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为王:十年7倍的傻瓜式投资——银行股
既然是十年7倍,很明显,这是价值投资,而且是长线投资。
所以如果你是冲浪型的股民,本文根本无法满足你。
十年7倍是什么概念呢?——如果能保持这种年化收益率,10万投下去,35年之后,就是1个亿!
这句话有两个问题:
1、怎么实现十年7倍?
2、怎么维持35年?
第一个问题好像还好办,找个好的消费股标的,十年10倍都不在话下。高难度的是第二个问题,怎么维持35年呢?再好的消费股,都不敢打包票说一定能再活35年。就算百年老店不在少数,谁又能逃过兴衰轮回的命运呢?——银行就能逃得过。
投资银行股是一种智慧
论年化涨幅,银行股拼不过消费股;但论稳定和持久,能让消费股都自叹不如的就只有金融股了,特别是银行股。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的至爱,除了消费股就是金融股。
金融股不受股民青睐,银行股就更加不讨喜,因为波动实在太小,涨得实在太慢。只有一些老司机对银行股情有独钟——这是一种智慧:十年7倍,几乎零风险的投资智慧。
原理说白了非常简单:大型银行股的净资产增长率一般是每年11~12%,股息率5~6%,这样下来年化收益就是17%左右(中小型银行股息率会低一点,但净资产增长率相应更高)。再加点常识性的技巧,在0.7倍左右PB的时候买入,只要你不是选了个阿斗型的标的,十年时间总能回到1倍PB以上,这就有额外的50%收益。——共计721%的收益。
只要国家经济不崩溃,银行不倒闭,这种收益率基本就是稳定的。而国家经济崩溃、大银行倒闭的概率几乎是零。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你的钱投到哪里都一样完蛋。——这就是傻瓜式的投资智慧,这些傻瓜跑赢了股市里95%以上的聪明人。
至于为什么只看PB不看PE?为什么要在0.7倍PB买入?怎么选择优质的银行股标的?怎么解决1倍PB以上卖出后到0.7倍PB买入前的连续衔接问题?
在接下来4步甄选优质银行股标的的过程中,这些疑问都会一一解开:
1、安全边际:越大的银行,规模增长越稳定,越受国家保护,越能穿越经济周期屹立不倒。所以规模能把银行股的安全边际提升到极致。
2、优质标的:安全的问题解决了,重点就在于“能不能涨”了。跟其它股票一样,业绩好的优质标的,一般都更能涨。
3、买入时机:对于价值投资而言,永远是买便宜了才有“低风险高收益”一说。
4、标的衔接:一些绝好的机会就在眼皮底下,只是太多人选择视而不见。银行股的价值买入机会并不是一起出现一起消失的,这为长期投资的标的衔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1、安全边际:用规模指标做减法
这一步要减去40%的标的,作为60%的安全边际及格线。规模排前60%的银行股,倒闭风险可以看作零了。
同时为下一步作准备:对不同级别的银行,业绩标准是不同的。例如工行业绩年复合增长1.5%,华夏银行业绩年复合增长3%,这代表华夏银行比工行业绩好,比工行更优质吗?显然不是。
同一业绩标准只有在同一量级的银行之间才有对比意义。所以把规模前60%的银行股标的作进一步划分:
市值1万亿以上,年利润(按今年的机构预测盈利计算)1000亿以上的划分为“大型银行”;市值3000亿~1万亿、年利润400亿~1000亿的划分为“中型银行”;市值1000亿~3000亿,年利润100亿~400亿的划分为“小型银行”。(这个只是相对定义,并非官方分类定义,只为在本文方便叙述)
2、优质标的:业绩好的银行股更能涨
银行股并不适用于PE估值,因为银行的业绩受经济周期和政策影响明显,PE并不能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更不能反映银行的估值,甚至在同一时期、同一量级的银行里做横向对比,你也会发现PE与业绩的关联并不明显。
银行股的估值主要看净资产,多数的主要银行常态PB都在1倍左右,下限是0.7倍,也就是说当可以以打7折去收购一家银行的时候,国内外机构资金都会一致承认这价格不能再低,从而只买不卖。大熊市末期一大特征就是银行股不再下跌,而这个“不再下跌”正是大部分主要银行股PB集体触底0.7倍。
既然有下限,对应的上限也是有的,不过上限的范围稍为宽一点,以1.5倍为重心,有的银行是1.4倍,有的是1.6倍,厉害一点的可以到达1.7倍,个别会被泡沫推到2倍以上。
有了这个高确定性的范围,银行股的价值投资就有了最坚实的基础:在PB不变的情况下,长期持有银行股的收益率=该银行的净资产增长率+股息率。
所以优质的银行股标的就是净资产增长率高,而且常态PB不能太低。
