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的舞台之宁远
有请天启大帝继续做他的木匠活。
上接前文继续说明清的辽东故事。
前面说到天启六年正月(这会应该是1626年底才对)高第跑了把舞台留给了袁崇焕,但是他也把关外所有能带走的军队都带走了,而山海关总兵杨麒也是一个怂包指望不上,赵率教和金冠则是自身难保,因此袁崇焕的舞台很小只有一座宁远城。
但是这座宁远城相比当时的中国的四四方方的城池很特别,它‘长角’的。
‘长角’的宁远城
袁崇焕这人口气很大但是也很有眼光,他看到新来的西洋大炮一下就发觉到了这种火炮在守城战中的巨大用处。
因此他在修城时将城墙向外延伸出了两个‘角’,将西洋大炮置于其上,这样的好处很明显——敌军不攻打布置大炮的城墙就得挨炮弹,使得守城军队只要集中全力守好布置大炮的城墙就行,便于防守方集中兵力重点防守。
其实这时的后金已经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游牧骑兵了,在攻打清河堡时就吃过明军佛郎机小火炮亏的努尔哈赤,在其后攻陷各地时已经专门在搜集能铸造火炮的工匠,并建立起了后金自己的炮兵部队。
皇太极之所以能研制出清朝自己的红衣大炮,正是得益于努尔哈赤时期打下的基础。
其实与大家印象中都是大刀长矛的明金交战并不一样,明朝军队明末时装备的火器达到了总装备的三到四成,而后金在其后的战争中火器装备比例也是越来越高。
西洋大炮就是著名的红夷大炮,它是由葡萄牙商人卖给明朝的。
可是这些红夷大炮并不是西班牙货(这时的葡萄牙已经和西班牙合并了),而是从沉没的英国舰船中捞起来的英国舰炮。
明朝这是被葡萄牙人坑了吗?
不是,相反不得不说卖炮给明朝的葡萄牙商人们很有商业道德。
因为英国舰炮比同时代的西班牙火炮射程要远,这也是为何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中西班牙战船明明比英国的舰船高大(同样的火炮高度越高射程当然越远),但是西班牙舰队反而在炮战中吃瘪的原因。
不过这也造成了后来明朝大量求购红夷大炮葡萄牙商人却拿不出货来,英国当然不会把自家的致胜法宝卖给此时已经是宿敌西班牙一部分的葡萄牙人。
有心算无心,这时的袁崇焕已经见识到了这种新式舰炮的厉害还专门为它修了墙,而努尔哈赤和他的后金军脑海中只有明军的小佛郎机。
佛郎机与红夷大炮
上图工作人员展示的佛郎机其实已经是明代的大型佛郎机属于炮的一种了,而且佛郎机一般像是迫击炮一样是固定炮架,也只能发射实心弹。
红夷大炮不但筒子大射程远有炮架,它还有一个佛郎机所没有的秘密武器,努尔哈赤应该就是栽在这个秘密武器上。
该来的总要来,努尔哈赤终于来到了他征战的终点——宁远。
对于宁远之战网上有一种论调——袁崇焕只拿了200多个首级所以根本就不配算胜仗。
说这话的这些人有看过史书吗?
《明史》中明朝后期的那些北方名将们动不动几百上千号人打10万蒙古骑兵大胜,但是百年下来一战取敌百级的战例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明朝对首级认证非常严,首级只有符合下列标准才可以报功。
1.男人的首级;
2.面目清晰可辨;
3.不老不少正当壮年。
如果按照这些人头党的要求,宁远之战袁崇焕得这么打才行。
满桂:“袁臬台,建奴们已经到了射程了,开炮吗?”
袁崇焕:“不行!被炮打得满目全非了没法割首级!”
满桂:“袁臬台!建奴架起云梯在爬墙了!放滚木擂石吧?”
袁崇焕:“不行!砸得辨认不出了没法报功!”
满桂:“袁臬台?建奴这已经上城头了,我们用佛郎机打会不会辨认不出面目来啊?”
袁崇焕:“嗯,大家操家伙上啊!千万别打脸啊!朝廷不认啊!”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袁崇焕一个后金人头的功都没报成,因为他自己的脑袋挂在宁远城头上了。
那么只被袁崇焕报了200多个人头的后金在宁远城下损失大不大呢?
宁远之战
后金没有透露过具体数字,明朝、朝鲜史料数据很乱,码字的就事论事说说史实大家自己评判吧。
史料很清楚的记载了后金第一天攻城失败没人能爬上墙头,努尔哈赤不得不下决心撤退,于是第二天他派人将尸体收集回来烧掉。由于尸体腐烂会造成瘟疫横行,所以后金愿意烧尸袁崇焕求之不得,自然不会为难收尸的后金小队。
但是老天爷似乎不想就这么结束,看着同伴尸体上升腾的火苗贝勒们心里的不甘也随之升腾,于是他们强烈要求再攻一次宁远,努尔哈赤本来不甘心就这么撤退于是便顺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当时的袁崇焕看到这一幕心里凉透了,他清楚自个能依仗的只有西洋大炮,但是这家伙得有火药才能响啊,可宁远的火药库存已经所剩无几了!
宁远城头压制炮火明显减弱使得后金这一次很快便架起了云梯登上了城头,袁崇焕和宁远的末日就在眼前了。
然而就在这时那著名的一炮响起了。
按照当时被困在宁远的赴明朝的朝鲜使臣所记,在战场边缘突然出现了一顶黄罗伞,这给明军指示了目标。
黄罗伞大概是图中这样的。
于是明军将最后压箱底的秘密武器投入了战场——榴弹。
这时已经有榴弹了,那样式就像是两个我们吃饭用的饭碗碗口上下扣在一起。
其实早期榴弹真的是两个石碗扣在一起做成的。
但是这玩意很不稳定极易炸膛,所以不用它并不是舍不得而是炮管都已经打热了,放这玩意进去很可能是炮兵自个听响。
太危险了!
