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瑜伽山
瑜伽山坐落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南40公里处的北冶乡南冶村西,与山西省盂县和河北省井陉县接壤,距省会石家庄市85公里。瑜伽山不仅风景奇秀而且还有距今1600多年的佛教摩崖造像群,其内容丰富,风格变化明显,无论是艺术造诣还是规模之大,在河北省都是首屈一指的,1993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瑜伽山摩崖造像主要由分布在主峰附近的弥勒大佛龛、佛爷脑、菩萨洞三部分组成,现存造像74尊。弥勒大佛龛凿于瑜伽山主峰东侧香炉谷岩壁上,像高约8米,是河北省现存最大的摩崖造像。像外有始建于明末,金代重建的砖仿木构弥勒阁。佛爷脑位于瑜伽山主峰南约200米寺嘴处,现存造像44尊,除1尊观音菩萨像为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所造,其余坐佛均为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所造。另有景祐二年造像碑,熙宁五年及元至大元年(1308年),明万历36年(1598年)题记等。构成了河北省规模最大的宋代摩崖造像群。菩萨洞位于瑜伽山主峰西南,为一天然洞穴。洞口面向西南,宽7米,进深5.5米,正面凿坐像三尊、立像四尊。瑜伽山除了摩崖造像群外,还有一处始建于隋,经过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的瑜伽寺,遗憾的是现在只能看见遗址,幸运的是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石碑、经幢未遭破坏。
2010年10月30日早晨6:30时,我和几位驴友拼车从石家庄市出发,再次踏上去瑜伽山的旅途。具体行车路线是:石家庄市—鹿泉市—白沙—平山县—温塘—古月镇(左拐)—天桂山—紫云山—南冶村—瑜伽山。8:50时,看见301省道路边上竖着一块写着瑜伽山的石头后往右拐下道,穿过一条没有桥的小河到达南冶村,再沿着盘山水泥路经瑜伽山山门,绕过白塔,前行约1公里到达香炉谷停车场。我们下车后,看见南冶村的村民正在平整场地,一座去年还没有的新修房屋拔地而起,估计是未来的售票点吧。看来对外开放的时间指日可待,有了商业环境的瑜伽山将会是什么样的呢?真是不敢想象……
人员到齐后,我们踩着熟悉的台阶慢慢向上走,当走到第99级台阶后,就是一处不大的平坦开阔地。正对台阶的弥勒阁依山而建,先礼佛后赏景,我们放下背包虔诚的走进弥勒大佛龛,屏住呼吸,瞻仰这座据说是唐代的弥勒大佛。这尊佛像面相丰圆,身着敷搭双肩袈裟,结跏趺坐于方形弥座上,座两侧各雕力士一尊。信佛的驴友跪拜大佛,许下谁都不知道的心愿,但愿佛祖显灵。出了弥勒阁往右边走七八米,就能看见凿于峭壁上,排列有序的摩崖造像群。大小不一的摩崖造像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石雕艺术叫我们赞叹不已。看完摩崖造像后,我们来到弥勒阁左侧的两山之间,踩着通往山顶的陡峭石阶开始上行,大约走320级台阶后到达山垭口。
山垭口往左边走有两处观赏瑜伽山远景的最佳点,往右直通山顶。我们先往左走,选好站立点极目远眺,沟壑、山川、田野、村庄、河流、道路、峰峦尽收眼底,尤其是山体上一层一层鲜艳、绚丽的红叶,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光彩夺目,煞是好看。赏完远景原路返回到垭口开始挺近山里。这是一条起伏不大,相对比较平缓的石板路,两边是茂密的黄栌、红栌树和叫不上名字的灌木丛,构成了五颜六色的秋景图,真是美极了。
瑜伽山不是很高,海拔754米。山上植被茂密,山体造型很美,尤其是每年的金秋十月,层林尽染,峰峦红透,煞是好看。由于还没有完全开发,游人很少知道风景秀丽的瑜伽山,是驴友观秋景赏红叶的最佳地点。去年深秋时节,我曾登临此山,眺望群山,心旷神怡,对古人赞誉的“瑜伽云锁”印象极佳。
石板路在山腰环绕,盘旋向上。我们边走边欣赏美景,约2小时走到山尽头,再上一段较长且陡的台阶就是一处神奇的天然洞穴,洞宽约10米,洞深约15米,洞中有洞。洞壁悬挂着各种各样的钟乳石,石纹清晰,色彩亮丽。站在洞里凉风送爽,感觉很舒服。
出了洞口向右走一条约200左右的羊肠小道,便来到菩萨洞。在天然形成的凹处有几尊精美的石雕造像,可惜惨遭毁坏,令人痛心不已。听当地老乡说,从菩萨洞往右沿着山壁走到头可以上到山顶,寺嘴里的佛爷脑造像群雕刻在崖壁上。我们走到头也没有看见通往山顶的路或什么梯子一类的,只看见一处曾经住过人的小洞。我两次来到此处都嘎然止步,不能不说遗憾。上不了山顶就在菩萨洞午餐,陪着菩萨吃饭也是一种荣幸。
午餐后,收拾好餐具和垃圾下山。我们走到一处岔路口,没有按原路返回,沿着一条土路前往瑜伽寺。走到一半路程土路变为石板路,上了一段台阶到垭口处,往右有一座小山,顶部有建筑遗址,需要攀爬才能上去。到了顶上在废墟中看见一座不大的佛龛,里面啥也没有,我们怀疑这里可能不是瑜伽寺,决定由垭口下台阶继续向前。半个时辰后前方没有路了,看瑜伽寺的愿望化为泡影。只好带着遗憾原路返回,一鼓作气下到香炉谷。去年下到此地时碰见周八、文哥各带的众驴友正在埋锅造饭,驴友相聚自然是很开心。吃完饭我们下山他们上山,互相道别。
我们从香炉寺停车场分两路下山,愿意游玩的走小路下山;愿意买点山货的乘车到南冶村等候。我们一行往右沿着一条小路下山,走到一半路程时,看见崖壁上开凿很多新的造像,雕刻艺术、人物造型较老祖宗留下来的相比,实在是不敢恭维。下到半山腰处,看见凹进去的山体下面,有一处用水泥新建的十八罗汉群,人物造型还算可以,雕塑方式有点夸张,我看过很多老祖宗留下的十八罗汉,这张夸张手法还是第一次见,也许这也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吧。
下到小路与盘山公路交叉处,看见熟悉的两颗柿子树已是今非昔比,去年还是硕果累累,今年狼藉一片,不管是谁干的,我还是要说:请珍惜驴友的荣誉。我们顺着公路向山下走去,来到白塔前,我停下脚步,想看看是那位高僧圆寂在此,可惜没有任何碑文记载。出了山门来到南冶村,和等候我们的驴友会合,结算拼车费用后乘车返回,今年的瑜伽山之行到此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