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绪彬:初见敦煌 | 就读这篇

初见敦煌

钱绪彬

骄阳似火的八月,我和妻子及她同事一行7人,结伴青甘大环线七日游。

途中,我们先后到了兰州、青海湖、祁连山、茶卡盐湖、张掖、七彩丹霞、嘉峪关、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等城市和景区。来去匆匆中,我们享受宽敞舒适的住宿条件,品尝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领略风景优美的大好河山,观看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拍摄风景如画的心仪照片。期间,虽然时间紧迫,行程匆忙,身体疲惫,但是心情愉快,流年忘返,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所到之处,都让人看不够,玩不够,吃不够,拍不够,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悠久的敦煌文化。去的头天,导游在大巴车上就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一番,我听得津津有味,急不可待。因为我是第一次去敦煌,之前,坦率地说,对敦煌文化了解甚少。因此,经导游一介绍,真想先睹为快。

听完对敦煌的介绍,我快速拿起手机搜索“敦煌”。

原来,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中华历史的长卷上占有光辉的篇章。

在西汉早期,敦煌为匈奴所占。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霍去病统帅万骑出赛西域,并设置了阳关和西门关。六年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并开启了丝绸之路。此时,敦煌进入了鼎盛时期,并逐渐成为了西北方的军事、政治中心,也成为了西域各国人民进行文化贸易交流的紧密桥梁。公元366年,乐尊和尚首开石窟供佛,莫高窟从此衍生。之后,敦煌信奉佛教的官员延续了莫高窟的开窟造佛之举。

隋唐时期,当朝政府十分关注该区域,并派军驻扎维护该区域的和平。这些措施使得敦煌得以在一个祥和的环境里继续发展。而此时,敦煌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成为了印度、西亚以及中亚的文化融合地。

宋朝,敦煌隶属于党项羌和蒙古。随着蒙元领土的扩张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敦煌作为贸易中心体现了它的重要地位。而莫高窟和丝绸之路也进入了没落时期。明朝时期,敦煌成为了一个游牧区域。

清朝光绪26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终于再一次震惊了世界。许多西方的探险家纷纷来到了敦煌瞻仰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不幸的是,随着清朝的衰落,敦煌的许多珍贵的遗物纷纷流落到外国。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敦煌市,也是第一批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城市之一,等等。这些都是我快速搜索到的信息,提前做些功课,有助于更好地走进敦煌,了解敦煌。

3日,烈日当空,我们兴奋地踏上了敦煌这片神奇的土地,匆匆吃过午饭后,马不停蹄地赶往敦煌剧场,排队等候观看《又见敦煌》大型情景体验剧。这个剧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中的一滴水”,可谓别具一格。

在闷热的等待中,我不禁自问:花二百九十八元站着看情景剧值得吗?两人可是近六百元啦!这是我首次看这么贵的情景剧。正在胡思乱想时,人流已在缓缓移动,开始检票了。14时18分,我们正式进入又见敦煌剧场。出于安全和观赏的考虑,场内每次观众控制在735人以内。

《又见敦煌》是王潮歌导演的,她被誉为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这部情景剧共分为四部分,为我们呈现了敦煌千年的丝路文化,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行走中观看。回想当年,这里曾是《西游记》的拍摄地之一。

当我们走进黑暗的剧场后,发现空旷的地面只有观众不停地向前涌动,这才是真正巍然耸立的文化殿堂。此时,我和妻子的手不约而同地紧紧拽在一起,唯恐走散。当我们正在黑暗中遐想期待时,随着轰然而起的音乐,骤然亮起的灯光,历史的闸门陡然在我们眼前打开。舞台中央的幕布徐徐展开,正中间站着一个年轻帅气的讲解员,正微笑地向我们致意。他首先简要介绍了关于敦煌的历史人物。随后,在两边舞台,又有两名讲解员给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敦煌的人物故事。他们个个声音洪亮,情绪饱满。

演出即将开始,工作人员把我们引到演出区,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要站着看。因为剧场布局分散,观众们只有不停地变换位置转着看,才能看完整场演出。在第一演出区,我看到了:张骞、索靖、张议潮、张议潮夫人、王维、王圆箓、唐玄奘等等向我们走来,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第二演出区给我们呈现了王道士和乡民们送走经卷、佛像的故事。我知道了乡民们为什么要在脸上抹红,他们是善良的无辜的,他们当时不知道那些文物的价值。第三演出区把我们带入到了“洞窟”内与千百年前的莫高窟供养人对话。她们本来是美丽的,可是由于氧化她们变黑了。她们被画于壁画上时是美的,她们涂了香粉,画了妆,穿的是漂亮的华服。只有第四演出区是坐着看的,它呈现的是敦煌学研究人员与索靖、张议潮、王维穿越时空的对话以及惊艳表演。整场演出,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敦煌的历史文化。剧中每个情景都栩栩如生,扣人心弦,真实感人,超乎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一部非常壮观,非常震撼的情景剧!

