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装素裹的沈阳故宫
扶近门
由城东经沈阳路去沈阳故宫需要经过扶近门。
抚近门俗称“大东门”,是清代的沈阳城九门之一,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 - 1631年),后拆除。
抚近门于1998年复建,位于盛京古文化街东部,与西部的怀远门相对而望,抚近门高20米,占地面积556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是沈阳标志性建筑。
明代时期,盛京城有四座大门,皇太极入主盛京后,将四门改为八门。关于清代盛京都城的建筑布局,有个有趣的说法:当年是按周易八卦的学说规划的,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应九宫”。这八卦指的是盛京的八座城门。东向,左为内治门(小东门),右为抚近门(大东门);南向,左为德胜门(大南门),右为天佑门(小南门);西向,左为怀远门(大西门),右为外攘门(小西门);北向,左为地载门(小北门),右为福胜门(大北门)。
八座城门两两相对:天佑对地载,德胜对福胜,内治对外攘,抚近对怀远。其名字的寓意何其深远啊。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如今盛京八门除怀远门、抚近门外大多荡然无存,残存的仅仅是地名而已。 抚近,有安抚近邻之意。当年其他少数民族进入沈阳,拜谒皇太极,都走抚近门,抚近门具备一定的礼仪功能。同时,抚近门位于古城的正东,是每天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有紫气东来的吉祥寓意。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A0MjIvMjE0ODU1ODY1XzFfMjAyMTAyMDQxMDEwMzI0NzQ=.jpg)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 总占地面积63272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8平方米。 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
昨天(2021年1月27日夜间)沈阳地区下了一场较大的雪,雪后的沈阳故宫银装素裹,配上红墙、黄琉璃瓦和镶绿剪边瓦、真是美景如画,给古老的皇城增添了新的色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沈阳故宫正门外设有牌坊两座,东侧为文德坊,西侧为武功坊,其造型完全一样。立此两牌坊以象征清廷的文治武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沈阳故宫正门
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 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 建筑100余座、500余间。 入关以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相继十次'东巡'时作为驻跸所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远看沈阳故宫东南墙角,红墙、黄瓦,上边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真的是很漂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沈阳故宫平面导游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通过大清门就进入了崇政殿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落满白雪的青松。以及落满白雪的红墙黄瓦绿边殿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位于崇政殿东侧的左翊门。进入左翊门就是凤凰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位于崇政殿西侧的右翊门。进入右翊门就是凤凰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凤凰楼
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有三层,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远观凤凰楼雄伟壮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凤凰楼的后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凤凰楼东侧的宫殿-衍庆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衍庆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清宁宫
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
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形成'筒子房'格局,东梢间为帝后寝宫。宽大的支摘窗式样朴素,棂条皆以'码三箭'式相交,宫门亦不用隔扇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清宁宫门前的铜牌记载清宁宫的有关说明。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清宁宫室内的内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索伦竿
正对宫门竖立祭天的'索伦竿',此竿为源自满族民间的传统风格。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缘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柱头饰兽面,檀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汉、藏民族建筑艺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站在凤凰楼高处观赏周围的皇宫部分建筑在蓝天、白雪的映衬下更加美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清宁宫后面高高矗立的烟筒。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清宁宫后面的院墙上设通道口,拾级而下,就到了沈阳故宫的第五院落——作为提供御膳的后勤内院。也叫“后苑”和“御花园”。内有碾房三间、磨房三间、仓房二十八间,凉亭一座等。二十八间仓建于康熙年间,归盛京内务府管辖,用作存放当地皇庄交纳的粮食,以备供给其所属人丁口粮和做牲畜饲料。二十八间房中,有六间是通道门(称“后宰门”),其余二十二间每间各一丈五尺左右,可盛放粮食六百仓石(约合六十万斤)。碾房、磨房是为后宫皇帝及其后宫制作食物之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沿通道口拾级而下,就可以看到一块刻有“御花园”大字的石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汉白玉围栏里的假山石和石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冬季的御花园,花草树木基本凋零,但一些松柏类树木仍然傲雪挺立。更显得清新而幽静,现在的御花园早已没有了御膳后厨的味道,徜徉这里成了休闲后花园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碾房
碾房建于清入关前,是宫内加工谷物之处,后毁于火灾。
1987年复建,内陈列碾盘、碾砣为清代原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碾房内的物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清代满人的美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御花园内的走廊,游人可在走廊里休息。走廊里有精致的彩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形状各异、姿态万千的太湖石与大门相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照壁
沈阳故宫里这样的照壁很多,院落间就以此相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
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
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远观大政殿,在蓝天、白雪的映衬下更显得秀丽多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十王亭
该照片是东侧的左翼王亭。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
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
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十王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是西侧五亭中的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大政殿和十王亭在白雪、蓝天的映衬下,十分壮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是西侧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的后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是八宝琉璃井及井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迪光殿
迪光殿建于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三年(1746~1748年),是清高宗弘历东巡时,在此处理政要的地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迪光殿内景。
保极宫
清帝东巡时,在此召见王公大臣和读书的地方。保极宫的东稍间为皇帝寝宫,西稍间为书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沈阳故宫西院通往中院的通道。积雪以被清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室外的戏台(侧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室外的戏台(正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文溯阁
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
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是沈阳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边盖黑色琉璃瓦加绿剪边,前后廊檐柱都装饰有绿色的地仗。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这与其它宫殿红金为主的外檐彩饰迥然不同。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采用黑色琉璃瓦为顶,主要是为了使整座建筑外观风格相统一。 文溯阁后面,有抄手殿廊连接着仰熙斋,斋后为九间房,其中有芍药圃、梧桐院等。这是乾隆皇帝'东巡'时的读书之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挂在屋檐下的文溯阁牌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是文朔阁内的桌案。
这是文朔阁东侧的碑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