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 抚今追昔忆秦声之(三)

抚今追昔忆秦声之(三)

抚今追昔忆秦声之(三)

(追忆秦声鼎盛期,振兴秦腔辉煌时)

继吾以上凭记忆之嗦啐記叙,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确是陕西秦腔的繁荣发展时期。直到文革开始,秦腔的繁荣景象算是冷落萧条下来了;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之戏剧全被封杀罢演。出身于解放前的许多老戏骨、以及解放后涌现出来的许多老艺人,不同程度也遭到批判和打击。随之而兴起的只有样板戏了,但也由此而涌现出了一些优秀演员。突出者乃为大家所熟悉者,就是饰演《红灯记》主角的三个演员:贠宗翰、马友仙,郝彩凤。他们的声腔完全可与京腔相媲美,高亢明亮,各具特色;一时威震关中,独罢于陕西剧坛。继而在以后的发展和砺练中,也就成为了传承大秦之声的支柱和中坚。

马、郝二人则继承发扬了秦腔前辈们的发声特点,嗓音皆为透亮圆润'!声腔亦为满弓滿调(满口腔),几无假声代唱。在文革结束之后古老秦腔处于振兴恢复之中,她们很长一段时间活跃于舞台,形成各自的舞台风格和拿手好戏;同时也培养了许多的秦坛新秀。现在她们已经功成名就,成为当代有口皆碑的表演艺术家。

贠宗翰可谓当代绝美的好胡子生。他在早年所演出的一出《打镇台》轰动省城,遂被调往省城戏曲研究院。后于文革中饰演的李玉和,形象高大威猛,气宁轩昂,无与伦比。这大概在秦腔界来说,应该'早已被肯定为首屈一指者。

其人唱腔特点在于喷口音极好!后面的拖腔音色极美、纯正甘甜而饱满,表现为穿透力极强、震人魂魄,给人一种一声喝到底的感觉。(这大概于他吸纳京腔的吐字发音归韵不无关系)。文革之后,贠宗翰继老艺人严庚平之后又饰演了《血泪仇》、《三击掌》等剧目中的主角,越发名声大振。可以说,他可被誉为七十年代以后,秦坛上须生行档之一霸。由此而言,凡名冠剧坛蜚声者,必以绝好声腔为根本,贠宗瀚当为名至实归者!以后正是在他的传帮带之下,便出现了丁良生、刘随社,谭建勛等一批优秀须生演员活跃于当代秦坛,为关中人甚为称道的喜爱者!

文革之后,党和政府一如既往高度重视文艺事业。缘于文革期间,秦腔这门古老戏曲艺术遭受重撞,所以陕西省政府领导以及有关部门成立专事机构,多方採取有力振兴措施,励精图治,强化和恢复秦腔戏曲的繁荣发展。隨之三秦大地便又出现了五、六十年代秦腔蓬勃发展大好局面。许多秦声新秀在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帮带之下脱颖而出。除以上所述三位实力派的艺术家之外,更有许多老戏骨,老艺人为秦腔的传承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肖若兰、肖玉玲,李爱琴等等都有她们的传承弟子:王荣华、杨荣荣、李淑芳 、候红琴以及四大名旦等等。她们的唱腔传承着各派系之特色。例如王荣华、李叙芳就继承了己故老艺人肖若兰的韵味特色。声腔细腻婉转圆润,悦耳动听!很受观众之喜爱。

更值得提起的是已故老艺人任哲中以及现在还健在的雷开元、蔡志诚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他们在文革之后以身示范,起到了新老交递的作用。皆以他们的“看家戏"之演技大显身手于舞台,卓有成效的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后继新秀。如当代非常走红小生李小锋,其和他的妻子张宁所演出的《花亭相会》也堪称绝美搭配!还有王新仓、胡屯胜(已故)等等,都可称为金玉良嗓的好小生。,

由之回忆纵观,文革之后所兴起的振兴秦腔之文艺大潮,横向面极大,其影响造势波及西北五省乃至晋豫等地,秦声秦韵传遍西北大地乃至全国。省地专业剧团亦人才辈出,如甘肃秦剧团的窦风琴,张兰秦均享誉西北五省。我省荊阳剧团的陈仁义,周至剧团齐小春所演唱的《下河东》都为三秦人民所钟爱、喜聆听。省剧团的李发牢、康建海等红生演员更是技高一筹,唱腔苍浪有力,大气磅礴。为观众所听之过瘾,一饱耳福!

