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梁
爬上墨绿密实的柏树林山坡,看到西边子午峪中著名的道观。
柏树掩映的小屋,是几座小庙,都在高低不同的山头上。
站在小庙的平台上,北望长安,城市模模糊糊。
山脊上的小路,秋色烂漫。
从五道梁东望,秦岭山脉从南到北逐渐接近平原的山岭层层叠叠。
站在一处山梁上,愿望山下的城市,有一层“霾”覆盖着市区。
五道梁一角,最高处就是尖山。
路边的龙柏树丛,上好的劈柴。
五道梁一角,万木霜天红烂漫。
五道梁回望,另一种秋色。
登高望远,手机全景拍摄的长安区景象;平原中间的黄土塬,好像是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
走在五道梁上,一步步走近高处的尖山,一点点体验秋日的浪漫。
再次回望五道梁,一道有一道的蜿蜒。
从高处看山下的平原,平原上的城市和村庄连绵不绝,视线模糊在楼群密集的地方。
每一道梁顶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橡树林里的小路,隔壁老王走得很认真。
东边的山峰上,有南五台的楼阁庙宇;也就去过一次,从这个角度看景色独特。
黄芦刺的秋叶最红,手机上识别这种树木的学名,信号不给力而没有答案。
躺在一丛黄芦刺树丛前,眼前总是少年时砍柴的情景。那些年的人和事,都老去了。
站在尖山之上南望秦岭,绵绵群山中,到处都有五道梁或者六道梁。人的一生,能走多少梁,能登上几座山峰呢?
五道梁,是秦岭浅山中的几段山梁,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子午峪附近的山里。
五道梁西连子午峪,东边靠近抱龙峪,山脊五上五下连绵起伏,山路蜿蜒曲折,无论春季看花还是当下赏红叶,都在这一道道山梁上。
我们清早从子午峪口进山,徒步1公里左右,离开公路过溪流向东抄近道爬上一面长满柏树的陡坡,上到山顶的小寺庙,在向北突出的平台上眺望西安市区,能看到长安区的大致面貌,再向北的城市覆盖在一层形似“霾”的模糊里。走过寺庙,逐渐走出柏树林,沿山脊一路向南,通过一丛丛红叶和各种灌木簇拥的小道,只要走在高处,就能看到五道梁。
现在的五道梁红叶烂漫,黄绿的箭竹林陪衬的红叶之外,看到大片的龙柏丛。龙柏是少年时砍柴背得最多的树木,似乎长不大,没见过碗口粗的龙柏树干。在五道梁遇到龙柏,感受到久违的亲切。
在五道梁,最多最红的是黄芦刺树丛,甚至看到了比碗口粗的黄芦刺树。黄芦刺是好柴火,烧起来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那时候为了吃饭,起早贪黑的进山;现在是吃饱了,利用休息日跑到山里来消食,观赏大都是黄芦刺的秋色。想到这一层,就会想到生活的匪夷所思,不免恍惚。
走过五道梁,中午在一片幽静的树林中简餐,然后开始攀爬陡峭的尖山。尖山是五道梁一带的最高峰,虽然1560多米,攀爬的山路却不容易。很多地方需要手脚并用,几乎是四肢着地往上爬。好在到处都是树木,随手就能抓到助力点。登顶是快乐的体验,人活几十年,登上顶峰的机会有多少啊?登上尖山,站在山顶独立的石峰之上,东边远处有南五台的楼阁,南边是无尽的群山;西南方能看到光头山顶的电视转播塔,西边就是夹着子午峪的另一片山岭。
从尖山回返一段下来,再向西折向子午峪底部的山谷,迎着夕阳下山。等到能听见潺潺流水时小路开始向北,曲径通幽处,有零星的民居,看到隐居的高人和长头发白胡子的道士。这一段路都在山谷深处,顺沟出来有一段旅游公路;O型穿越20多公里后,终于在子午峪口走完差不多9小时的旅程。
子午峪古称子午谷,为秦岭北坡七十二峪之一。顺子午峪进山的通道,曾是著名的子午古道。子午古道由北向南穿过秦岭,可以到汉中甚至达成都。子午古道也叫荔枝道,缘于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便专门派人整修了从四川涪陵到长安的道路,方便荔枝运送。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八公里的山谷小径走在子午峪里,看着路边一树树红彤彤的柿子,对唐玄宗荔枝运输的“一骑红尘”有些质疑。杨贵妃站在皇宫高处看到飞奔而来的快马,知道是甜美的荔枝到了。可是,在子午峪,现在也没有多少能供人畜飞奔的大路啊。
从子午峪出来,回望东边高耸的山峰;五道梁已经看不到了,能看到早晨爬上山头时的小庙。夕阳温柔的舔着山峰的顶部,阳光照不到的柏树林一片墨绿。这时候的五道梁,想必是另一种不易多见的美吧。
走过五道梁,红叶深处,阅读冬天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