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农村俗语:“立春人不归,秋后必有泪”,啥意思?

今日是立春,在古时,立春代表着春天的开始,不仅是新旧年交接的日子,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的开始,一切都要从长计议、重新开始,所以立春对于当时人们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除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之外,对于古时候的另一种“行为”影响更是甚大,那就是古时候的“行刑”。下面笔者就用一句俗语来带大家了解为什么古时候人们处罚犯人,不在立春而是选择在秋后,这句俗语就是“立春人不归,秋后必有泪”。

“立春人不归,秋后必有泪”啥意思?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秋后问斩”,而不是“立春问斩”,在古时候,人们讲究四季之分、五行之法,春代表着属性木,夏代表着属性火,秋代表着属性金,冬代表着属性水,每个属性代表着的意义不同,之所以是秋后处决犯人,主要是因为金代表着冰冷,人们认为在金秋对人们处决是对他们的一种惩罚。

其实金在古时候也是铁器的代表,在过去工业和商业不发达的时候,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所有的事情都基于农业的发展,在当时铁器也显着格外重要,而铁器除了做农耕农事之外,其实它的根本就是一个“破坏”的东西,因此人们认为,在金秋的时候,进行肃杀蛰藏的事情是很合时机,所以就会选择在秋季进行处罚犯人。

为什么不在立春进行呢?

其实立春在古时候是新年的开始,立春开始之后气温会逐渐上升,这个时候也是春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年的耕种,而在那个农业为本的时候,谁会有时间去观看和对处罚犯人有兴趣呢。

立春除了是春忙时段,在古时候立春也是万物生长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命理都是非常倾信,在万物复苏的时候,一切处罚行为都是在破坏他们的命理,尤其是立春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一切都是可期的,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处罚犯人,就会让人们对这个制度产生反感,所以古时候从周朝开始,人们就会在孟秋、仲秋、季秋这三个月进行处罚犯人,不会在立春开始时进行。

了解了什么时候处罚犯人,想必大家对这个立春人不归,秋后必有泪也是有所了解了,立春的时候如果人还没有归来,那就证明这个人有可能会被关押到7月,之后就开始审判、处罚,最后就是秋后流泪,而不管是多么坏的人,在面对处罚的时候都会留下眼泪,这也是人的本能反应,所以才有秋后必有泪的说法。

总的来说,立春时节是一个充满向往的时节,在这个时候人们对于生与死的敬畏都是非常重的,但这个处罚犯人之所以有“秋后”的一说,其实跟当时的统治者也有关系,统治者之所以制造出这些所谓的秋后问题,都是一种手段,虽然尊崇了五行之法,但在当代都是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事情,所以我们就当做了解就行,大家认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