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沁籽料切垮了怎么办?别担心,这几种设计让和田玉黄沁“妙手回春”,价值倍增!
每次聊起籽料的皮色,大部分玉友肯定会对黄沁的艳丽质感赞不绝口,籽料的皮色和肉质原本就是一对“冤家”——想要皮色好看,往往就要牺牲内部肉质的成色,但许多玉友不了解的是,为啥沁色比较重的成品料子雕琢都不是很深?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I5MTYvMjI3MjM0NzMxXzJfMjAyMTA3MjkwNDAzMDc3NTM=.jpg)
并不是玉雕师不会设计,而是受制沁料往往稍微刻的深一些,常常露出了内里的脏肉,对整块料子的成色都有很大的影响,大部分情况下,黄沁甚至是更深达到红、黑沁的料子只要切开基本就是垮,发生了这种情况,该如何有效利用,挽回损失呢?和玉大叔今天就提供几种业内常见的思路:
一、做成杯盏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I5MTYvMjI3MjM0NzMxXzNfMjAyMTA3MjkwNDAzMDg4MQ==.jpg)
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具,“杯”字起源于“抔”,也就是“双手合捧”的意思。杯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古人生活中比较高档的杯子就是酒具,从历史上来看,酒大概是产生于距今已经有六千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想要喝酒你就必得有容器,理论上酒具应该和酒差不多同时间出现,古文中提到的“觥筹交错”的“觥”,实际上就是指最先用兽角制的原始盛酒器。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I5MTYvMjI3MjM0NzMxXzRfMjAyMTA3MjkwNDAzMDg4OTQ=.jpg)
一般情况下,黄沁籽料的个头比较大(有手掌往上那么大的),切开内里脏肉的几率也会大许多,甚至是混杂墨玉+糖肉的完全化脏料,可黄沁的油润皮色又不好随便浪费,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肉质全部刮除,仅留下外皮、毛孔的部分,利用籽料的半弧形进行古风设计,制作仿古款酒具,这类工艺品大多是用作摆件,难有真实的实用价值。
二、做黄沁珠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黄沁料子一般皮色层会比较的厚,所以厚度足以制作不同珠径的珠子,黄沁皮做出的圆珠往往搭配白玉是非常好看的,所以经常有一些108颗的长串会用到黄沁,有时候也作为一些白玉珠因为颗数不够凑数使用,这种成品的利用率是最高的,也是许多实在找不出肉质的黄沁籽的归宿。
三、龙凤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龙凤配全称其实叫做“龙凤同体纹”,最早出现于商代的龙凤冠人形玉佩,后来到了战国时期,楚地有崇尚龙凤的风俗,当地的玉器大量应用了凤纹,孔子称赞老子是“乘风云直上九天,变化莫测的龙”;而老子则回应孔子是“贤德仁爱的凤鸟”。可见龙凤早期用来比德,圣人以龙凤自喻。圣人间的“商业互吹”也成就了这种经典的造型传承至今,唐朝之后“凤”开始越来越多的用于比喻女性,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黄沁料制作镂空雕的龙凤配从质感上不仅有油润性,同时佩戴效果非常接近黄金的质感,包金后视觉效果更佳,算是一种高档饰品。黄色搭配镂空技艺仿古风十足,对肉质的要求不太高,还更加容易展现玉石的质朴,所以黄沁制作仿古件一直价格都不便宜,也是非常好的成品选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总结一下:黄沁的收藏首先要确定原料的确能通过权威机构的检测(比如唐河石从外观上非常接近黄沁籽料,但大部分是无法被鉴定为和田玉)。在此基础上能原石收藏是最好,如果切开肉质不理想(真的是大概率事件),以上的建议也可以提升沁料切料的使用率,希望本文可以帮到爱好沁料的玉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