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产品的引流方法

在线教育获客成本高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随着互联网流量愈发昂贵,不少教育产品又开始布局线下渠道了,那么线下流量与线上流量在获取方式上有哪些不同,以及殊途同归的点呢?
 
线下流量的获取
 
线下流量的获取主要靠场景。这里的场景指的是:教学场景(教育场所)、推广场景(附近区域)、线索场景(落地页、公众号、App、小程序)等。
 
教学场所很好理解,就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地方,这里聚集了学生、老师、家长等角色。场所是固定的,位置、面积、成本是最主要的分析要素,因此想要获取流量,只有三种方式:
 
一是教学场所所在位置的自然流量,最基本的流量就是每天会有多少人经过场所,然后通过多个因素形成漏斗,筛选出愿意踏入场所的用户群。
 
上图这样的漏斗转化路径不同于线上,它的每个转化环节都是需要综合考量的,比如选址、包装、人群定位,都会在不同层面起到积极作用,影响每一步转化。
 
二是场所外扩散能力,包括传单、广告、口碑。我们都知道教学场所是固定的,因此扩散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传单是有选择性的扩散;地铁、公交等室外广告是区域扩散;口碑则是“流动传单”,靠占领用户心智形成。
优质的场外扩散能力,是靠着品牌形象占领用户心智,然后大量铺开可触达渠道,再搭配优质的教育内容,最终都是会形成口碑传播的,口碑反哺给品牌,形成良性循环。线下主要还是依靠关系网来搭建用户渠道,当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有人在这个机构上课,渠道就会变得很牢固。
 
口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自传播,自传播的关键其实还是教育质量,我们说口碑传播,最核心的触发点还是在教学上,学习上的进步则是催化剂。
 
线下自传播靠的还是成本堆积,你如果还想靠低成本获客,那么线下可能不适合。
 
三是获取目标用户线索。也就是线上线下联动获客,通过在线下有效场景(学校附近、办公区域、住宅区)发传单、张贴海报、报名等方式,让用户登记联系方式、下载App、使用小程序、关注公众号等方式跟踪用户线索,这是个线索挖掘的过程,也是避免目标用户流失的重要方式。
 
既然做线索跟踪,一方面要明确获取信息的内容,落地页主要还是用于获取手机号码、意向等信息,小程序用于开发部分简单功能,App用于引流和线上课程变现。
 
另一方面,需要收集渠道数据,明确渠道营销价值,比如地推员发传单,每个人带来了多少介绍率、多少转化率,每个地区的海报带来了多少意向流量,想要统计和结算多个复杂渠道的流量,例如用第三方工具openinstall来实现,通过点击记录的信息与激活设备的信息进行比对来间接计算。光是铺设广告渠道,又不做渠道追踪,成本就无法把控。
 
线下模式的好处是,相对线上模式,提供了一个可靠场所,学生自律性和场所管理方面更有优势,并且由于强关系网的存在,线下用户一般更有黏性。场地成本一般一年一期,可以分摊到每一天,并不比线上高。
 
线上流量的获取
 
相对线下而言,App就是一个场所,但线上想要产生自然流量是很难的,教育类产品不是高频次需求产品,在没有特定需求的情况下,很少会有人主动在应用市场找一款教育产品下载。长尾产品更加是无人问津。
 
当然,App这个移动场所是可以靠着打榜、积分墙、关键词优化来提升排名,外加品牌营销和活动引流,扩散能力比线下要来得更强,技术开发的成本也远比线下来得更有效。但由于下载渠道较为封闭,必须从外部不断拓展渠道引流,获客成本都是浮动的,这就需要不断的投入,不断的引流来稳固产品本身。
 
线下一对一的销售模式一旦到了线上,就必须升级为一对多的信息战,这样互联网效率才能得到完整发挥。线上渠道拓展往往是伴随着利益驱动的,分销裂变、软文营销、私域流量、广告推广都可以借助openinstall来实现渠道追踪和投放,在引流上做到精准营销。
 
在线教育在内容端上丰富性,要比线下更多。因为本质上,线上教育是老师、学生、产品的三角互动,产品交互以及技术支持可以给教育内容带来更多可能性。比如提供高频工具:拍照搜题、习题库等;邀请好友拉新可以享受折扣;线上可以随时开课不受场地限制。
 
线上渠道是弱关系网,很少有人会真的主动推荐教育产品,更重要的还是利用裂变传播拓宽广度,用高频次的传播刺激线上口碑、自传播的转化。度过前期的流量积累后,口碑效应就能形成,但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高频刺激。
 
总结
 
线下的优势是场所成本固定,流量稳固,但劣势也在于场所固定,吸引来的流量有限。线上的优势在于互联网可以实现无边界传播,劣势是前期投入大,需要不断吸引流量形成规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