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企业说 丨“去地产化”长路漫漫,房企多元化转型显效尚需时日

全文共2512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2018年9月,保利房地产发布公告称,变更公司名称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中不再有地产字样。做出类似举动的,除了保利,还有万科地产,“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即将更名为“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并且在深圳万科之前,上海万科、广州万科等多家万科城市公司已经先行更名,将企业名称中的“房地产”去掉。

一、“去地产化”主要是多元化业务发展的推动

房企改名往往与多元化、业务扩张、战略调整等关键词密不可分,地产名称的变化并非真的是“去地产化”,更多是因为多元化业务发展的推动。

为加快两翼业务市场化发展,保利更名保利发展。关于企业更名原因,保利发展表示,“保利地产”的企业名称,已无法涵盖当前的业务布局,此次更名也是为了体现公司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快两翼业务市场化发展。所谓“两翼”,是指综合服务与不动产金融。保利地产表示公司名称变更后,主营业务、发展方向、实际控制人等均不发生变化。

而万科多个城市公司名称中将“房地产”去掉,同样是因为业务板块的扩大。万科表示,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的确将进行企业名称变更,进行变更的原因并非“去地产化”,而是扩大经营范围。虽然深圳万科至今已经稳居深圳房企销售额排行榜冠军多年,并且在2018年上半年,深圳、广州、东莞等15个南方区域城市为集团实现585亿元的业绩贡献,但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严厉,楼市提倡“租购并举”,传统的地产开发正面临着发展瓶颈,公司也不得不为未来的发展道路作打算,在发展主业基础上扩大业务板块。在万科南方区域的几座城市之中,深圳也是万科多元化业务试水较为深入的一座。

数据来源:CRIC

二、为适应市场变化,公司战略进行升级

现今,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增速放缓,在没有特别好的方向的情况下,房企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做多元化、多种发展是不错的尝试。并且,多家公司在集团战略上针对多元化发展也进行了升级,如龙湖划定了自身四大主航道业务:地产开发、商业运营、长租公寓和物业管理,同样是围绕不动产开展的一系列多元化举措。

2002年,保利已在公司“三个为主,两个结合” 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以房地产业为主,适度拓展相关行业”,积极布局相关多元产业发展,现今,更是进一步提出“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并将其升级为“以不动产投资开发为主,以综合服务与不动产金融为翼”,加快相关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包括保利金控、保利科创、保利建筑、保利物业、保利经纪、保利商业、保利公寓、保利会展、保利文旅、保利康养、保利教育等11个业务单元。目前,保利两翼产业已初具规模,保利物业签约面积约2亿平方米,并于2017年完成新三板挂牌;保利投资顾问完成与行业龙头合富辉煌战略重组,未来将充分融合双方一二手房代理业务优势;房地产金融累计基金管理规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公司在建筑装饰、设计等领域也实现了较快发展。公司将积极推动相关多元化发展,提升两翼业务的收入和盈利能力,保持公司持续平稳发展。

而深圳万科在多元化发展战略发展,近年来也有着许多不错举措。万科高级副总裁、南方区域本部首席执行官张纪文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八爪鱼战略”,其对应的是八大板块的业务为:万科传统的住宅业务——万科家;一站式培训教育mall——万科塾;养老和教育服务——万科悦;个办公空间——万科云;长租公寓——万科驿和万科派;提购物消费服务——万科广场和万科里。时至今日,万科的一些多元化业务已经在深圳落地生根,“万村计划”就起步于深圳。这是一项“城中村改造”的业务,以“城中村综合整治+引进物资营管+城市化商业运营”的模式开展工作,同时也是刚刚被万科列为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的长租公寓业务扩张的主要途径。

三、 “去地产化”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到的

据不完全统计,虽然多家房企纷纷涉及多元化业务,其业务发展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对比其房地产的营收,占比仍然很低,房企真正的“去地产化”一时半会还做不到。根据万科的2018年上半年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万科全部营业收入中,来自房地产业务的结算收入比例为95%。这也意味着,万科在中报中提及的长租公寓、养老、商业、物流仓储、滑雪度假等业务仅占营收的5%,营业收入主力仍是地产。并且,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南方区域2018年9月月度例会上表示“集团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进行战略检讨,落实到事业部是三年事业计划书的检讨,落实到我们具体的业务操作是'收敛’和'聚焦’,以'活下去’为最终目标。这次战略检讨,希望大家充分意识到全方位转折的到来,我们所有行为都'收敛聚焦’到保证万科'活下去’。因此回款目标的达成变得非常重要,6300 亿的回款目标是所有业务的起点、基础和保障,如果6300 亿回款目标没有达成,我们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停,因为这说明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和能力做下去”;保利发展在更名公告中也表示,目前综合服务和不动产金融两业务收入占比仅达9.4%,比重仍远小于地产业务,且公司也坦言这些创新业务的后续发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万科、保利对于公司“去地产化”态度,都显示出房企多元化转型显效仍然长路漫漫。