对比近3年的几项重要指标,在同一量级的银行中,净利润复合增速大致就是决定常态PB的最重要指标,净利润复合增速越高,常态PB一般就会越高。而净利率水平和市值的高低也会影响常态PB的高低。
(净利率水平左边的数值代表今年净利率脱离往年水平)
因此,优质银行标的的特点就是净利率复合增速、净资产复合增速“双高”。
在大型、中型、小型三个量级的银行股中分别可以选出过半的“双高”优秀标的(红字标出),这些优秀标的还得到一个奇妙的印证:除平安银行外,这些标的去年的ROE都在15%以上,正好符合巴菲特的重要选股标准之一。
三个量级里的股息率表现也很有意思:大型银行里,优秀标的股息率都是偏高的;中型银行里,优秀标的的股息率有高有低;小型银行里,优秀标的股息是明显偏低的。因为优秀的小型银行都在寻求发展,留存更多的利润去扩张业务;而大型银行已经处于稳定期,业绩越好,分红越高。
至于一些银行的专业指标,例如存贷款比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我们并不需要考虑,我们只关心它赚多少钱、能不能持续赚钱。分析这些专业指标是机构的事情,而且从分歧较大的机构对银行盈利预测来看,把这些专业指标分析好了也并不见得就能准确预测业绩。
3、买入时机:“低风险高收益”的关键
目前市盈率从低到高依次为:沪深300、上证A股、港股、深证A股、中小板、创业板。
沪深300市盈率最低就是因为有大量的银行股,银行股号称两市估值最低的板块,没有之一。这是银行股高安全边际、上涨空间大的基础之一,所以在价值投资元年的今年,连号称常年雷打不动的工行,也在外资的蜂拥之下暴涨了接近一半。
但是如果你单看市盈率,这就犯了很重要的错误。因为一眼望去都是低估值。但事实上现在银行股都便宜吗?显然不是。
对于稳定期的大中型银行,业绩增长是很慢的,稍为涨得快一点,PE马上就上去了;而对于业绩高增长的中小型银行,你会发现它越涨,PE越低,那是说越涨越便宜吗?显然是不科学的。
像前面所说的,银行的业绩增长受经济周期和政策影响很大,净利润增速是不稳定的,甚至连复合增速都是不稳定的。但净资产复合增速就很稳定,所以PB才是银行估值的关键:
1、越接近0.7倍PB,这时候的银行股就越便宜;
2、净资产的复合增速就是你长期持有银行股标的的年化收益率(除股息率外);
3、净资产的复合增速越高,就越容易出现接近0.7倍PB的买入机会。
首先,我们要客观区分每一支银行股标的,并不是所有银行股都能到达最低0.7倍的PB,近5年的PB低位可以作为该银行股标的的PB下限。(上海银行上市只有一年,没有完整的5年PB历史数据,所以PB下限参照相近的北京银行定在0.8倍)
然后根据近3年的净资产增速和对比去年每季度的净资产增速,得出一个今年的每股净资产预期值。
最后用这个预期的每股净资产分别乘以PB下限和常态PB,就得出价值投资区间的下缘和上缘。如果股价接近甚至低于下缘,那么就是价值投资的进场机会;如果股价高于上缘,那就需要耐心等待回落,即使风格激进也不适宜建仓。
蓝色数字标注的股价就是高于价值投资区间上缘的标的,红色数字标注的就是现在股价已很接近价值投资区间下缘,红色加粗数字标注的是现在股价已低于下缘,处于极难得的价值投资进场机会。
所以目前最接近价值投资下缘的稳妥机会在于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
图表中的“现价”数据取自2017年11月20日的收盘价。本文首发是在昨天(周一)开盘前,因为头条号今天才新加入,所以对短期行情而言“可能”来得晚了点,毕竟发文后周一周二银行股马上集体亢奋。
4、标的衔接:标的衔接是长线投资的基础
回到一开头的问题:十年7倍、把这种年化收益率维持35年。
十年7倍的问题已经解决,维持年化收益35年的问题也已经解决了大半,就剩最后一个问题:怎么解决1倍PB以上卖出后到0.7倍PB买入前的连续衔接问题?
回过头看看上一步的图表,机智的你已经得到答案了吧?
除了大熊市的末期,银行股会出现集体PB触底之外,其它时期银行股并不是一荣俱荣的:有些银行股已经冲到了PB的顶峰,有些银行股还趴在PB的底部。正是这种不同步,为长线投资银行股过程中做标的衔接操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就以上面图表为例,在去年工行0.83倍PB的时候买入,或者在今年5月平安银行0.78倍PB的时候买入,到现在两家银行都已经涨到明显高于1倍的常态PB了。这时候就可以逐渐转移仓位到PB处于低位的优质标的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
这种无缝衔接的机会并不少,所以10年下来你并不会只有一次从0.7倍PB到1倍PB的机会,你可能会有两次,甚至三次,甚至更多。也就是说,7倍的目标实际上并不需要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