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谦||教育给平淡的生命注入精彩
5月30日,在渭南高级中学报告厅,我听了邓健老师的事迹报告。时间过去了一个星期,我还在想这件事情。我能想到的不是邓健老师在报告会上说的事迹和观点。而是他孤独地冷冷清清地走出会场的样子,他拄着双拐,满面沧桑憔悴,没有人搀扶,没有人问候,没有一丝的热闹和感动。他太平凡了,平凡的不被人留意和注视。甚至于让我有些难过和同情。我们就这样对待我们教育的英雄吗?
还是顺着这个思路来到充满感动、充满热闹的会场吧!主持人是这样介绍的,邓健老师身残志坚,潜心钻研教学,带出一大批优秀的数学老师,用他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努力进取、用知识改变命运。他所改变的是大荔县赵渡镇库区孩子的命运。
“身残志坚”这个词语我听到了最少三次,每次心里都有不小的波动。为什么要宣传一个残疾人?为什么说教育要说一个人“身残志坚”的故事?难道教育就如此冷酷,把一个人变成了残疾?我不屑的笑了一下。这样的故事我很不喜欢。如果教育把一个人变成了残疾,这样的教育不要也罢!
邓健老师开始了沉闷而又繁琐的报告。毋庸置疑,他的事迹是感人的,但是讲述是单调乏味的。稿子的处理也不好,层次感不行,深度高度不够。关键是邓老师的报告语言没有弹性,一直很沉闷,尤其在报告后半部分讲一些枯燥的教学经验的时候,把一个大会就开成了众多小会。
这样的报告会并不是失败的,相反它剔除了以往报告会的热闹、繁华,剔除了用激昂的语言和观点洗脑的嫌疑。它和教育本身一样,平静地叙述、冷静地渗透,然后听众在一个淡静的环境中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平凡、挣扎、充实的生活画面。生活就是这样子,你心里这样想。你并没有比他优越多少,除了多了一双健康的腿。邓健老师小时候患小儿麻痹,致使终生残废。还好,是因为小儿麻痹,这和教育没有关系。并不是因为搞教育而致使他成为残废,就像张丽莉。所以我开始喜欢这件励志的故事。相反教育多次接纳了邓健老师。先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小学、初中、高中自不必言,关键是大学!他的残疾成为迈进大学一道庞大的门槛,又是教育,大荔县教育局给省招办出具了分配不受影响的保证书,他才进入了渭南师范学院就读。这是一次接纳,再一次就是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进入了赵渡中学。在这所学校里,邓健老师不仅变成了一个正常的人,而且变成所有数学老师的老师,变成了学校的骨干,顶梁柱。接纳他的不仅是这所学校,而且还有学校所有的老师、学生、学生家长。这是最强大的结纳,这样一来邓健老师不仅仅是一个正常人了,他变成了先锋战士,变成了旗手。
能如此,我们不得不感谢教育!这是一方纯净的土地,一方让生命茁壮成长,并创造奇迹的土地。它在乎的往往就是世俗缺少的,比如知识、精神、道德,而不是外表、金钱、利益。生命内在的东西在这里显得更为重要,而因此,人与人没有差距,本来内心强大的心理落差变成了强大的工作动力,生命之花自然越开越艳。
除了这种接纳以外,邓健老师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我们就得说说邓健老师内在的力量了。我们咋一看邓健老师觉得他是生命的弱者,这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他的双腿。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他的弱点,从办公室到教室,其他老师需要5分钟,他就得10分钟。不光如此,很多事情他根本就不能完成。这是我们能想到能看到的。但是重要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那就是生命内在的品质。邓健老师有一颗不平淡的心。这心的源动力来自于点点滴滴的同情、理解、包容、支持,这些情感都让他感恩。强大的心理落差使他拥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这种感恩的情怀在心里必然激起强大的生命动能。
邓健老师因为瘸了双腿,而有了简单而坚定的人生目标。他不会被身边的花红柳绿吸引,不会朝三暮四,不会有不切实际的梦想。他通向成功只有一条路,他一直在走这条路,不迟疑,不困惑,不犹豫,努力向前。这样他的造诣在坚定的信念的帮助下就超过了常人,就轻而易举地把短处变成了长处。我们擦一擦头上的汗,擦一擦眼中的泪,再去看邓健老师,我们又会为他庆幸。
教育接纳了他,也塑造了他。而这样的教育有可能超越了高考本身,超越了名利本身,是直接对生命的一种关注。所以我们要呼唤生命品质的教育,期待我们的教育能培养出幸福的人。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郭学谦,1981年12月出生,白水县云台镇古槐村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协会员,白水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各类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发表宣传稿件200余篇10万余字,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100余篇。2013年11月出版散文集《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2014年8月出版诗集《这莫不是一次错的相遇》。 曾有幸参加2015年文学陕军80后培训班,并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