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姐哭了,白电三巨头新排名格力垫底

在国内家电市场,海尔、美的与格力三家企业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他们有着极为相似的业务线,均涉足白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小家电产业,在企业规模和营收能力上也不相上下。曾经的格力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大哥,美的、海尔紧随其后。但随着互联网及电商对传统家电产业的升级改造,三家公司都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排名也有了新的变化。换句话说,三巨头都在以家电业务为基础,尝试进入盈利能力更高或业务范围更广的新领域。既有交叉,又有特立独行之处。
       2016年,中国市场共卖出了4779万台空调、3462万台冰箱、3428万台洗衣机;零售额分别达到了1606亿元、964亿元、615亿元。相比其他单品类家电产品市场,空调市场的稳定性相当强。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16年,格力、美的、海尔合计市场份额甚至高达71%,三巨头用近乎垄断的方式告诉其他企业,要想在空调市场折腾点动静出来,还是很难的。
       从2016年年度业绩报告可以看到,作为三巨头的格力、美的、海尔三家企业的市场排名有了新变化:美的营收最高,海尔营收增幅最大,格力营收排名第三。近三年来,在白电行业的江湖中,美的稳坐一哥的位置。美的2016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美的2016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590亿元,蝉联榜首。格力财报显示,在2016年年度的经营中,实现营业收入1083.03亿元。这一收入比美的少了31.9%,且其2016年年度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也比美的慢了近4个百分点。在2016年年度的经营中,海尔实现营业收入1190.66亿元,同比增长32.59%。其增长幅度远远高于格力和美的。

此外,根据最新公布的一季度报告,美的、海尔、格力业绩飘红。美的实现营业收入597.6亿元,同比增长55.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11.4%。海尔营业收入377.4亿元,同比增长69.7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4亿元,增长8.9%。格力营业收入达到296.8亿元,同比增长20.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15亿元,同比增长27.05%。
       “前几年海尔在不断地调整战略,到2017年智慧家庭的战略定位已非常清晰,剩下的工作就是夯实基础,这就必然带来业绩的有效增长。”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分析道,“在物联网板块和智能板块,海尔已然走在了前列。”
      三大家电巨头的产业布局是格力专业化、美的多元化、海尔广泛多元化,但美的和海尔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中战略重心有所差异,海尔多元化领域更宽泛,不仅有黑电、手机,甚至也有IT产业。”产业观察家刘步尘点评道,“三巨头的发展路径、经营模式、企业风格不尽相同,经营结果也有很大差别。”
      机器人和自动化业务是美的区别于海尔的最大不同之处。美的并没有像海尔那样通过收购成熟的家电品牌来加速国际化,而是选择进入一个全新的,甚至可以说是陌生的领域,实现整体业务向B2B延伸。尽管海尔也在山东胶州兴建了互联工厂,但更多服务于自身的家电产品制造。

去年5月,美的首次提出拟以每股115欧元要约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在经历了德国政府口头反对,原库卡第一股东福伊特集团反对后,美的集团最终斥资292亿元持有库卡的94.55%的股份。另外一家名为高创(Servotronix)的以色列公司则可以帮助美的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走得更深。高创是一家做运动控制和伺服电机的公司,在机器人制造的产业链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将库卡形容为手臂,高创的解决方案则更像是大脑。除了电子装配,高创的业务还涉猎视频加工、机床、纺织、医药和可再生能源等。“我们发现机器人遍布各个行业。”高创CEOIlanCohen表示,未来20年内会与中国的产业进一步合作,最核心的战略便是采用定制化。

美的在中国家电领域的影响力,无疑可以帮助高创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同时将美的的业务范围间接延伸至家电之外的工业制造领域,逐步开辟全球市场,库卡和高创是美的在新跑道上的起跑信号。这一点是海尔尚未重点开发的。

2016年1月15日,青岛海尔宣布斥资54亿美元拿下GE家电业务,希望借助GEA一流的物流和分销能力,以及在美国市场强大的零售网络关系,真正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虽然海尔早在1999年便在美国设立工厂,但与惠而浦、伊莱克斯和三星等跨国公司相比,海尔的品牌影响力仍有较大差距。GEA的品牌地位仅次于惠而浦,这无疑可以帮助海尔快速拓展北美市场。

在财务方面,GEA的加入也让海尔的营收规模进一步扩大。相较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家电市场而言,GEA为海尔带来了一份不错的“外来”收入。海尔也在计划着用GEA这样的高端品牌来反哺国内市场。海尔不断以收购外资家电品牌的方式延续着全球化的梦想,能否成功还需要看最终的文化融合和市场拓展效果。
       某种程度上,美的和海尔都在通过收购来壮大自身的品牌和业务范围,但还有一家体量与美的、海尔相当的公司,却对这种收购外资品牌和技术的行为持反对意见。
       与海尔、美的这两家企业所不同的是,格力如今还是空调业务的一业独大,空调至今还占据着格力电器八成的营收规模。其多元化布局只是顺势而为,借空调业务的平台和资源在自然延伸,短期内绝不可会靠多元化就能再造一个新格力。
       而且格力的主战场仍然在中国本土市场上,虽然其海外市场的业务也一直在拓展,却只是基于空调的海外出口和海外销售。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商业新格局。虽然格力早在很多年前就建立巴西基地,以及美国等海外销售公司,但是格力品牌的空调业务全球化经营,还处一个产品出口销售的阶段。
       董明珠认为,中国制造走到今天,想要成为制造强国而不是制造大国,就必须实现供给侧改革。但她强调不是用别人的技术做,而是实现中国人的技术创新,才是最有价值的。
       据董明珠介绍,格力在自动化装备领域已经准备了4年时间,像研发、制造机器人,工业化自动化、检测等环节也都是自主完成。曾有下属建议董明珠通过购买其他公司的核心部件来加快推进智能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但遭到了这位强势当家人的反对。她说宁可慢,也要实现自主创新和研发,即便买了别人的技术也不代表拥有市场,因为“这样的市场是会被淘汰的”。

然而,在格力收购银隆失败这件事上,很多人认为,董明珠对于收购持双重标准。一方面对其他公司的收购行为进行批判,但另一方面却在积极推动收购银隆,即使最终以失败告终,也坚持押上10亿元身家入股银隆。向珠海银隆销售的原因及必要性,格力一直强调其产业链已延伸至汽车空调、电机电控等领域。珠海银隆如按照市场价格从公司采购智能装备、模具、铸造、汽车空调、电机电控等产品,可帮助格力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储能以及电池制造装备领域,研发新的产业增长点。
       很多人能看得懂海尔和美的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却看不懂董大姐的多元化策略。或许是高处不胜寒,看着业绩报表自己已被曾经的小弟超越,不知道董大姐心中什么滋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