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月夜聊214期:检察官为什么读诗?
今天的《法制日报》第七版刊登了图文报道“浙江检察官爱上诗朗诵”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60222/Articel07004GN.htm,全文如下:
每晚9点,杭州之声广播电台“我们读诗”节目的声音就会从收音机里飘扬而出。从2015年11月开始,这档节目里出现了一些特别的诗歌朗诵者。他们就是浙江检察官。
“风风雨雨/来来去去/渐渐地/打造一抹别样的风景/检察之魂与女性之魂/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美丽”。这是杭州市检察院组织教育处处长丁红朗诵的诗歌《风景》中的一段。像丁红一样,用诗歌抒发心声、传播法治文化的检察官还有不少。
如果追溯“检察官读诗”活动的缘起,则要回到2015年10月。当时,为了活跃检察官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示检察官多才多艺的形象,浙江省检察官文联组建了浙江检察官朗诵团。一个月后,6位检察官登上了2015年杭州国际诗歌朗诵会的舞台,令在场的300多位中外听众耳目一新。“我们读诗”节目主编、诗人张海龙大感意外:检察官居然能朗诵得这么好!他当即敲定,在“我们读诗”节目中开设“检察官读诗”栏目,每周播出一次,并同步在“我们读诗”微信公众号推出。
截至今年春节前,已经有16位检察官朗诵团成员的17首朗诵录音播出,这在杭州的诗人和朗诵爱好者中获得好评。如今,聆听检察官们的诗朗诵,已经成为不少听众的习惯。
浙江省检察院检察官周小蔚在杭州国际诗歌朗诵会上
今晚,就着这个题目,我想来聊聊我为什么要组建这个朗诵团?检察官为什么要读诗?
大学毕业到检察院工作至今,已经整整34年过去了。34年的经历,使我看到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缺陷或者不足,那就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日益深入人心,每一个人似乎都越来越缺少文化内涵,越来越单一片面,越来越像一个机器零件。比如检察官,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他们疲于奔命地办案,学习越来越少,知识越来越偏窄,几乎成了一个法律机器。除了法律,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这就很悲哀。不仅检察官,几乎所有行业都是这样。除了自己的职业,你还会些什么?你还懂些什么?你还能做些什么?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因为职业之外的东西,既没有用处又没有时间去学习。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为了丰富检察官的文化素养,为了展示检察官生动活泼的形象,我组织了这个检察官朗诵团。其实,并不仅仅是检察官需要读诗,各行各业的朋友都需要读诗。在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盛行的年代,文学恰是引导心灵走向宁静,得到升华的最好手段。我亲眼见到很多拘谨、内向、木讷、焦躁的朋友在诗的世界里找到了另一个自我,使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变成一个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的人。检察官朗诵团的很多朋友都象文章中的丁红那样,在诗歌中找到了最美丽的自己。
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检察官哈斯格日勒在杭州国际诗歌朗诵会上
当然,我说的可能言过其实。文学和诗歌未必就是灵丹妙药。但是,这个世界无疑需要的是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工作的机器。过去几十年,我们习惯了只会工作而不会生活的枯燥方式。如今,我们应该有所改变,应该去追求完善的人格,全面的发展,五彩斑斓的生活。所以,读读诗吧,朋友们,那会使你忘记生活的烦恼,开心和快乐起来!记得每周四晚上21:00收听FM89杭州之声广播电台“我们读诗”节目,或者关注“我们读诗”微信公众号,与检察官一起读诗!
题图为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检察官梁基栋在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