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诗意的追捕
这几年,南美导演的崛起,成为世界影坛的一道风景。且不说“墨西哥三杰”阿方索·卡隆、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吉尔莫·德尔·托罗席卷奥斯卡金像奖,执导了《中央车站》《摩托日记》的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拍摄了两部《精英部队》的巴西导演何塞·帕迪里亚,导演了《谜一样的双眼》的阿根廷导演胡安·何塞·坎帕内利亚,还有导演了《蛮荒故事》的阿根廷导演达米安·斯兹弗隆,都令人刮目相看。今天我要说的,则是智利导演帕布罗·拉雷恩的新作《追捕聂鲁达》。
巴勃罗·聂鲁达是名满天下的智利诗人,1971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追捕聂鲁达》讲述了聂鲁达与背叛了左翼的智利政府决裂,遭到通缉与追捕的故事。本来这是一个挺好的适合商业电影的悬疑和动作题材,但刚刚执导了美国电影《第一夫人》的帕布罗·拉雷恩却把它拍成了一部充满诗意的艺术电影。顺带说一句,影片的片名其实就是《聂鲁达》,中文译名加上“追捕”二字,有故弄玄虚之感,没有必要。
《追捕聂鲁达》充斥着超现实的风格,为展现聂鲁达的诗意和追捕故事的荒诞打下了基础。片头就是聂鲁达和智利国会的议员们在厕所里议论国事,高谈阔论。这种黑色幽默的风格瞬时把我们带入了二战以后政治动荡的智利。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共产党人和左翼诗人的聂鲁达遭到了政府的通缉和追捕。不得已,他踏上了逃亡之路。警探奥斯卡·佩卢恰努从总统那里接到了任务,信心满满地开始了追捕聂鲁达的征程。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本来的“猫鼠游戏”后来却倒了个个儿,成了老鼠玩弄猫。最后,聂鲁达脱险,而佩卢恰努则命丧荒原。
帕布罗·拉雷恩的独到之处是在超现实的黑色幽默中融入了聂鲁达的诗句,使影片充满了诗意。在当时的智利和后来的全世界,聂鲁达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诗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融入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使充满悬念的追捕场景变得虚幻、浪漫,别具一格。比如每次逃脱,聂鲁达都给追捕者留下一本小说,比如聂鲁达戴上假发伪装成一名老妓女躲过搜捕,比如聂鲁达妻子与佩卢恰努那场充满哲理的对话。这些细节,都使《追捕聂鲁达》从一般的商业追捕电影中摆脱出来,成为别具一格的充满哲理和诗意的电影。
更值得赞赏的是聂鲁达和佩卢恰努这对冤家的人物塑造。在聂鲁达身上,诗人的放荡不羁、桀骜不驯和政治家的忠诚狂热、坚定意志完美无缺地融合在一起。“这个人只要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一万名工人就会安静下来听他用那种特殊的声音朗诵这首诗”。影片对聂鲁达既没有颂扬,也没有同情,更没有贬低,而是生动再现他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诗意精神。这样一个聂鲁达具有大胆而犀利的意义。在佩卢恰努身上,那种人物身份的缺失而后造成的迷茫和彷徨生动有趣。佩卢恰努是一个妓女的儿子,父亲不知道是谁。于是,身份的缺失成为他最大的困惑。从警察头子的儿子,到平民的儿子,到聂鲁达的儿子,影片中佩卢恰努的三次身份认知的转换是完成这个人物塑造的关键。整部电影,几乎都是真实人物,只有这个佩卢恰努是个虚构人物。正如聂鲁达妻子在影片里说的,“他创造了你,把你写成一个可悲的警察”。
看《追捕聂鲁达》这样的南美电影,虽然没有美国商业电影那样紧张刺激,但却让你很有回味,难以忘却,还提醒你是不是该写点什么,不然心里就空落落。这就是帕布罗·拉雷恩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