总的来说,目前在房地产的“白银时代”之下,房企布局多元化业务也更多成为了一种主流趋势。而房企更名“去地产化”做多元化转型,一来是为了不再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壮大集团规模;二来则是希望增强集团品牌知名度和美誉,促使品牌溢利产生,最终在房地产开发竞争中突围而出。可是多元化发展前景固然美好,但房企未来多元化转型显效尚且需要一段时间,“去地产化”仍然长路漫漫。

(0)

相关推荐

  • 地产大佬带头跨界打劫,他们在郑州都干了些什么?

    地盘说 未来的房企比拼,不再是单纯的规模与速度,而是品质与服务. ✍️ 撰文 | 王纵横 ☞ <地盘>特邀撰稿人 喊了两年活下去的万科,终于憋不住了.近期,要养猪的消息一出,瞬间便窜上了头 ...

  • 滕斌圣:打开房地产行业的窄门

    在整个经济发展逐渐重质轻量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不应再一味求大,而应系统性地思考业务增长的结构性改变,从土地资源变现到"地产+"经营资产实现增值,围绕"内容经营" ...

  • 被忽视的房企多元化“大哥”

    ©读懂财经·金融地产组原创/出品 作者 | 郑鹏超 编辑 | 武亚玲 "对于房地产行业,2020 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启."这是万科在2020年度报告"致 ...

  • 房企们,要盘算地产外的事了!

    导语:房地产行业的天花板已经显现,大中小型房企都有一种"宿命感",寻找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势在必行.企业持续发展的"两只手",一是守住地产业务基本盘:二是与时代节 ...

  • 资金规模有限,多元化拿地成主流——文旅康养产业丨年度盘点•房企投资④

    引 言 2020年,行业内主流的多元化拿地方式主要有四类: 第一.利用旧改模式拿地.2020年城市更新加速推进,房企亦抢滩布局旧改,如中国恒大集团于2020年增加了14个旧改项目,已披露的用地面积高达 ...

  • 房企“变形记”,好戏还远

    "没有保利地产,就没有保利发展."2018年9月13日晚,广州琶洲保利洲际酒店,更名后的保利发展(600048.SH)董事长宋广菊如是说. 这原本是一场告别会:沿用26年,承载很多 ...

  • 喊“转型”的房企都怎么样了?

    导语:2020年,"万科养猪"."超千家房企养猪"."恒大造车"."物业股扎堆入市"接连上热搜,房企跨界转型花样不断翻新 ...

  • 万科叱咤泛地产“江湖”

    导语:2020年度业绩会上,以龙头房企领衔的多家房企均重点提到了多元化业务. "对于房地产行业,2020 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启."这是万科在2020年度报告&qu ...

  • 万科不需要恒大

    导语:最近,房企半年报密集发布,在疫情的阴霾下,上半年各公司业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020年上半年,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额3204.8亿元,实现销售面积2077.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产品约占总销售 ...

  • 多家房企扎堆改名 楼市的寒冬将要来临?

    最近,一向干着买地卖房生意的房企们,不约而同地纷纷更名.9月12日,保利地产宣布正式升级为保利集团.之前早有,恒大地产更名为恒大中国:龙湖地产更名为龙湖集团.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已有18家房企在自 ...

  • 保利、万科、万达等房企密集改名,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俺家也住楼房 最近这段时间里,保利.万科.龙湖.万达等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抛弃"房地产!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启动改名程序!举个例子:保利由以前的"保利房 ...

  • 靠副业赚到钱的房企,都是怎么想的?

    不知从何时起,"副业刚需"这个词被频繁提及. 用在个人身上,被称为"斜杠青年": 用在企业身上,就被称为"多元化战略". 我们发现,房企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