当室内的灯光亮起,观众们仍舍不得离开,“好看”“还想看”“值得”等声音不绝于耳。这无疑是对《又见敦煌》这部情景体验剧最大的褒奖,我为当初“花钱值不值”的想法感到羞愧。假如,错过良机,甚是遗憾。只有在现场观看,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和在电视、电影里看,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视觉效果。因买票紧张和费用偏高以及看不懂等原因,同行中也有不想看的,但最终都看了。我想,没人后悔。

然而,一部《又见敦煌》的情景体验剧,还不足以展现整个敦煌文化。于是,次日清早,我们便赶往下一个景点——莫高窟。莫高窟藏经洞的打开,不啻为我们打开了敦煌文化的视觉。在这里,由于我们买的是应急票,冒雨排队等候的时间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对正常开放的40个洞窟,我们仅看了94、100、148、138共4个洞窟,只是冰山一角。窟内分别为佛像、壁画、画像等。洞窟外形独特,富有美感。因游客太多,每个窟只能走马观花的看,不允许停留,一旦放慢脚步,工作人员就会催,也没解说员,实属有点遗憾。看完感受最深的是:历史传奇人物多,美的事物总逃不过种种磨难。

莫高窟,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一个神秘莫测的佛国世界,艺术魅力让世人叹为观止。转身洞窟,依依不舍,思绪万千。此时,我不顾绵绵细雨冲向斜对面的博物馆,有幸看见了对敦煌学专家段文杰的介绍,他对中国的敦煌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初见敦煌,再见敦煌。通过两个半天与敦煌亲密接触,对它的悠久历史文化有了空前的了解。通过观看学习,深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今后,要通过类似方式和书籍及网络知识的学习,多了解和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加源远流长、万古流芳。

作者简介

钱绪彬,湖北长阳人。作品散见于《武汉铁道》《飞驰》《荆门晚报》《荆楚风》《青岛财经日报》和中国作家网、作家网、中国散文网、美文网、原鄉書院、湖北作家网、江山文学网、宜昌作家网、果园文学网、荆门十三行等报刊、网站。其中,《父亲的小背篓》荣获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最后的泪》荣获第四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母亲,好想您!》荣获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宜昌市作协会员。中国铁路作协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西域行记

    于去年的一次西域旅行,本应在旅程归期便有的记叙,却因世事繁多,懒于提笔,只留下些图片欣赏,却无文字类的描述,总觉得是种遗憾,今亦觉得不可再拖,是作文以记之. 是为7月.我已辞去工作,准备为了心中的梦再 ...

  • 又见敦煌 · 那些事

    第一场演出就此结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观众们经过一个时空隧道般的过道,来到第二演出大厅,开始观看王圆箓道士和敦煌飞天之间的对话. 这个演出厅四周一圈是舞台,观众大厅中间的空场继续站着看.一位文艺青年 ...

  • 在东亚文化之都敦煌,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莫高窟前岩泉的冰河刚刚化冻,三月间和暖的春风和炽热的阳光,匆匆地把树上的榆钱和地面的苜蓿首先在灰黄的砂岩间点缀出嫩绿的新芽.接着,在杏树和梨树的枝头,也迫不及待地开放出与枯枝很不相称的艳丽 ...

  • 活久见丨见过敦煌壁画,没见过这么不正经的!

    " 敦,大也:煌,盛也. " 一提敦煌,大家最能想到的就是博大精深,壁画.泥塑精美绝伦,各种佛经故事应接不暇.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 敦煌壁画包括 ...

  • 钱绪彬:父亲与药柜 | 就读这篇

    父亲与药柜 钱绪彬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而立之年的父亲,成为当地一名赤脚医生,开始与药柜打交道,迄今为止,已有五十多个春秋. 1968年7月,父亲从生产队调到大吉岭大队卫生室当医生,从此,便与药柜结下 ...

  • 钱绪彬:心中的女孩 | 就读这篇

    心中的女孩 钱绪彬 从小,他们共同生活在海拔1000多米高的土家山寨.这里,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空气清新,美如仙境.优美的环境是繁华都市难以企及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曾留下他们美好难忘的童年时光 ...

  • 就读这篇 | 钱绪彬:听广播

    听广播 钱绪彬 羊年初一8时38分,我被突如其来的高分贝音乐声音吵醒,心里顿生不快.当我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细听时,原来是久违的广播喇叭声,心情瞬间多云转晴. 说实话,这次在乐园老家能听到广播,颇感亲切 ...

  • 就读这篇 | 钱绪彬:捡板栗

    捡板栗 钱绪彬 中秋佳节,我携妻女回到魂牵梦绕的老家大吉岭过节.每当我们踏上艳阳高照,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家乡这片土地时,心情爽快极了. 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侄女.外甥女两家人,一起来到大嫂家.当天下午, ...

  • 钱绪彬:母亲 | 母亲节特刊

    母亲 钱绪彬 母亲,一个令全天下人肃然起敬的称呼.只有她,能孕育生命,能温暖整个世界. 少儿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是我儿时最喜欢唱.最喜欢听的一首经典之歌,因为它唱出了儿女的心声,唱出了 ...

  • 钱绪彬:二十八载接生路 | 品读

    二十八载接生路 钱绪彬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二组大吉岭村级公路旁,有一栋坐北朝南的房屋,住着一位曾从事过28年农村接生员(亦称"接生婆")的花甲老人,她就是 ...

  • 钱绪彬:宰杀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宰杀 钱绪彬 2016年冬月,我因父亲八十大寿回老家,正赶上大嫂家杀猪宰羊,心里甚是高兴.然而,每当看到宰的羊不闭眼的残忍场面时,内心又蛮不是滋味. 我并不是说杀猪不残忍,而是司空见惯,更因为死后闭眼 ...

  • 钱绪彬:《父亲的小背篓》的热度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父亲的小背篓>的热度 钱绪彬 2015年12月底,为参加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我苦思冥想了许久,终于撰写了<父亲的小背篓>一文,第一次诚惶诚 ...

  • 品读 | 钱绪彬:父亲的幽默

    父亲的幽默 作者:钱绪彬 从我记事起,就感受和享受到父亲的幽默.一开始,我并不知道父亲说的那些话是幽默,只是觉得很好玩.很搞笑,只要他一开口,大家都乐了.随着我慢慢长大,才懂得父亲的许多语言就是一种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