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这篇 | 父亲的账

父亲的账
魏丽饶
作者简介  


魏丽饶,山西长治人,现居江苏昆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昆山市作协会员,昆山市青联委员,《昆山日报》微记者。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海外文摘》《中国财经报》《百花园》《华夏散文》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累计120余篇,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宝安杯”鲲鹏文学奖,出版个人散文集《净土》。

父亲是个时刻都在算账的人,不光在本子上,算盘上,更多的账是算在心里。因为他从小吃足了穷日子的苦头,不得不时时盘算如何赚,如何省。总之,只要能赚钱的活儿他都干,无所谓累不累,苦不苦。

那个下午,父亲从镇上办完事,顺道进学校把我接回家。路过粮站时,他无意中看到院门口停了一辆大卡车,于是便走进去打听。果真是运粮食的车子,正想找个搬运工装货。父亲几乎没问工钱,匆忙出来安顿了我几句,就满心欢喜地进去干活儿了。我就地在路边的台阶上坐下来,远远地看父亲装车。他半蹲下身子,略微后仰,两手揪起麻袋封口处,攒足劲猛地一拽,麻袋就蹿到了背上。这时父亲尽可能往下弯腰,等站稳了再开始前行。父亲背着麻袋走在用长条板凳临时搭建的独木桥上时,我看到他的脑袋使劲往前探,将脖子拉扯得很长。父亲每踩下一步,独木桥就踉跄一下,我的心也紧跟着抽搐一下。直到麻袋从父亲背上跳下来,大仰八叉地躺在卡车上,我高悬的心才能落回到原处。这时,我用手中的木棍在地面划上一条杠。

等我面前的空地划满竖杠时,月亮已经升起老高了。父亲自始至终没有歇息一下,对这车粮食,他似乎有种我不能理解的感情。将最后一只麻袋扛上车后,父亲长吁了一口气。趁伸手抹汗的空档,他跟粮站的负责人说,以后再有这种活儿尽量先考虑他。那人看了父亲一眼,没说话,然后转身进柜台里取出七张一元的纸币递给父亲。父亲接过这七元钱时颇有点失望,但随即又转为欣喜。

月光如水,空荡荡的山路上只有我和父亲。

“爸爸,一麻袋粮食有多重?”

“两百斤。”

“不划算!”

“如果在家闲呆一下午,连七块钱也赚不到哩。”

我沉默。酸楚的泪水悄悄滴落在山路上,天空的月亮模糊不清。

到家后,父亲在院子里洗漱时,突然丢下手里的毛巾,“啊呀!当真是亏了!下午开会时人家送我的几支圆珠笔没了,定是背麻袋时不小心滑掉的。一共六支,有旧的,也有新的”。

月色下,脸盆里的水悠悠漾动着,倒映出父亲满脸懊恼的神情。

“我就说了不划算!”

“不能这样想,人家用得好,还有下回哩!”

长久的沉默之后,我的心情仍无法平静,但父亲早已海阔天空了。

只是后来一直也没见有“下回”。

直到第二年春天,父亲正忙着春播,镇上竟捎来了信儿。说粮站急招长期搬运工,隔两天上一天,一个月两百块哩。难得的好机会,粮站负责人居然还记得我的父亲。

在粮站,父亲干得越愈加卖力。除去装卸粮食,其他只要能使上力的活他都干。不论旁人怎么劝说,他只认一句“人家给咱开两百哩”!

头一个月领到工钱,父亲激动地搭夜跑到街上给我买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正当他拿着钢笔兴冲冲地返回粮站取自行车时,被负责人喊住了。

“噢,对了,等一下!”他转身快步回了屋。

“给。瞧我这记性,老忘。你头一回装车落下一地笔哩!”,那人把六支笔用橡皮筋绑得整整齐齐,递给父亲。

“你还收着哩?”父亲又惊又喜,不好意思地接过笔,仔细装进衣服内侧的深口袋里。

仍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空荡荡的山路上,飘扬着父亲欢快的歌声。

快捷阅读,点击标题即可


2016年1月原乡书院“散文十佳”

2016年2月原乡书院“散文十佳”

2016年3月原乡书院“散文十佳”

2016年4月原乡书院“散文十佳”

2016年5月原乡书院“十佳散文”

2016年1至5月发表的散文目录

2015年度《散文》目录

原创优秀作品(2015年度)


本月《就读这篇》回顾

邹安音:不经意间像春雨般的爱

张叁玖:他乡再美,也抵不过我降临人世时第一眼的深情

天峰: 梦染心事

指间年华:悲欢纠葛像一河流水

张国领:五十以后写大字

赵德孝:火麦连天

程白弟:家乡,是人们永远走不出这条门槛的心结

欧阳爱武:雨浥栀子冉冉香

褚福海:粽香醉心

钱绪彬:父亲的小背篓

伊心禅: 我是你的双足    你是我的幸福

杨华:雾里看花

毕胜: 向阳枇杷

陈恒礼:一棵裹满红布的树

康丽艳:我欠父亲一句生日快乐

姚国禄:远去的蝉鸣

杨建平:又闻蛙声

碎玉:我没有书

徐光惠:父母爱情

白晓霞:阿爸的歌谣和《太阳的后裔》

探伤工:父亲带走了我的避风港

原鄉書院名家专辑快捷阅读

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迟子建|格非|贾平凹|老舍|李佩甫|刘庆邦|沈从文|苏童|铁凝|莫言|汪曾祺|王小波|王安忆|余华|严歌苓|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0)

相关推荐

  • 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总有熟悉的风景扑面而来

    "沿着粮站旁那条水泥路走下去,一直抱着大蜀山转,也是可以到达罗岭的",父亲说起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跃跃欲试了,想徒步走一回山间小路,认一认山村人家和听过的地名. 当我和孩子以及父亲 ...

