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变动的新传考研大局。
近期又来一批考纲变革
新传人只能瑟瑟发抖
我至今都不愿回想起去年的那个不断塌房的夏天,当时新传考研界流传着一句心酸的笑话:考生小A因为中传震撼的文史哲主题写作考纲剧变而换到了人大,一周之后人大宣布暂停统考招生,被北京伤透了心的小A毅然选择了南大,两周之后南大宣布暂停专硕招生,无欲无求的小A只能转战复旦,复旦考纲虽没有变,但上了考场才知道所有的变化都在卷子里等着,最终分数被压的调剂都调不出,至此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新传伤心人。
现在,时间又一次进入到了七月底,我们又再一次不可避免的迎来了,2021版的新传考研巨变。
从七月底到九月初是各大院校发布考纲的时间点,一般而言考研报名为每年的九月底到十月初,在考研报名的半个月前各大院校都会公布自己的当年考纲和招生计划。考纲主要是「考什么」,借助阅读当年考纲我们可以判断当年的考试重点,是否有新的参考书,是否有科目性的调整;而招生计划则是具体的招生人数,包括推免和统考的招生,我们借助招生计划可以来判断这个院校的竞争力大小——因而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大家都要尤为关注自己报考院校的官网,关注今年的考纲和招生计划。
其实从上周到现在,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今年考研「信号式」的改革信息。去年的中传大刀阔斧考纲改革引导的了整个新传考研的大变革,而今年的一些细水流长的小变化汇总在一起,也能预测到一些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动苗头:
首先是头部院校复旦的考纲变革:新传专硕改考英语一、学硕广告学和广电学取消统招、学硕新增接受统考的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其次另有一批非头部但依然有份量的新传院校也陆续公布了新的考纲:暨南大学招生计划呈现缩招趋势,考纲则调整了学硕下属的方向,取消了广告学和广电学,增加了文化遗产与创意设计方向;华南理工大学新传专硕改考英语一;安徽师范大学几乎换了全部的参考书。
当然,还有一些好消息,在国家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影响下,有一批院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有明显名额增加的扩招趋势,包括头部的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以及很不错的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厦门大学、湖南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以上院校的22届的招生计划都较之过去的拟录取人数有五人以上的变动)
同时,还有一批院校新增了新传硕士点,今年很有可能是第一届招生,其中比较有含金量的院校如下: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杭州)、河南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湖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和西藏大学与新疆的石河子大学等。
这次一共新增55所院校,以上我罗列的这些院校属于地理位置或院校本身实力较强的院校,除此之外有诸如西藏民族大学、新疆伊犁师范学院等院校,如若不是家在那里的朋友或有特殊情怀的朋友们,综合考虑传媒资源后我不建议大家报考。
变化就搁这了,接下来我们聊聊变化背后可能的趋势,以及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
TUTOUSUO | 0728
这些变化带来了哪些趋势呢?
我们要如何把握变化?
趋势一:新传行业的重要性得到承认
从大量增加的新传新院校能明显看出,早几年就被称之为是「万金油」的新传学科在当下更是有着正向的就业前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我们可见的大厂,还有无数正在涌现的新媒体、小型互联网创业公司,以及服务于互联网这条巨大供应链的一系列上游下游公司和部门,诸如MCN机构、广告公司、企业的新媒体运营部分等等,这些都在新传专业的就业范畴内——因此在这样巨大的社会需求下,新传的专业培养也成为应对这种需求的一大保证。
而这样的趋势一方面保证了未来新传学生的就业前景,同时也落实了专业整体性扩招的大趋势——即使有部分头部院校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缩招或停招,但如果没有特定的名校情结,新传整体的考研机会应该还算乐观。
趋势二:头部和尾部的两极分化
趋势一指向了整体的扩招趋势,但这样的趋势和我们时常说起的内卷又是矛盾的,其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专业本身的两级分化:头部院校占据绝对的地理位置和师资力量的优势,又希望培养精英性人才,自然招的人少且精,造成了内卷的趋势;尾部院校位置和资源相对有限,招的人多且招不到,才造成了看似在扩招,实则还是在内卷的问题。
而且从头部院校和尾部院校的考纲改革来看,两类院校所需要的人才偏向也是不同的,像清北、人大、复旦、浙大、南大这批头部院校更希望招收学术性人才,推动我们国家的传播学、新闻学的研究发展;而类似浙传、上财、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则偏向于实践,倾向于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性实践能力的学生,比如浙传的大量综艺、电视节目的实践,东华的时尚传媒等。