我们渭南剧团在一个时期也有几多口碑极好的演员。其如净角名演卓福成,将音极好,具有当年张建民的嗓音特点。还有严瑞民,也算一路把式。他的嗓音苍劲高亢有力,听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另有至老不衰的小生名角卫赞成,其饰演的《周仁回府》也颇具特色。(至此亦应提起文革前渭南故有一出名演员,名为贠安民,他所饰演的《金沙滩》之杨令公,也曾经威震秦坛于当时,声震关中入云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三秦乃至西北大地,振兴秦腔之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群众演唱热情极高!隨着各种赛事活动的举办开展,涌现出许多业余高手。其演技、演唱水平绝不亚于专业演员。如商芳会、边超全以及西府的许多袁派唱腔继承人等等(袁派即袁克勤,文革中遭批致死)。东府有大荔县的苏明明,其人既有超常的唱功,又精于文武拉弦敲打,真乃全才!博得专家和观众的赞口不绝!更有令人称奇叫绝者,系甘肃省女花脸业余演员,名叫李侠。其人貌若天仙,竟能发出大净花脸饱满之高腔。吾观后极为感慨,曾赋诗赞其净音纯正优美如下:

闻声如霹雳,

见人绝秀丽。

五内生惊艳,

堪比西旋女。

未见凝粉黛,

天生丽质气。

行腔阳刚美,

苍劲美已极。

听罢堪赞叹,

震撼西北地。

奈何张兰秦,

巾帼胜须眉。

感怀今朝大秦之声,已是走向复兴,欣欣向荣!其造势日益宏伟浩大。许多民间社团艺人高手紛紛涌现,如异军突起!把这古老的秦声秦韵唱遍关中大地,让这古老的秦腔艺术之树常青、生机勃勃,遍地开花!城市公园几乎每天都有秦人唱秦声不绝于耳。观众几欲围得水泄不通,并不时发以喝采声、鼓掌声,热闹场面经常浮现眼前。乡下戏班子各地皆有,其唱功出类拔萃者决不输于城市演唱者…………观今之秦坛发展大势,影响造势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然由今之文化发展的科学先进水平来看,媒体信息化、高科技的普及手段,精彩紛呈的文艺多元化;似乎挤压得秦声秦韵限于一隅之地。许多秦地年轻人并不赏识家乡秦腔戏,而是痴迷于港台乐曲及流行搖滚之类。故而振兴秦人老传统之古老秦腔,却令人大有喜中带忧之感!此拟或为吾偏颇之见,奈何不得矣……………

人生七旬早过,纵观我大秦之声七十年。回首昔年解放之初,大秦之声相伴于生产力之大解放,自然释放出朝气蓬勃之气。老前辈的艺术家们翻身得解放,社会地位骤然提高;故“不待扬鞭自奋蹄",促成了秦腔事业的繁荣鼎盛时期。文革之后,尽管付诸壮举,力图振兴;大秦之声高扬发展之大旗,声势浩大,推波助澜促其影响范围前所所未有;专业表演艺术家层出不穷,人才队伍倍增。但以吾老朽偏颇之见,从专业尖端人才声腔功能而论,还未发现如早已故去的、昔日老艺人田德年、张建民那样的净音嗓调。如张建民所演的白口戏《草坡勉理》(即岳飞大战金兀术)至今无人敢于挑战攀演!田正武的美声喘音无人可及!陈妙华标准小生声韵之唱腔何人能至?刘易平的《辕门》何人能唱得那么的滑稽自然潇洒乎?当代贠宗翰那样的须生纯正嗓音亦很少见。

或许老朽懵昧,言之偏激,眼光愚腐;但怀一颗痴迷秦腔之心,诚望我秦声秦韵力挺高端!多出拔尖人才,使之达到顶峰境界!让古老之秦腔在神州大地的各大剧种之列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愚夫抒怀言志,凭兴趣以乐!连牍絮叨三篇,多有不周冒昧之言。望得交流斧正!贵在直言不讳,人生知己,莫过挑刺难求也!

