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核心:“道”字包括两个内涵,你读懂了吗?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说到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很多人都能说上几句,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等等。都知道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但它好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从老子和庄子的两本经典:《道德经》(有名《老子》)和《庄子》,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道”的两个深刻内涵。

(温馨提示,这篇内容有点长,接近4000字,不过请大家耐心阅读,这几分钟对你应该有所启发)

01

首先,道是宇宙的本原和初始

这是道家思想对本体论的一种解释。什么是本体论?简单来说,就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对于宇宙本原的探索,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古往今来,不管是东方思想家还是西方思想家,都对世界的本原充满了好奇,世界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种精神,或者说意识?

古往今来,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古希腊大哲学家泰勒斯(出生于约公元前624年),也被誉为“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始祖”,他提出了世界是由水构成的。他说“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的名言是“水是最好的”。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而并非神创,因此他是一位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也开启了西方对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探索之旅。

泰勒斯

你可能会好奇,世间万物很明显不只是水呀,为什么泰勒斯会说是由水构成的,而且还被誉为伟大的学说呢?那泰勒斯是如何证明世界的本原是水的呢?据说泰勒斯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很有心得。他仔细阅读了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还亲自查看水退后的现象。他发现每次洪水退后,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还在淤泥里留下无数微小的胚芽和幼虫。他把这一现象与埃及人原有的关于神造宇宙的神话结合起来,便得出万物由水生成的结论。对泰勒斯来说,水是世界初始的基本元素,是水孕育出了世间万物。埃及的祭司宣称大地是从海底升上来的,泰勒斯则认为地球就漂在水上。

02

除了“世界是有水构成的”这么奇怪的观点,在古希腊,关于世界本体论,还有很多其奇奇怪怪的说法,比如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元素是气,而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世界的元素是火,而他后来的恩培多克勒的观点更有意思,他认为世界的元素有土、气、火、水四种。

但在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的思想与这些人有很大差别,这个人就是巴门尼德(出生于约公元前515年),巴门尼德首次提出了“存在”或者“一”是世界的本原的思想。在哲学上,这是从思想与语言来推论整个世界的最早的例子。

巴门尼德

他认为只有“存在”才是存在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这一重要命题。他对“存在”这一概念的基本规定是源于古希腊哲学对纯粹世界本原的理性追求。而且正是巴门尼德对存在的深度思考,使古希腊哲学从之前侧重研究世界本原和派生物的关系,转向了侧重研究世界本原和现象的关系,这大大提升了人类思维的高度,尤其是抽象思维的高度。

巴门尼德的思想对后来西方哲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比如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思想,就是受到了巴门尼德的思想影响,后来的黑格尔所提出的纯粹思维也是源自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核心内容:关于质料与形式、潜能与现实、纯形式、本体与第一本体等学说,这种纯粹的思维也都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

柏拉图

03

西方哲学思想几千年,有两个主要流派或者说分支,一个是唯物主义,一个是唯心主义,这两派一个重要的差别就是对世界本体论的认识差别。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意识、精神或者说心灵构成的。

说了西方古希腊思想家们对世界本原的探索,让我们回到老子的道家思想,那道家思想中的“道”属于什么呢?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在我看来,道家思想的“道”是鉴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一种解释。道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对什么是“道”进行了多次阐述,比如在《道德经》的一开篇,老子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如果能说清楚的道,就是不是真的道了,在老子思想中,道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世间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的。

04

那道具体是什么呢?

在《道德经》的第二十一章,老子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这就是“道”。

在《庄子?知北游》中有一段故事来阐述了庄子对于“道”的里面。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大致意思是说,东郭子问庄子,你所说的道,在哪里呢?庄子说,道无处不在,在蝼蚁中、在杂草中、在瓦片中、在屎尿中。意思是,道存在于万物之中,而万物都受道的影响。

所以在道家思想中,从老子和庄子的论述来看,道有物质属性,也有精神属性,道既存在于物质中,又高于物质,并且孕育出世间万物,这就是“道”的内涵,如果用西方思想来看的话,其他道更偏向于是一种意识或者思维。

好了,讲了道家思想中的“道”是世界的本原和初始,接下来,我们接着讲“道”的第二个内涵。

05

其次,道是万物的规律和法则

对于宇宙万物的规律的探索,也是人类从古至今不断追求和探索的主题。宇宙万物背后是否有一个统一的规律或者说主宰?如果有的话,它又是什么?

在古代,当人类无法对大自然的很多现象作出解释的时候,人们倾向于认为,这个世界存在这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导者,比如东方的“神”,或者西方的“上帝”,是他们主导着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和生生不息。我们常说“道理”,其实就是“道”的运行法则和原理。

在老子的《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说,有一种物体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音、浑然一体,早在开天辟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独一无二,无双无对,遵循着自己的法则而永远不会改变,循环往复地运行永远不会停止,它可以作为世间万物乃至天地来源的根本。

我不能准确地描述出它的本来面目,只能用道来笼统地称呼它,勉强把它形容为“大”。“大”是指不停地运转、变幻,也就是说它无处不在、无远不至,穿行于古往今来、八荒六合,到达极远处又返回事物的根本。正因为道是如此无穷无尽,所以说道很大,从而遵循于道的天、地、人都很大。

宇宙有四“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但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所以,老子认为“道”是主宰世界万物那个背后的规律和法则。

06

那“道”到底包括了什么规律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的作用和规律,进行了非常多的阐述,比如“相对性”“两面性”,“互动性”都是道的主要体现。比如“相对性”,在《道德经》的第二篇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意思是说,美丑、善恶、有无、长短、高下、前后这些都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

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也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意思是没有外在的一切,就显现不出我的存在;没有我的存在,也无法肯定外在的一切。这两者其实关系密切,只是不知道是谁造成这样的对立状态。

再比如“互动性”,老子认为,在道的作用下,事物会在两个极端来回运动变化,永不停息。也就是说,老子认为相反相成的性质会相互转化,事物总是朝着它的反面运动,比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以及第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都讲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世间万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而且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力量,当运动到一个极端后,会向相反的极端运动,而一个状态中,也包括这相反的另外一种状态。

所以老子说:“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规律就是返回其初始状态,生生不息。上面说过,天地万物都是从道中产生出来的,它们的运动会离道越来越远,并在最后返回其原点:道。

07

当然,道除了主导事物变化的规律外,道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最为著名的可能就是《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当然,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和道理,在《道德经》和《庄子》两本经典中,都有大量的论述,非常推荐大家深入阅读。

今天,我们从“道”这一个字,来阐释了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精髓,具体来说,“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道”是万物的本原和初始;“道”是万物的规律和法则。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也是我国上下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思想精神之一,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入领悟,并代代传承。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你的朋友,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