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过现象”,看到事情背后的“本质”?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事情,也许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生气、愤怒,或者会焦虑、犹豫,也可能会怀疑、不安,可是你是否想过发生的这些事情是现象还是本质呢?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来通过一个事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昨天中午,12点半的时候我非常的困,(因为前天晚上维持小区居民做全民核酸检测的秩序,一直到凌晨1点半才休息)就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睡着了。等到14点多,爱人陪孩子在卧室睡醒以后来到客厅,看到我在沙发上睡觉,张口就来:
”你就那么多瞌睡吗?都已经下午2点多了还能睡着?“
针对这句话,是现象还是本质?是我真的瞌睡多,还是她有其他的动机而没有直接表达?
这句话表达的只是现象,动机是经过掩饰和包装的,这也是人性当中人格的特点。也就是说,她的真实动机并不是在抱怨我瞌睡多,能从12点睡到2点多,而是想表达已经下午2点多了还没做饭。因为她在带孩子没办法做法,所以平时都是我来做饭!
如果只是从表现现象来进行沟通,就会围绕着”睡觉“来争吵一番,到最终可能还会绕到动机上面去,但是通过时间的分析,可以直接了解她所要表达的动机是什么,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而且可以避免一番争吵。
当我看了时间以后,并没有去争论是因为什么而睡,而是在了解到她这样讲话的本质(即动机)以后,马上去厨房做饭,马上她也就不再说什么。因为已经下午2点多,孩子和大人肯定都饿了,但是她不去说自己饿了,而是通过掩饰动机的方式,来达到自我防御的目的,把问题直接指向我在睡觉这个行为。
2021年“21天改变自己”(第六期)
2021年第六期的“21天改变自己”课程学员招募中。每一期的课程都会改进、升级和打磨,用浅显易懂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小故事进行分享,使你学习来不枯燥,只需利用碎片化的时候来学。本期将于2021年8月7日晚20点开始,课程价格原定为1699元,在8月7日前报名,仍然只收取:299元/人。
另外,为了使愿意改变自己的学员能够巩固自己的改变历程,特别增设了巩固班,即599元,可以参加三期课程!通过长达三个月的坚持,使自己各方面的习惯得到不断强化,从而植入到潜意识。
通过这个课程能学到什么:
1、发现并改变以前错误的、扭曲的认知
2、转变思维方式,影响你的行为
3、通过生动有趣的心理学小故事,学会自我疗愈
4、“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是如何冲突的
5、什么是潜意识潜意识,挖掘你潜意识里的内容
6、发掘自己的潜能,并激发出潜能
7、如何走出心理的的“舒适区”
8、如何给自己做积极的心理暗示
9、提高自己的情商,学会情绪管理
10、通过植入正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
课程形式为:一对一沟通(微信或电话)+微信群语音授课
授课时间:
21天【2021年8月7日晚20点开始】共11节课+10次一对一沟通,上课时间是在晚上20:00--20:30。【每两天一节课】沟通时间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为了对每位学员负责,能够对每个学员有充分的沟通时间,本期只接收20位学员报名!(因为有连续报3期的学员,本期还有6个名额)】
更多详细内容请 咨询李老师:23465879【请注明是“课程学习”并交费后邀请您进群】
(只要认真按照课程当中所讲的方法去做,按时完成作业和沟通,如果课程结束后您没有任何方面的变化,将全额退款)
人的行为背后,必有动机,而行为是一种现象,动机才是现象背后的本质,一个自信的人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掩饰并不是个体现象,而具有普遍性。在人格心理学当中,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人格面具“的概念,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社交或交际场合,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形象,也就带上了不同的面具。因此,如果看到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的表现就认为这是真实的,而不去分析背后的本质,往往就无法真正了解其动机。
并不是每个人对于所有事情都可以看到本质,因为要看到事情的本质,需要不断的对事情进行抽丝剥茧,需要思考。
还有一个典型的情况,就是不合理信念,往往一个人有了不合理信念以后,就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用行为来掩盖自己的信念。这也是我在”21天改变自己“课程当中会详细讲到的内容,比如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一个女孩子和我倾诉,和爸爸的关系不太好,觉得爸爸总是不理解她,和爸爸没法沟通【你认为这是现象,还是本质?这是现象,也是结果,但并不是事情的本质,因为 只要爸爸是正常人,她也是正常人,就有可能好好沟通,而是因为她们都有不合理的信念,才导致没法沟通的】。
通过和我进行了40分钟的沟通后,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在漆黑的夜里走着,突然看到(此处省略500字),120把一个躺在地上的人拉走(此处省略500字)。之后问她:”我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她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竟然把我省略的内容给补充起来了!
我之所以给她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我很快就听出她在描述事情的过程中,会省略很多的细节,这可能是导致她和爸爸无法沟通的本质,但是我如果直接告诉她,会激发出她的防御心理,所以通过”故事思维“,给她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然后问她我讲了什么,而她补充出来的细节,只不过是她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已,并不是我讲出来的。也就是说,她存在”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她自己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人,会自动填补省略的部分,就也认为别人都可以做到这样,所以在讲话的时候非常的概括,以至于别人听不懂。
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她要如何修复父女关系,这就是只在现象上努力,不管如何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因为只解决了现象,没有改变本质。只要不合理的信念没有得到改变,一旦环境出现或时机成熟,就会引发新的行为。
希望通过这些事例,可以激发出每个人学会透过现象看本事情的本质!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