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千古谜团:秦始皇为什么自称真人,而不称朕?

《史记 秦始皇本纪》里,记载了这么一段话: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始可得也。”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

后人根据这段记载,就说秦始皇是个有神论者,晚年昏聩,听信术士之言,滥杀无辜。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

要搞清楚《史记》中这段话的真正意思,我们必须要理清一些基础概念。

第一个概念,什么是“恶鬼”?

《礼记》载:“人死曰鬼。”人死了,就叫做鬼。那么“恶鬼”,即是丑陋的死人。

人在意外死亡的时候,会进行挣扎,从而五官错位,面目狰狞。因此,“恶鬼”,即为意外死亡之人。

第二个概念:什么是“真人”?

要搞清楚“真人”的内涵,我们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真”是什么意思。

我们来看古文字“真”

这个真字,上面是一个“匕”字( 即勺子),下面是一个有脚的贝字,什么意思呢?

原来,在古代有的地方,是用贝壳作为货币来使用的,叫做贝币。

但是呢,不是所有的贝壳都适合当货币,只有一种贝壳,足够厚实坚硬,可以钻孔,风吹不烂,水泡不坏,浪打不破,才适合当货币。

这种贝壳一般背上有明显的花纹,所以又叫“文贝”,也叫“宝螺”。

这种贝壳的外形颇像勺子,所以又叫“真”。

而相对应,那种非常单薄、容易损坏的贝壳,如海蜗牛,外形弯曲如蝦(虾),所以叫做“假”。

————————

我们今天用到的所有和“真”有关的词语,都是文贝厚重、经得起检验、货币标准等特征的延伸意。

真人,用在职位上,即是负责制定标准规范的人,即是领导、领袖,和君王、皇帝是一个意思。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传说中的那些有名的真人,如太乙真人、普贤真人、玉鼎真人等,其本质上都是一个地方的帝王。

真人,用在丧葬文化上,即是指身体干硬如文贝,能够经久不腐,类似今天的木乃伊,因此具有道教经典中“与天地同寿”的特征。

第三个概念,什么是不死之药?

基于上面真人的概念,我们可以得知,古人所谓的“不死之药”,并非今天理解的吃了就能一直活着的药,而是这种药能够使人死后尸体保持不腐的药。

那么所谓的“不死之药”,实际上就是一种尸体防腐剂。

——————————

搞清楚了上面这些概念,我们再来看本文开头《史记》中的那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卢生对秦始皇说:“我们辛苦寻找灵芝之类的奇药和其他药中精品,但很难遇到,是因为这些出类拔萃的东西容易受人损害。作为一国之主,应该经常微服出行以避免遭受意外,避免成为恶鬼,这样才能成为最好的真人。君王的行踪臣下都知道了,防备起来挺耗费精力的。最好的真人,水泡不烂,火烧不坏,葬于云气之中和天地同寿。如今皇上忙于治理天下,已经很劳神了,所以建议皇上的行踪不要让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才能产生效果。”秦始皇说:“我景仰真人,也自称真人,不称朕。”

于是秦始皇命令咸阳边上宫观用270道楼梯和地道连起来,布满帷帐、钟鼓、美女,各个办公部门固定不动。皇帝所到之处,有泄露行踪者,死罪。有一次秦始皇到梁山去,从山上看到丞相的车队规模宏大,就很不高兴。有皇上身边的人告诉了丞相,丞相就赶紧把车马给销毁了。秦始皇生气的说:“这肯定是有内奸泄密!”但是审问时没有人认罪,于是就把当时在身边的人全部杀掉了。从此以后,臣下再也不知道秦始皇的行踪了。秦始皇听取报告,下达旨意,都在咸阳宫。

————————————————

司马迁写史记,是把各种搜集到的资料放在一起,有些不辨真伪。所以我们读《史记》,会发现很多前后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的地方。

具体到“真人”这个话题,秦始皇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标准的制定者,在位时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还统一了度量衡,称为“真人”是当之无愧的。所以秦始皇自称“真人”,没有任何毛病。

然后卢生的一番话,实际上是讲意外死亡的人,其尸体防腐效果不太好,所以建议秦始皇要注意行踪保密,以防止意外。

最后的故事,秦始皇因为行踪泄密而杀人,也没有什么毛病。君臣之间,虽然儒家宣传的是君臣情义,但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也是充满其间的。特别是大臣勾结内侍,更是君王大忌,因为这种情况下,皇帝随时可能会遭遇不测。即使放在今天,各国领导人的行踪,仍然是高度保密的。

综合以上,秦始皇曾自称“真人”,这个可能是真的;卢生所说的真人与天地同寿,也可能是真的。

但是,秦始皇因为听了卢生关于真人的解说,而自称真人,这个不太可信,更大的可能性是司马迁在整理资料过程中,看到含有“真人”二字的资料,未加辨别“真人”的内涵就放在了一起,导致秦皇皇背了几千年愚昧残暴的黑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