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雨丝】| 闫永芳作品:父亲的“好运气”
父亲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穷,兄弟姐妹多,父亲是长子,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念完高小的父亲便主动辍学在家务农。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那时候的父亲特别想当一名“掌勺的大师傅”,也就是现在的厨师。因为父亲从小就爱吃肉,可当时家里穷,一年到头来也难得吃上几回肉。
村上有个掌勺的大师傅,碰到婚丧嫁娶,做寿满月,都会被请去掌大勺,做酒席。父亲得知后,利用农闲总喜欢跟在大师傅的屁股后转,悄悄地看,偷偷地学,默默地记。大师傅系着大围裙,戴着大袖套,围着白手巾,站在火炉子前不紧不慢,不慌不张,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掂大勺的手看见特别地有力,先是手握掌勺不停地翻炒,再手抡炒瓢来回地翻簸,火苗一下子就从锅底蹿到锅外,燃起老高,映红了师傅那慈祥的脸庞,映亮了父亲那明朗的心膛。
师傅怎么切菜,如何片肉?烧烤啥火候?蒸煮用几时?这些微妙的细节被父亲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底。父亲回到家里常常练习,慢慢揣摩。父亲喜欢大师傅的刀,喜欢大师傅的勺,更喜欢大师傅的浑身力气,精湛技艺。
父亲人勤快也机灵,慢慢地就跟师傅熟了,经常帮忙择个菜,递个葱,打个火,煽个风。大师傅很喜欢他,觉得他人老实又好学,闲暇时也让他帮忙切个土豆,熘个白菜,教他刀功,告他技艺。最重要的是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反复练习。父亲牢牢记住了师傅的话,慢慢地就掌握了许多炒菜做饭技艺。大师傅心眼好,还总是把剩下的好菜让父亲给家里捎回去。父亲开心极了,不仅学上了好手艺,还能为家里分担一些,改善生活。所以,他一辈子总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勤快的人儿好运气。”
父亲果然好运气,在家务农了两年后,就被村里推荐进工厂当了一名工人。父亲端上了国家的铁饭碗,每月有了固定工资,吃国家商品供应粮,厂里还定时发劳保。父亲说他可乐坏了,工厂是个大熔炉,他要努力锻造自己,学技术,练本事,学文化,练技艺,早日帮家里脱贫致富。
父亲在厂里是一名锯剪工人。锯剪是电机厂里的首道工序。要求把原钢按照不同的规格、尺寸要求锯剪下料,尺子便成了锯剪工人的常用工具。父亲说,他年轻的时候,口袋里经常装着尺子,走到哪里,都习惯性地掏出尺子来量一量。然后再用眼睛去目测。日积月累的笨办法,父亲终于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目测丈量法”。从大到千米,小到米,再精确到分米、厘米。毫米,父亲练了成千上万遍,也许比这还要多得多。终于有一天,父亲说,他再也不用装尺子了,再也不用用尺子去量了。他只要用眼睛细心地一“瞅”,父亲说他就能准备无误地报出数字来。父亲的这双眼被厂里称为“慧眼”。父亲也曾多次被厂里评为“先进”、“劳模”、“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父亲的这双眼,还特别的厉害哩,年近古稀的父亲,至今也一点不老花,就连小药瓶上说明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哩。父亲说,这都是几十年来的“用眼努力”,眼睛练就给他带来的好运气。
父亲说,他一辈子都吃亏在了没文化,学历低,所以凡事就要格外用心,特别努力,才能不落后,跟上时代。父亲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打麻将,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退休后依然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骑着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舍不得请假,没时间休息。还好还好,老头儿有个身体,好身体也是好福气,好运气。
作者简介:闫永芳,山西长治市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多年,喜欢文学、绘画,热爱生活,追求完美,善于捕捉美、发现美、创造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