春天的交响曲
李文珊 || 秀岭晴云融碧海,临风春日最相宜
冯雪颜 || 向光前行,希望总会在不远的前方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