愚夫续写于丁酉桂月下旬日

由于篇幅所限,许多名演只是一笔带过,还有许多同类名家仅提个別代表,特此说明 。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愚夫,退休老教师,迄今已77岁,养老赋闲之余,多吟老年情趣,聊以自慰,乐度晚年余生,《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三贤文苑  

临渭区作家协会平台   

      欢迎关注   期待投稿

投稿邮箱:

LWQWYCZS@163.com  

514895427@qq.com

1259020912@qq.com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0)

相关推荐

  • 秦腔在戏剧中是个什么地位?

    秦腔,又称梆子腔,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我国古代秦国时期,陕西甘肃一带属于秦国,所以称为"秦腔". 在我国早期秦腔演出时,演出者常常用枣木梆子的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李钟晓//涩皮(续三)

    涩皮(续三) 微小说 涩皮(续三) 文/李钟晓 任财旺在妻子和刘寡妇的陪伴和精心照料下,第8天就能下床行走,也可以自己随意吃饭了.在这期间,依然有人代表这代表那地来探望任财旺这个见义勇为和无私捐款的英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抚今追昔忆秦腔 (二)

    抚今追昔忆秦腔(二) 抚今追昔忆秦腔  (二) 文/愚夫 (人到老境,只把怀旧尽忆兴趣之事,方为快乐尔!) 秦人忆秦腔,吾已叙写了一些文字. 多话于自己对吾家乡秦东渭南秦腔剧团之陈年旧事.其中对东府&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抚今追昔忆秦腔(一)

    抚今追昔忆秦腔(一) 抚今追昔忆秦腔(一) 文/愚夫 吾之为文,必然以陈年往事之话题居多,故自知大有"终弗时尚"之感.但许多陈年旧事如鱼梗在喉,似有不吐不快之感,故而还是老来寻乐,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 换个人间世界(一)

     换个人间世界(一)   换个人间世界(一) 发于爱心坚守,乐善好施,乐度晚年余生.由以下<七夕遐想>游心诗而引写此文: 昔年倾情之源, 怎么也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 敬老诸多育儿女, 调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想不到的激动

    想不到的激动  想不到的激动 一一教师节自省 (外续一首) 一位老师的心声...... 教师节前夕,忽有七十年代初的几个老同学发来祝贺:"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敬祝老师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万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与老友杂记拙诗

    与老友杂记拙诗 与老友杂记拙诗 人在蜗居咫尺,放眼万里天涯 书法老友应邀下江南挥毫,并于闲暇览花都(无锡)美景:发我图文,遂生赏心悦目之感,分享其览物赏景时之诗情画意.不由寄情自由诗如下: 合抱茶树可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游心诗:七夕遐想

    游心诗:七夕遐想 游心诗:七夕遐思 文/愚夫 昔年倾情之源 怎么就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 敬老育儿女 烹调伺病躯 榻前俸陪终未伴 ------ 今已垂暮鹤年 心知肚明 将驾鹤流连 欣欣然一一 走向团圆 魂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 闲话我的秦腔情缘

     闲话我的秦腔情缘 闲话我的秦腔情缘 文/愚夫 我已早过七旬之人了,一生教书为业,很喜欢家乡秦腔戏.但从未投师学过,所以尽管经常随心所欲乱唱几段戏,但只能用两句话来总结平价自己:"板路全不懂 ...

  • 【汗滴化雨伴笔耕】愚夫//杂感三拙诗

    杂感三拙诗 杂感三拙诗 文/愚夫 人生感悟 时光老人是永遠不会老的, 而人却在时光的流逝中老去. 在春去秋来老将至的时刻, 总有一番怀旧在心里, 总要回顾人生风雨兼程的经历. 许多的记忆就罢了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