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炉温暖汤 | 杨华专栏

寒炉温暖汤

杨华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在满室暖阳中,迎来立冬。

古人真是风雅意趣。一年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都有仪式,都有讲究,都有诗意。

立冬,有天子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的出郊迎冬之礼,亦有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的拜冬之仪。寒风乍起的冬,在如此天降福泽、暖心拜谒中开始。想必,哪怕从此水始冰、地始冻,也会让人心生无限向往吧!

羁旅斗室,看日升日落,观花谢花开。简静的时空,愈加明晰内心的本声、生命的本色,愈加明敏光阴的流逝、美好的留存。

越是困顿,越需仪式感。越是苦寒,越要爱取暖。

我在炉灶上,煨上一锅西红柿牛腩汤。以爱为味料,文火煮、慢功出,在春意流转、满室生香中,用心熬炖,滋美味鲜的浓汤。异乡,寒夜,给最在乎的人,暖心,捂温!

固执以为,一切的爱,最终都要落地于,烟火人生、市井红尘,才有相应的温度和力度。

正如三毛所说,“爱情只有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小事上,才可以长久。”

有“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美誉之称的杨绛,与钱钟书那段“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旷世情缘,不仅有“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琴瑟和弦、鸾凤和鸣,更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默契扶持与忠贞坚守。由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到柴米油盐的灶下婢女,杨绛将自己的爱,不仅滋养与夫君的比翼齐飞、共同成长,更是融入,一汤一盏、一缕一衫的凡尘人烟。他们之间,正因为不仅仅有风花雪月的红袖添香,更有患难与共的相濡以沫,才成就了一段,久久长长的旷古奇恋。

亲情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总是马不停蹄、拼尽全力,意图采撷世间最好的一切,给予我们的亲人。我们以为,创造舒适的环境、丰裕的物质,便是爱的集大成与竭尽所能。我们替娃规划高大上的远方和梦想,为其选择富贵沃的生长土壤,意欲将之,托付给这良好规整的圈养。然后等待,花开成诗,硕果挂枝。殊不知,理想与现实,却隔着万水千山的阻滞。其间的差距,不是千篇一律的成长模式能够充塞填满。柔软的心灵,不仅需要浩瀚星空的指引,也需要,根扎大地的喂养!或许,多少精言妙语的美丽动听,都抵不过一碗热汤的温润暖心!多少纸上谈兵的说教,都不如身体力行的陪伴榜样!

亲情,不仅要会妙手著文章,更需要,洗手做羹汤!在寻常烟火中,将爱,熬制成,别具一格的浓汤,才能更好吸收消化其营养,抵御每一段路的雪雨风霜!

万物收藏的时节,于寒炉温暖汤中回顾,在这条未曾走过的道上,从金光灿烂的夏至,到规避寒冷的冬始,历经的节气变换,带来的心灵磨炼。层层叠叠闪烁的片段画面,聚焦定格在,一点与一滴。而这一点一滴,均离不开靓汤的滋养,无论是养心的鸡汤,还是养颜的汁汤。

那是闲适周末的午后,困乏怠惰。在眼花缭乱的各色信息中,静静流淌着,一篇善用聪明的智文。里面的观点,字字戳心,句句共鸣,似乎是,专为你量身定做。寻寻觅觅数十年,伊却在,必经之道,等你。尤为画龙点睛、醍醐灌顶的批注,更是给你开启一扇,重新审视自我、洞见世界深邃的天窗。透进的一点慧光,瞬间将多年的认知盲角照亮!让你看到,天之高,地之遥!

那是月挂树梢的光景,清辉朗明。不经意间,高脚红酒杯的底面,沾染上一滴,琥珀色的液体。澄澈之下,有些突兀。正思怔犹疑,如何是好?转瞬,却被小巧的餐巾纸轻轻抹去,动作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似乎,这滴汁汤,从未存在。如此细微的画面,深深烙印脑海。习惯成自然,炉火纯青的修炼,一览无遗。不做作,不刻意,犹如一滴清泉,滴入心海,让你神清目明,了然顿悟:无声之处听惊雷,幽微之处见功夫。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在这储备蓄力的时节,盘点一路幸见的大书小书,将之熬制成,一锅美颜养心的暖汤,润泽滋养,前方的道阻且长。

杨华,女,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曾执教。陪娃一道读书、写作,写成《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在文字中现实苟且,在烟火中诗意欢颜。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