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 | 王晞:马拉松人人都可以

王晞

仁恒置地集团执行副总裁

/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

踏踏实实地去走

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

才是一个勇者

 — 壹 —

我有一个朋友丁祖昱,他写了一本书,叫做《马拉松人人都可以》。

这是一本关于马拉松训练方法的书,方法论科学严谨,内容也非常详实,连每天怎么练,饮食怎么搭配都一应俱全。

看着书里字斟句酌的字码,一如看到丁丁在眼前忘我地奔跑,一板一眼,一丝不苟。

丁丁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一步步把自己从一个两百多斤的胖子,跑成行业里跑得最快、人见人爱的型男。

与之相对应的,在一次又一次PB的赛道上,丁丁把房地产行业的跑步风潮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这股健康奔跑的清流,让地产行业告别了曾经酒肉横流的腐气,也让大家除了你追我赶拼业绩之外,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和情感寄托的话题。

于是,不管男男女女、跑与不跑的人,地产圈就像追星一样关注丁丁是否在下一场比赛里再次PB、超越多少?他的跑步成绩热度仿佛行业销售排行榜,一直都是饭桌上经久不衰的话题。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丁祖昱同志就把自己从一个从不跑步的人,超越行业里所有跑步大咖,跑成了国家二级运动员。

优秀,赞美。

— 贰 —

跟他训练一两次深有体会。先看看作息表吧。他每天早上五点钟准时起床跑步,不管前一天多晚休息,他都做到了!当我们还挣扎纠结于今天天气不好或昨晚工作太累,是否偷懒赖床不跑了的时候,丁丁往往都已经刷完10公里,把成绩晒到跑群里了。那一刻哦,那种惭愧及负罪感会让我一咕噜爬起来,换上装备冲出大门……

别人家的丁丁啊,能每天五点爬的起来。跟王健林一个“病”,没毛病。

和丁丁一起出差,简直是一种煎熬。

晚上九点多,大家正觥筹交错、相谈甚欢时,丁丁已经跟催命鬼似的催大家回去睡觉了。不管结不结束,也不管同桌有没有领导,他到点就走,然后约定明早跑步啊,五点半大堂集合,一个都不能少。

有时寒冬,还下着雪,五点半天还没亮,他都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再看训练态度。我跑步很少跑前拉伸,往往利用前一公里慢跑热身。但丁丁不这样,所有拉伸动作都要做完,然后一起跑就冲了出去,我就只能望其项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别人家的丁丁。

跑步过程中,丁丁是很少停下来拍照的,不顾风景,也目不斜视,只享受奔跑的快感,执着得一塌糊涂!

有一次比赛,在折返线路上看到丁丁迎面跑来,我特意停下来掏出手机,大声叫喊让他向我挥挥手摆个POSE,人家根-本-没-听-见!一阵风从我身边闪过。那时空中凝固的双手和内心的无趣感,真是一万个草泥马掠过……

还有训练的科学性。丁丁除了每天都有严格的训练计划,还有专职的跑步教练、体能教练、康复医生、领跑员,最重要的是还有自己的跑团,大家一起训练,相互监督。

每次的跑步训练结束,除了常规的拉伸之外,还到健身房额外给自己增加核心力量练习。日常的间歇跑训练不在话下,每周末还一定要拉一个长距离。

最后看看数据,每次丁丁10公里训练配速在4分多每公里的时候,心率都能很好地控制在140-145左右,而步频都能够在180-200上下,步幅则都在1-1.2米。这些数据堪称完美,也是好成绩的关键指标。

— 叁 —

丁丁真的天生就是个跑者,只可惜发掘得晚了也入错行了,让地产界多了一位型男少帅,体育界少了一名马拉松冠军。

一个身价比你高、行业地位也比你高、还比你帅、还比你刻苦、还比你有天份、还比你跑得快的学霸级兄弟时常在你身边出没,你是感到无比骄傲呢,还是无地自容呢?

别人家的丁丁啊!

一件有趣的事儿,自从那年丁丁超越了郁亮之后,万科赖以标榜的跑步文化,似乎就都转到了赛艇上。

这里面当然有可能巧合的是精神领袖的爱好转移,但客观上讲丁丁的超越也是“功不可没”。

眼下,易居俨然扛起了行业里跑步的大旗,刚刚轰轰烈烈举办的上马易居赛中赛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万科还是非常聪明的!战略上也可以说是“敌进我退”。

毕竟万科曾经是“运动员有限公司”,引领了跑步风潮很多年,再毕竟体育界还有更大的未知市场有待开辟和挖掘。不求最快最大,但也总能引领潮流,让自己成为先行者,这已经足以。

— 肆 —

话题说开来:仔细想想,过去五年,行业里和丁丁能够PK越跑越快、成为第一的,还真有那么一位。不!那是一个TEAM:碧桂园。

一份碧桂园内部关于提速加快周转率的文件流转出来,把行业搅合得沸沸扬扬。听说很多公司也在调整指标,希望能跟上碧桂园3-5-7-1的步伐,当然也有很多同行大叫,这是逼死人的节奏。

大家在争相模仿这个模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现在的环境,和自身的条件?我们现在看到的碧桂园模式,起于五年前,并在过程中逐渐磨合并逐步成熟。五年之后的今天和当时的行业生态环境一样吗?

