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杯轩源说拳手,取法兴隆执中轴

因要参加家庭聚会,兴隆这周六回来南城,并可抽出时间来纪念公园打拳。轩源得知,特意招呼小明也一起来。

周六上午,轩源如期出现在纪念公园。兴隆赶早驱车,九点左右到达。

兴隆一出现在公园门口,小珠在场地这边便望见了。眼见他大步流星地走近,肩上那随意挎着的背包,被塞得鼓鼓囊囊的。人未近,已感觉到他的笑意融融。

轩源正与小明玩手,此时也停下来笑迎兴隆,兴隆即赶紧趋前,小珠则接过他的背包,轩源介绍小明与兴隆认识,兴隆与小明握手,互相问好。

说了一会儿话,轩源便让兴隆打打拳,并叫小珠坐到他身边,边看边总结,让小珠记下:

“1,出脚不够定。你看他坐步时,原已定得相当稳,可是一出脚就牵扯胯动了,命门也动了。出手也是这个问题,一出手就动了肩,或动了肘。”

“失定,表现为失重。每式最后的转换间,是很容易牵动的,须加持定意;”

“2,要充盈静意,把静意灌注全身。细致到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是那么静!现在静意不够,表现为展指凸掌没有做到,手指捎总会不时地搐动一下。”

“兴隆形上的松已不错,要求可再细化些,如刚才说每个细胞都那么静。他的內质的松,就还不够。”

“内质的松表现为思想认识上。现在是知道松而去松,但这个松未能符合无极的本质,还在人的思维分析上解构松,即是有为松。但这是一个过程,首先能达到这样,再一步步往前走。”

小珠听着轩源的解说,在笔记本上记下,不时望向兴隆。

场地边几棵榕树绿意融融,朝阳灿烂的金光,随绿叶翻动闪跃。兴隆沉醉在自己的拳境里,旁人如何观感,他并没有挂碍,周围的热闹,也没能干扰他。他只把自己平时的真实感受演练出来,没有刻意表达或隐瞒,且淡定从容,有自信。

今天的风很大,吹皱了他的衣服,他似乎不觉。他在风中安静地旋动,似乎是随风而来往。看他沉浸在拳意中,一片宁和静静旋动……

小珠静静看着他的拳,两年来发生的故事,许多已转化为无声的拳语,藏着他这拳里……

待兴隆打完,轩源对兴隆提出:“现阶段练拳的关键,要把静定意练出来,每招式不要着急着去做,拆散了也不怕!搞清楚每一动的运行轨迹,运拳中才能减少人为的晃动,在‘静’上才有所表达。”

轩源说了拳架,便让小明与兴隆推手。

这两人个头身材都差不多,但对推手的理解就非常不一样。兴隆浑身解数,小明却不费一点儿劲就把他提溜得团团转。轩源在旁不断提示,兴隆的状态很积极,不断在调整,渐有一点状态。

轩源在小珠身边,看他二人推手,让小珠也记下来:兴隆推手的问题,主要在主观思想较重,还是用形相去做,比如收胯,没有用内意去收,而变成收死了,塌胯了;还有对方一推过来,不自觉地主动走或掤,有太多的思维分析判断……”

这次会面尽兴回家,兴隆与珠妈妈讲讲情况,妈妈听得很细致,兴隆也讲得很高兴。

忽有一句话飘进小珠耳里:“轩源师父讲的是全局,是整体。王老讲的是细节,是局部。王老的东西有很实在的验证,只要按他说的做,能有一些奇妙的功能……”

兴隆还是兴隆,喜欢自己的感觉。那些小法小技上手了,让他感觉自己学到东西了,也喜欢示于人前。

但那些效果只能在别人身上开花结果,自己获得了什么?

轩源也发现兴隆的思维定式。轩源在与他推手的过程中,不断以中轴的静定所产生的功能说法,一点点带着兴隆有了中轴的感应,兴隆即问师轩源:“那么推人是不是推他的中轴呢?”这让轩源思索良久,打电话来对小珠说了他的看法:

“兴隆比上一次,已松了很多。但进一步的松,不是身上而在心。兴隆的思维定式,以形相上、直观上的东西去说服他,会比较容易。但如果脱离这些实的东西,他便未得其所。”

“比如说这个天地轴,是因为不借此世俗的说法,难以表达心中的意思。学者如果只从表面的认知,将轴变成练拳的目标,就变成了练成一条轴,远离了真意。轴,只是初步的表述,只是为了让学者通过轴去感受浑圆。”

“感受到浑圆后,无轴了,但浑圆还在,轴也还在,只不过能够隐藏起来。不是练出来了就死抱着不放,而是练出轴来不要轴,练出点来不要点。所有这一切,回归到最后都是在道体中的。轴,圆,点,无点……只不过是接近本源的过程。”

“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兴隆问‘是不是推对方的轴’所传达的他的问题了。他还在把轴视为一个操作方法,这个思维定式会让他走些弯路。”

“如果对方无轴,你如何推对方的轴?而且对方与自己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有你我之分?无极的本相是浑然一体的,多相一如的,一有分别心、比量心,就已经在太极,多极中徘徊。”

“很多讲拳中不得不说的概念、定义、规矩等,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而说法。不了解,不行。了解了,死执守,也不行。就如虚云和尚,借杯中空以说明虚、空、无。这是在有为的层面上去认识。虚无本已存在,无需分别,只是人们未认识到时,借杯喻理。一旦明白杯中之虚,就不能被杯所束缚,进而要明白更广博的虚空。”

“而杯中的空与周围的大虚空是不是本来就是一体的?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吗?把杯子打碎!是借这个有为法敲打你,震醒你,去悟何为虚空。”

“任何世间法都是小法,小法怎能衡定虚空的定义?世间所有的器具,又怎能承载无边无形无相的虚空?借有为法明白道理,是为了明白道理,而不是死守这个法……”

收线后,兴隆问:“是师父的电话吗?他……说我吗?”

“是。师父说了你的长处和不足,提醒你要突破思维的杯子。有空间概念,比没有空间概念好,但有了就有了,不要执着。因为你是判断不了对方有多少空间的。另一方面,你的空间和对方的空间都在同一个宇宙中,你的既是他的,他的也是你的,本来如一,哪来占领?所谓守着自己的空间或占领对方的空间,都是危险的。”

“除了空间,什么轴、点、丹……都是借世间法表达一个理,明理是关键,不要执着在法上,不要只在身体上找,要在心量中拓宽。学拳要进步,是心量上的进步……”

“学拳也是学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引导我们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共荣的状态。人却容易过分强调实证实用,而且是符合自己愿望或市场价值的实证实用,这样必然会有难以理解、难以进步的鸿沟!”

“比如一说这位师傅传授的是大法,是全局;那位师傅说的是实用,是局部……这二者怎么统一起来?只会让自己不断产生疑惑,甚至以实用、操作、功能上的实证性去衡量道法,但是实用性、操作性、局限性、机械性等这些东西能解释表述道的宏大精微吗?用这些个杯子盘子罐子能把天地装进去吗?现在看你敢不敢打破这些杯子盘子了。能不能进步,在你敢不敢打破……”

兴隆安静地听小珠把话说完,这次与轩源、小明的交流,他在与他们的差异中,能沉静下来思考,也许,他的杯子已在破碎中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