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19:阅读分享然后发现新世界
奇葩诡异的台风“云雀”终于过去,杭州又被高温笼罩。昨天下午,顶着烈日来到浙江图书馆,却看到文澜演讲厅里有20多位读者比我来得更早。昨天“读书岛”活动的主题是:香港作家刘以鬯作品分享。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陈曼冬分享了她阅读刘以鬯的小说《酒徒》的体会。我分享了阅读刘以鬯的小说《对倒》《寺内》的体会。
刘以鬯被称为香港文学“教父级”的人物,2014年获香港艺术发展终身成就奖。他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不少,其代表作是《酒徒》《对倒》《寺内》。《酒徒》被誉为华文文学第一部意识流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陈曼冬从探索“内心真实”的东方意识流、“心理时间”与象征符号相交叠的结构以及诗与小说相嫁接的诗情话语,详细地分析了《酒徒》的写作特点和意义。《对倒》借用集邮术语,以一个老人和一个少女的视角,平行讲述完全不同最终却交集到一起的两个故事。《寺内》则是用诗的语言和现代的视角,重新演绎张生崔莺莺的“西厢”故事。其中《对倒》和《酒徒》曾经触发了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创作灵感,帮助他拍出了电影《花样年华》。王家卫特意在影片最后以大字致谢刘以鬯先生。三部小说都别具一格,新颖独特,耐人寻味,引发了现场近百位读者的强烈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昨天的“读书岛”活动缘起于今年6月,享年99岁的刘以鬯先生在香港去世后,我和好朋友陈曼冬说起,希望她能来做一次分享,为读者介绍刘以鬯的作品。没想到她一口答应了,并专门买来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的《酒徒》《对倒》和《寺内》,认真研读准备。虽然“读书岛”是纯公益的活动,来做分享都是尽义务,但我的很多朋友都像陈曼冬那样很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邀请,无偿为读者做精彩的分享,令我很感动。这不是我的面子有多大,而是我的这些朋友都有一颗爱心,都热心于公益,热心于阅读,热心于分享。
更值得欣慰的是,我的身边聚集起了一批热爱阅读的书友。去年8月,我创办这个“读书岛”活动时,只是想填补一下浙江图书馆缺少读者参与的阅读沙龙的空白,自娱自乐而已,没奢望有多大影响。没想到仅仅一年时间,当初确立的“阅读,分享,发现”的宗旨就基本实现了。19期活动,已经凝聚起200余位热心读者,在引导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味,培养阅读习惯上取得初步成效。来参加昨天活动的,既有在读高中生,也有年已八旬的退休老人。他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阅读,乐于分享。活动结束时,居然有读者为我和陈曼冬送上了鲜花,祝贺“读书岛”一周岁,令我惊讶不已:这还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收到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