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徐霞客如何壮游武当山② 省界犬牙交错 翻山过桥赏清泉

徐霞客当年走过的路线。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朱江 线路绘制/游尘

如今猴山,当是徐霞客笔下仙猿岭

准确地说,徐霞客朝拜武当山,是在明朝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农历三月十一,踏入湖北地界。

有史料为证!他在《游太和山日记·湖广襄阳府均州》开篇第一句话写道:“十一日, 登仙猿岭。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现郧阳区)境,乃河南、湖广界。东五里,有池一泓,曰青泉,上源不见所自来,而下流淙淙,地又属淅川。盖二县界址相错,依山溪曲折,路经其间故也。”

徐霞客漂流了丹江之后,是怎么从河南来到湖北的呢?仙猿岭又在哪儿呢?

2015年9月19日,记者驱车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下辖的石庙湾村,四处打听仙猿岭。结果,村民们脑袋都摇得像拨浪鼓。

2015年12月19日,记者在石庙湾中心小学附近从几位年纪较大的村民那里问到,这里有一座猴山,也有村民称为猿岭。

通过进一步询问得知,猴山有一条小道,一直通往河南与湖北的接壤之处。翻过猴山10多里外,就是湖北地界,也就是今天的十堰市郧阳区谭山镇乌峪村。第二天,记者再次从十堰驱车来到石庙湾村。当我向村里的全老汉询问猴山方位时,老人指着村后一座圆乎乎的远山说:“这就是猴山。猴山没有猴。以前有没有就不知道了。”全老汉告诉记者,旧社会没有公路的时候,这一带朝拜武当山的香客,都是翻猴山走古道进入湖北的。

记者在石庙湾村村民李玉周的带领下,穿过石庙湾村左侧背后的一片庄稼地,开始徒步向猴山走去……

尺宽小道,沿途荆棘密布直通山顶

猴山是一座人迹罕至的荒山,山不高,也不陡峭。

驻足观望,猴山犹如一乳房,酷似气势恢弘的唐陵风格。来到猴山脚下,只见山上满是光秃秃的石头和密布的荆棘,似乎无路可走。李玉周走在前面带路,脚下是枯草和刺槐,间或有乱石。他用脚扒开挡道的刺槐,一条明显的小道显露出来,其中不乏人工开凿的蹬道。

时年48岁的李玉周说,他小时候经常在猴山玩耍,还清楚地记得半山腰矗立着一块1米多高、约0.6米宽的石碑。石碑刻字的一面朝向南面,也就是朝向湖北的方向。后来,这块石碑也不知何时丢了。记者径直向山上走去,快到半山腰时,李玉周停下脚步,指着枯草丛中一块天然巨石说:“以前石碑就立在这里。”记者仔细看,石碑是以巨石为碑座,呈榫卯结构。碑立起来的时候,牢牢插入碑座之中。 只是岁月悠悠,石碑已不见踪影。

沿着一尺多宽的蜿蜒小道继续上行,又走了10多分钟到达了山顶。继续南行,越山梁、穿村庄,中午走在河南地界的村子里。到了13时许,我登上一道山梁。站在山梁上,滔河乡喻家沟村村民马建分告诉我,这道山梁的南面就是谭山镇乌峪村,北面则是滔河乡喻家沟村。他说,从这里向北翻猴山到石庙湾,大约有3公里。“石庙湾的人,以前都是翻猴山到乌峪村。这是一条捷径!”

枯溪小桥,穿村而过的乌峪河依然干涸

南下山梁,果然是乌峪村。村里有一条干涸的乌峪河。徐霞客有着这样的记录:“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南、湖广界。”那么,枯溪小桥在哪里呢?

事实上,乌峪村得名,正是因为村里这条乌峪河。如今,行走村里所见,穿村而过的乌峪河依然干涸见底。在村民的印象中,这条宽约5米的小河,几乎从来都是干的。

谭山镇一带,属典型的喀斯特型地貌,自古以来就缺水。这里不但庄稼树木得不到灌溉,人畜饮水也是祖辈的痛。

村民王建伟介绍,该村曾对长约2.5公里乌峪河的两岸进行河堤加固,未曾发现古代的小桥。村里唯一的桥,是现在横跨乌峪河上一座现代化石拱桥,209国道从桥上经过。当地人称此桥为“西王桥”。

由此推断,“枯溪”应该就是自古到今一直喊“渴”的乌峪河,历经沧桑的小桥现已荡然无存了。

穿行两省,欣赏碧泉绕古村

“东五里,有池一泓,曰青泉,上源不见所自来,而下流淙淙,地又属淅川。盖二县界址相错,依山溪曲折,路经其间故也。”告别乌峪村,记者循着徐霞客记录的方向,向东走去,沿路寻找“青泉”。沿着通村水泥路行之不久,很快又进入河南地界。这里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周家营村。路旁左侧有一眼泉,当地人称为鸡鸣泉。显然,这不是“青泉”。因为从乌峪村向东而行,走的路还不足5里。离开周家营村,继续向东前行,到了滔河乡清泉村4组。

一走进村子,记者就打听到这里有一汪直径12米左右、水深4米左右的泉池。当地人都称之为老龙泉。巧的是,老龙泉正在村子路旁右侧,轻松就找到了。眼前,一泓偌大的泉池波光潋滟,清澈见底。探其源头,泉水伴着一串串白色气泡自池底往上涌,犹如串串珍珠,别有妙趣。正如徐霞客当年在这里看到的景致:“上源不见所自来,而下流淙淙,地又属淅川。”

这会不会就是“青泉”呢?正当记者疑惑之时,看见泉池旁边立着一块高约2.5米的赑屃石碑。令人振奋的是,碑文上清晰地记载着明朝正德年间的“清泉碑记”。

清泉村的老龙泉不仅刚好与“枯溪小桥”东西相距5里,而且有碑刻。毫无疑问,这当是徐霞客笔下的“青泉”!他使用了通假字,“青”通“清”,清澈。

2016年2月6日,记者再次来到清泉村寻访徐霞客古道。村民黄海军说,当年环绕泉池四周的石栏杆至少有50根;而主干高大、枝叶茂盛的娑罗树则直接伸向泉池上方。1950年出生的黄海军,小时候经常在夏天爬到娑罗树树冠上,和小伙伴们纵身跳进泉池洗澡。如今,泉池对面修建了滔河乡供水站,“青泉”日日夜夜守护着古村。

从河南的“仙猿岭”,到湖北的“枯溪小桥”,再到河南的“青泉”。一路走来,记者深切地感受到郧阳区与河南省南阳市的淅川县,边界互相交错,依照山势、溪流曲折划分,道路在两地之间穿行。

的确,中国历史悠久,历代行政边界划分原则或依据山川形胜实现自然地理单元的统一,或采用犬牙交错,人为打破自然地理单元,从而实现相互牵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