但是这时的宁远炮兵们已经没得选择了,毕竟那么远的距离只有这种榴弹才能打得到。
这种榴弹果然不负众望的直接炸膛了,所以明史在《袁崇焕传》中记下了宁远城头死于炸膛的一名明朝小官——通判金启倧。
从明史记录的顺序来看,金启倧是在解围后才因为炸膛身亡的,因此码字的大胆推测一下。
金启倧之所以会被明史专门花55个字记一笔,很可能就是他发出了那改变命运的一炮。
当他看到后金人都向那同一个方向聚集过去时,他想再来一炮。但是这次命运之神不再眷顾他了,死神直接来收走了他。
总之这一炮后,后金迅速撤退了,这次连尸体都没有收。
城头的袁崇焕有点懵地看着后金退走了不太敢相信这是真的,而这时另一边的满桂指挥宁远守军将来不及撤下城头的后金兵卒都给剁了,宁远之战的人头大部分应该就是来自这些爬上城头的后金兵们。
如果不是有什么非常特别的变故,努尔哈赤绝无可能在后金军已经攀上宁远城头的时候突然撤兵。
虽然后来还有努尔哈赤到蒙古会盟的记录,这次会盟虽然后金也出兵顺便收拾了一些不服气的,但是领兵作战的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们,宁远之战是努尔哈赤有记录的最后一次统兵作战。
不,名义上还有一次觉华岛之战。
觉华岛
觉华岛守将参将金冠以下守军平民都成了努尔哈赤泄愤的刀下冤魂。
想来以努尔哈赤的眼光不难看出宁远已经难以支撑了,所以他即便是被炸伤只要还清醒他肯定会指挥军队打下宁远城。
但是后金却直接就退走了,这说明努尔哈赤很可能处在了不能下命令的状况中。
码字的猜测他受伤可能并不重(毕竟当时榴弹破片杀伤威力有限),但是榴弹的冲击波将他一下给震晕了。等他醒来时后金已经退兵,所以恼羞成怒的他才会拿附近的觉华岛当出气筒。
现在说到明朝灭亡一个客观原因常常被提及那就是小冰河期,似乎明朝灭亡都怪它,其实这个小冰河期对明朝的裨益很大的。
蒙古之所以被朱元璋打击后就一直没有能力再重新崛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明朝时期进入了小冰河期的高峰时段,随着气温的下降蒙古草原的人口承载力大为降低,蒙古失去了与中原争雄所必需的人力。
这个小冰河期开始于唐朝中期,被它灭掉的政权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吐蕃了。
曾经的中亚大帝国吐蕃最终被这个小冰河搞得解体,从此青藏高原政权再也不是中原的主要威胁了。
这个小冰河的高峰一直到清朝康熙中后期才过去,所以其后清朝人口爆炸增长跟这个冰河期高峰过去有一些关联。
知道吗?
冰河
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处于这个小冰河期的末期之中,其实地球气候变暖也是这个小冰河期逐渐终结的自然规律,但是小冰河期终结的过程被现代生产生活人为的大大加速了。
而觉华岛倒霉的处在了小冰河时期高峰时段中,因此后金军得以直接踩着冰面蹈海登岛血洗全岛,出了一口兵败宁远的恶气。
对于只有万余兵马,加上协助军队的百姓才2万人的袁崇焕来说也只能看着觉华岛的冲天火光一声长叹了。毕竟他不傻,他知道这会惹毛了后金转头来攻宁远,自个肯定守不住了。
袁崇焕该保命时绝对不会去送死的这种意识最终也成了他身后争议的源起。
现在网上一些人大肆攻击袁崇焕不救觉华岛,键盘侠跟明朝御史本来一路货这并不奇怪。但是为了证明他们的理论甚至移花接木将觉华岛之战给时空后移到了宁锦之战时,这就有趣了。
把觉华岛后移的那些人很显然是知道觉华岛之战实际发生时间的,自然他们也知道该对觉华岛惨案负责的人叫高第。可是他们却硬要赖到袁崇焕头上,那只能说明他们是有目的的并不是随便跟风过过嘴瘾的,或者说网上挑起袁崇焕争议的就是这些人。
据说袁崇焕长得很丑,不过古代画像都是美化的。
本来高第指望着努尔哈赤剁掉袁崇焕给自己出口恶气,但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宁远的捷报。阉党再无耻还是要脸的,也明白大明朝没了自己啥都捞不着了,所以袁崇焕这个东林边缘人和自家那个无能还犯众怒的高第如何取舍他们心里马上就算好帐了。
何况阉党也一定会想:高第那孙子要是不跑,怎么会轮得到东林的袁崇焕那小子出彩啊。
毕竟看人挑担谁会觉得吃力呢?
不管怎样,天启这次知道了辽东的城垒能守住,那里还有个人叫袁崇焕。
最后说下努尔哈赤的败因,除了输给没见过的武器外,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败因。
努尔哈赤在攻取广宁时就埋下了自己在宁远失败的种子,因为辽东军民愿意当汉奸的都已经在广宁之战后投了后金,剩下的都是心向大明的。
所以才会有高第撤退关外城垒时努尔哈赤被蒙在鼓里,而宁远之战明军守城军民拼死抵抗再没有人给努尔哈赤做内应了。
失去了内应,后金西进之路变得艰难万分。
袁崇焕在宁远出色地唱了他人生的第一场大戏,他的传奇正式开始了。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头条中搜索码字的文章,《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的贵人——高第》或点击文末的传送门了解更多。
都到这了觉得码字的写得还不错的话就点个赞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