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说说龙

【二月二,龙抬头】
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
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
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
二月二属于太阴历,
数九属于太阳历,
二月二正好对应着数九的九九前后,
民谚的数九歌: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正好也指向了农事活动。
对于春天农耕的到来,
人民已经开始憧憬秋天丰收的景象。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民谚也由此而来。
可见,基于农业活动的古代中国,
对龙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中国文化中和龙相关的内容。

【龙,白描】
如果试图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
从文字入手,绝对是一个方法。
现在,我们来看看龙字的古文字写法。
如下,是甲骨文中龙的不同写法。

【《甲骨文字典》,龙的不同写法和字义解释】
通过《甲骨文字典》对龙的解释,
我们知道了如下信息:
1 龙的出现时间。
龙字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
通过甲骨文写法,
可以把龙的出现时间上溯到殷商时期,
为中国文化中对龙的崇拜找到了文字依据。
当然,根据地下出土文物,
对龙的崇拜可以上溯到更久远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但是,对于文字记载,
可以确定地说,甲骨文就已经出现。
2 龙是人想象出来的。
从龙的甲骨文写法看,
有人为的修饰笔画。
为了突出龙的气势和力量,
在龙的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修饰符号(见上图)。
就像一个王冠(姑且这么说),
具体写法可以见附件的视频。
3 《说文解字》的解释不确。
《说文解字》对字形的解释说从月,
对比甲骨文字形,这显然是不对的。
小篆写法中的那个月,
对应甲骨文写法中的大嘴和牙齿,
显然,对于古文字的学习,
尤其是对字源的认识,
从小篆理解肯定是不够的。
如果能够找到这个字对应的甲骨文写法,
而且从甲骨文字形了解字义,
那是最直接的。

【书法字典,龙字小篆的写法】
我们继续从龙的字形演变分析。
可以看到上面的小篆写法,
已经发生了讹变,
本来在甲骨文中代表大嘴的,
到了小篆则变成了月或者肉。
以至于许慎从小篆字形解释龙从月,
显然是不对的。

【书法字典,龙字隶书写法】
从龙字隶书写法中,
显然可以看出小篆的影子,
完全可以看出小篆——>隶书的演变轨迹。
以至于演变到楷书的写法。
见下图。

【书法字典,龙字楷书不同写法】
通过隶书和楷书的对比,
我们还可以看出,
隶书奠定了后来楷书的写法,
所以,在字体演变过程中,
有一个重要的过程
叫做隶变。
还有下面的行书和草书,
又是基于隶书和楷书的写法而演变的。

【书法字典,龙字行书写法】

【书法字典,龙字草书写法】
而且,可以看出,简体字龙的演变就是基于草书的。
好了,关于龙字的演变我们说到这里,
通过龙字的演变,
我们可以看出来从甲骨文一直到楷书行书的演变历程,
可以说,文字的演变是未曾中断的,
而很多地方都说中国文化未曾中断,
其主要依据就是文字的演变。
现在,我们来从中国的历史典故或者神话故事中寻找龙的出处。

【龙马的想象图,即河图的出处】
中国神话故事中,跟龙相关的最著名的一个典故,
应该是伏羲和龙马了,
伏羲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一直在思索宇宙的奥秘和天地的规律,
正在思考的时候,
看到了龙马从河里浮出水面,
于是伏羲就觉得这是天意,
这是上天给的启发,
于是受到龙马和龙马身上旋毛的启发,
创造出了八卦。

【黄帝与蚩尤】
第二个与龙相关的故事,是黄帝统一中国的记载。
而这个典故是出自《史记》的,
黄帝经过和炎帝部落的战争,
和蚩尤部落的战争,
最后统一了中原,
于是黄帝就号召各大部落奉献出象征兵符的图腾,
并带领各大部落将图腾合符釜山,
从远处观察,
正好是龙的样子。
炎黄部落是中国人的祖先,
我们又是龙的传人。
由此而来。

【龙,白描】
第三个和龙相关的故事,
是大禹治水。
大禹在寻找疏通水的方向,
一直找不到大海的方向,
这时候天降应龙,
并用龙尾扫过一个痕迹,
大禹受到启发,
于是就带领群众开挖出了一条河,
正好将水引到了大海,
排除了水患。

【伏羲女娲图】
伏羲和龙相关,其实还有一个佐证。
就是地下出土文物中伏羲女娲图。
伏羲女娲在图中呈现出人首蛇身,
两侧还有天象和星图。
这个图在汉朝是很普遍的,
而且在墓葬出土文物中,
屡见不鲜。

【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
通过以上和龙相关的历史典故,
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个规律,
伏羲,黄帝,大禹,还有后来的老子等等,
不是人文初祖,就是人文始祖,或者圣人,
于是,很自然的,龙慢慢就和皇家挂上了关系,
以至于到了明清时期,
龙成了皇家专用,
比如皇家建筑中很多地方都有龙的影子,
还有皇家所用器物,
大多也都有龙的形象。

【二十八星宿图】
那么二月二和龙抬头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们知道,
二月二,是太阴历计时方式,
二十八星宿中,东方七宿正是青龙,
据古历法推算,
太阴历二月二前后,
和太阳历的雨水节气前后相对应,
雨水节气和龙又有内在的联系,
而二月二,东方七宿和前面说的数九歌又有内在的对应关系,
这三个分属不同的计时方式
三个历法又都指向了同一个自然现象,
就是降雨,
而春雨对于农事来说至关重要,
所以,这一切
都跟农事活动相关,
又包含着人们对丰收的憧憬和向往。

【十二属相】
在十二属相中,
只有龙是虚拟的,
只有龙是三栖的,
与其说,
中国文化中充满了对龙的崇拜,
不如说,
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附1:和龙相关的谜语。
1 充耳不闻
2 个个入笼
3 尤带佩剑见君子
4 尤有眉月相伴
5 真个文心自比雕
6 布上残花一点
7 中斜雨纷乱忧心生
附2:甲骨文龙的写法
【甲骨文龙的写法和演变】
与节日节气相关链接: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与龙相关链接
紫气东来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