因此扩招的趋势和头部的内卷让各位面临一个重要的选项:要学历还是要学校?搞学术还是做新闻?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就决定了你是加入内卷,还是安安稳稳寻找更多的出路。
趋势三:对英语的日趋重视
说完了趋势,来看看细节!又有学校专硕改了英语一呀,这里给上海的同学们画个重点,上海的三所985,复旦交大和同济新传专硕已经全部都是英语一了,本身上海就是一个比较看重英语教育的城市,上海大学、华东师范等院校的朋友们得密切关注自己的英语动向嗷。
当然,复旦和华南理工的这一举措展现出了这一两年内国内新传研究与国外的接轨,因此和复旦同水平的其他院校也需要加强自身的英语训练,以防止突如其来的英语变革,或者是复试英语的难度提升,
趋势四:专业性传媒开始受到重视
在这一批新增新传专业额院校里,专业性院校几乎占据了百分之七十的比例,其中多为财经类和工业类大学——虽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学校是财经类大学就直接等同这个院校的新闻偏向财经新闻,但是财经类学校的整体学术方向、相关资源和师资力量必然会某种程度上偏向于财经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从这次的新院校和新方向或许可以推测,目前我国的新传教育在实践层面已经进入到了细节划分的阶段,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万金油。这对于所有新传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信号:新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和运营工作,更应该注重技术和专业性的偏向,无论是考研还是读研,一技之长都非常关键。
TUTOUSUO | 0728
面对这些新趋势
一些不成熟的备考小建议
新传考研,薛定谔的卷——在新的趋势下,在整体扩招部分缩招的情况下,不去考一考,永远不知道这个专业这个学校是卷还是不卷。
当然,肯定不能就真的这么虎的一头撞上去,所以这边我给大家提出一些新的复习小建议:
第一,八月是一个择校新阶段:正常而言择校基本上在六月份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暑期就是针对自己的目标院校的考察偏向进行针对性的书本阅读和学习,当然,在这个过程大家很有可能会发现这么两种情况,要不发现自己是神童,对专业知识一看就懂,要不就意识到自己其实不是很聪明的样子,书看不太明白笔记也做不太明白——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么根据自己的实际复习情况判断是否要调整院校也属于一个识时务之举。
如果的确发现自己是神童的,是可以尝试够一够自己更向往的院校;如果确实觉得现阶段学起来有压力的,在确保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问题,在明确自己比起名校更想要学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选择上述扩招的、新招生的、或者传统意义上没有那么卷的院校,增加自己考上的概率。
除非是有非常强烈的院校情结,不然我非常不建议大家考研一条道走到黑,在正式报名之前,根据自己的实际复习情况匹配更适合的院校,这种方式比四五月份还没怎么学习时的直接择校,来的靠谱的多。
第二,是关于专业课的学习。
从去年的中传变革到今年已经出现的部分院校的专业变动,包括暨南大学传闻中因为硕士毕业论文的成绩不好而缩招的新闻,这些都在预示着头部院校对学生的更高要求:
在某次的讲座上,一位业界大佬级的教授说过这样的一席话:“研究生考试考什么?并不是考你会不会背这个知识点,而是在于你能不能对这个知识点做出自己的见解——大家现在流行看论文,这个肯定没问题,但是大部分同学是看文论文背论文,背完论文默论文:老师批卷子一看,豁这不是我自己的论文吗?没意思,下一个。
这也是每一年在出成绩时时候,明明觉得自己考得不错,结果最终成绩都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太相似了,太机构化了,太论文化了,太僵硬了。
中传用文史哲和主题写作打碎了这个模版化的应试考试,人大和南大直接用不招生表达了一些些不想要应试考生的意愿,今年虽然不知道是否会有去年那么大的动作,但这种被拒绝的模式已经是既定事实。
当大家复习到八月之后,必须开始关注如下内容:
注重基础,尤其是注重人文社科基础,但这不意味着传播学不重要,大家都知道传播学本身就是十字路口学科,来源于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分支,所以大家在进行基础知识挖掘的时候,还是应当以传播学的奠基学科为核心,特别是昨天那篇《范式与流派》的推送,建议大家认真阅读,深究一下传播学的起源与脉络,关联学科做些补充理解。
注重理解和思考: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答题式」思考,看到问题单纯的去想在答题里如何呈现,而是要综合各种知识进行深入剖析,行业现象社会现象都是如此——其实我们的推送都一直有意识的去为大家呈现我们思考的过程,以及这些思考是如何用文字进行书面表达的,这也是当下一个关键:拒绝死背论文,而是理解并借助论文与理论进行分析。
一定一定一定发生任何社会事件、社会热点的时候,自己尝试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根结在哪——不要把自己的思维限制在传播学考点范畴内,尽可能的天马行空,尽可能的运用你会的各种知识,比如奥运、洪水、鸿星尔克,一定要自己想,而不是仅仅接受外部的推送信息。
以上,就是我根据最近一段时间的各种新信息,做出的一点点推测和一点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总之,既然选了新传这个专业,它的卷与不卷,变与不变,你只能接受,并为之改变和努力了。
☾
- 晚 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