  • 交公粮(散文)//马腾驰

    交          公          粮(散文) ·马腾驰 交公粮,已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故事. 昨日,无意间看到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炎热的夏天,农民们戴着草帽在粮站排队交公 ...

  • 【阅读悦读·小说】 鄢晓丹《粮食》

    [作者简介] 鄢晓丹,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青年作家><中国西部文学><北方作家><延河><凉州文艺>等文学刊物.出版中短篇小说集 ...

  • 当年在京山交公粮

    遥忆当年交公粮 许梅坤/文 回想起年轻时在老家原京山县陈集公社安心大队交"公粮"的往事,其中的许多细节,至今历历在目. 对于交公粮,最早的记忆是人民公社生产队大集体时期,那个时侯, ...

  • 【望安山文学】柳中平||黄陂湖畔的摆渡人(散文)

       主编:非   鱼 黄陂湖,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过去瓦洋河.失槽河.黄泥河.县河等诸水常年夹带大量泥沙流入湖内,使得湖水常泛一层微黄涟漪,故得名 "黄陂湖",我们这里又称她是黄 ...

  • 吴潇【散文】购粮本忆事

    美        文             品             读             文//吴潇 前几天整理旧物,看到了久违了的购粮本.购粮本是什么东西?大概40岁以下的中青年都不知道 ...

  • 就读这篇 | 父亲的小背篓

    父亲的小背篓 钱绪彬 从六十年代末开始,父亲就是当地一名地地道道的赤脚医生.从我记事起,就经常看见父亲背着小背篓的情形.这种记忆已储存在我脑海里30多年了.有时,静心回想,记忆越来越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

  • 就读这篇┃父亲的石头

    父亲的石头 于宏远 父亲去世后,母亲搬到城里去住了,我家先前的老房子卖给了别人.给别人倒屋子的时候,母亲说:"那两块青石你用车挪到你家去吧". 那两块青石是父亲生前从供销社拉回来的 ...

  • 就读这篇┃父亲与狗

    周莹:父亲与狗 父亲原来并不喜欢养狗. 父亲年轻的时候,是村里惟一的知识分子.村里新建的那所小学缺一名老师,村支书推荐他去教书.后来,父亲班上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时根本不听讲.老师在前面的讲台上 ...

  • 钱绪彬:父亲与药柜 | 就读这篇

    父亲与药柜 钱绪彬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而立之年的父亲,成为当地一名赤脚医生,开始与药柜打交道,迄今为止,已有五十多个春秋. 1968年7月,父亲从生产队调到大吉岭大队卫生室当医生,从此,便与药柜结下 ...

  • 温艳萍:给父亲洗鞋 | 就读这篇

    给父亲洗鞋 温艳萍 父亲的皮鞋很少会出现在我家的门垫上,一年也不过两三次. 他在老家是不会穿皮鞋的,只有出门才会换上,所以,一双皮鞋在他脚上,好些年也不会穿坏. 有时父亲来的时候正逢下雨,鞋上从老家路 ...

  • 赵丰:老家,父亲生命的大感动 | 就读这篇

    老家,父亲生命的大感动 赵丰 父亲七十岁生日时,我想给他做寿,他说一个外乡人,做的什么寿?我知道的,他一直有个愿望,想在老家过一次生日,儿女.孙子一个也不缺,再留下一张全家福.然而阴差阳错的,这个愿望 ...

  • 桑晓东:渐行渐远的父亲 | 就读这篇

    渐行渐远的父亲 桑晓东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 父亲的音容笑貌离我的记忆越来越远.时间真是可怕,它把人变得越来越无情.再珍贵的记忆都会被无情的时间冲淡.每念及此,我便诚惶诚恐.对父亲的思念,有时在 ...

  • 李东亮:父亲,我想明天去看你 | 就读这篇

    父亲,我想明天去看你 李东亮 粗略一算,父亲到北京也有十四,五个年头了.算是有些资历的"北漂"了.父亲加入到"北漂一族"是带着艰巨的任务去的北京. 这些年从母亲 ...

  • 就读这篇 | 孙树恒:父亲,我们是一滴血

    父亲,我们是一滴血 孙树恒 因为继母去世后,父亲离开了他生活了七十多年的老家,就搬到大姐家了.春节时,我到大姐家过年. 汽车停在大姐家门口,父亲就推开屋门,走了出来,显出意外的喜悦,嘴一张就哭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