五年前,当碧桂园坚定地布局三四线城市的时候,有多少企业愿意去冒这个险?而现在布局三四线,风险和成本都已经不是当年,还几乎在每个地方都会遭遇老师傅——碧桂园。所以,战略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

其次,能力到了吗?碧桂园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以赛代练,在动态中练就出来了一套在三四线城市提速提效的模式和本领,并打通全产业链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里分化收益挤出利润,而且在结算考核上已经驾轻就熟。

在业务管理上更是集团决策强管控,地方执行很坚决。外界广为流传的提速神器并广为效仿的激励政策,只是一支兴奋剂。如果自身能力不到位,想依靠兴奋剂来出成绩,是不可持续的,甚至真是要逼死人的。

刚刚结束的无锡马,丁丁在31公里时意外退赛了。“天气过热,前段时间受伤,赛前疲劳…”赛后丁丁也用一篇文章来描述当时的状况,有一句话说得非常中肯,“超越自我不等于次次PB,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

我要特别为丁丁的这一选择喝彩!他的选择,拯救了自己,也战胜了心魔。马拉松常有,不在乎一城一池得失,保存实力再战江湖,这是成熟冷静的至高境界。没有什么比“自知之明”更珍贵的了,也没有什么比理性的自我管理更重要的了。

— 伍 —

所谓知己知彼,但人往往最缺乏的,正是对自己的认知。其实跑马的自我管控,和企业的运营管理,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其背后都有一套基于数据应用的自我了解和管理体系。

如果拿指标对比,可以发现一个形象而有趣的逻辑关系:

1.  心率就是负债率。控制好心率,是健康跑的第一重要指标。跑得越快心脏负荷越大,正如企业的负债率越高,风险越大一样,和长跑时心率过高容易引发猝死一回事儿。对于一个先天心律不齐、因心脏早搏住过三次医院的我而言,我更深知奔跑时心率的高低对于身体的重要性。我向来是带着心率表,跟着自己的心率跑,不去想超越别人,哪怕有美女从身边飞跑而过也不追风。

2.  配速就是周转率。配速决定了比赛的成绩,理论上配速越快成绩越好。但马拉松是42.195公里,需要合理分配体能和速率。前面配速太快,后半程就会掉速。有一句名言:真正的马拉松,是在第30公里开始的。前面努力争取回来的那几分钟优势,会在后程的疲态下瞬间就消耗殆尽。当腿都抬不起来的那一刻,想加速都加不起来的了。如果遭遇严重的撞墙或受伤,甚至面临退赛的可能。所以要合理分配体能和速率的关系,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3.  步频步幅是核心管理能力。即协调力和组织力。步频快慢和步幅大小是有讲究的,这里面有先天因素,比如个子高腿长、弹跳力好等等,当然更主要的是后天训练中对跑姿的调整和对核心力量的提升,练就的是肌肉里平时练不到的深层次核心肌群。就像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的锻造。而步幅和步频之间技战术的协调应用,则更像是跨部门组织协调能力的绩效,什么时候大步流星,什么时候小步快跑,则需要根据比赛的环境来取舍了。

4.  日常跑量则是经验的积累。平时坚持跑步的人,在积累了一定跑量后,也就适应了长跑的节奏,风险意识和自身的能力得到加强,跑长距离比赛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房地产行业发展三十多年,几经起落。那些年消失的巨无霸不计其数,我们记住的往往都是长跑到现在越跑越强壮和越来越稳健的那几个。而这些企业一路跑来,和他们常年摸爬滚打的经验教训积累及兼收并举的学习能力提升是分不开的。所以办企业如同长跑,没有一个能随随便便成功。

5.  跑马拉松数量的多少就像追求规模。比如跑一百个马拉松,则是挑战自我的一个小目标,每个人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来设定。有时马拉松比赛跑得太多太频密了,容易受伤,对身体往往也不好,毕竟马拉松是一项极限挑战,要有客观的敬畏之心。这里面有一个规律---往往跑马越频密、量的积累越大,成绩就会越慢,这是一种取舍。就像投资加大但利润率不一定能提高,上规模的代价,就是需要容忍薄利是一个道理。

— 陆 —

有收获,就是人生的获利。我曾很后悔错过了今年的波士顿马拉松——被称作122年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次。同样的赛道,凄风冷雨的严寒气候却和我去年跑时炎热的天气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

122届没赶上,说不定还有更有意思的比赛需要挑战呢。哪有什么事儿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的?

遇到天气变幻时,更应该随之而变的是心态和目标。或许,选择某一阶段的放弃,更是以退为进的机遇。

最终的成绩,是各项指标综合提升推导出来的结果。把内功练好了,从制度到体系的建设完善了,以后一步步PB则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时的山和水,又回复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又一个四季。

马拉松则人人都可以,但不是人人都是丁祖昱。

本文编辑 | 爱野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