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随笔(四)
泸州生活了多年,我有幸看到了泸州的发展变化,亲眼目睹了“泸州老窖大桥”的建成。
上了年纪的泸州人大都知道,30多年前,生活在江南茜草的市民出行主要靠长江上的摆渡船。尽管后来在长江上建起了一座“泸州长江大桥”,但是,大桥与茜草地区却不通车,想过大桥要走一个多小时才可以到达大桥。所以大桥的建成,只是起到了长江南北“连通器”的作用,却没从根本上解决茜草地区人们融入主城区生活圈的问题,出行不便便一直困扰着茜草人的生活。改革开放以后,长江上陆续建了几座桥。2008年7月,茜草人们终于迎来了改变生活的一天——泸州国窖大桥开始修建。从开工到建成历时45个月,2012年6月大桥落成通车。市民可乘坐278路公交车从沙茜地区直接进入主城区,车程时间缩短近半小时。
我清晰记得,那年冬天和几个同学在“老虎滩”上喝茶,看见对面江水里露着一个椭圆形水泥桩子,便问旁边的同学,他告诉我那里在建桥。冬季江水很浅,我踩着露出水面的“窝板石儿”,很容易地走到了桥墩边。各种建桥的材料堆放在岸边,工人们有的扎着钢筋,有的和着水泥。水泥桥墩上则有电焊弧光在不断地闪耀着。两根粗大的胶管从桥墩里伸出,泛白的江水哗哗作响,从管子里急速冲出来,早已不见泛黄的模样,倒似清澈的自来水了。之后,我时不时地眺望这里灯火闪烁的夜色,又几次来到这里近距离的注视。想着大桥可能会起的名字,憧憬大桥建成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心中不由得企盼大桥快点建成。当大桥通车的那一天,我随着广大市民们一起观看了大桥通车仪式。那一刻,我明白了一座桥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历史,一座桥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命运。泸州国窖大桥,改变了江南新区命运,也改变着泸州的历史。
每每坐车通过大桥时候,都让我感到国窖大桥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伴侣,虽然无法与那些有名气的桥梁媲美,但它却是那样接地气般靠近我们的生活,它与我们如影随形,随时随地可以供我们享用,那种幸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