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明清刀说(下)——韩天衡 2024-05-04 13:52:32 明清刀说(下)韩天衡当浙派以其惊天动地的气势一统印坛之际,怀宁邓石如以其聪颖与睿智崛起于印坛。邓氏的主旨似乎是与浙派对着干的:浙派尚方,邓则尚圆;浙派求稳,邓则求势;浙派尚切,邓则尚冲;浙派印内求印,邓则印外求印。这些实践都是符合于“知白守黑”的印学箴言的。以如今能读到的邓氏印作考察,邓氏对先前名家都作过坚实的研讨,对各派的用刀都有浸淫。他成熟期的用刀,与苏宣、程邃雄阔大气的路数一脉相承,开创了刃、角兼施的新腔,角之用,得线条之挺拔,刃之用,得线条之洒脱,刀中得笔,意趣盎然。要言之,他的用刀,圆健而拒滑溜、妩美而拒纤柔、鲜灵而拒机巧,披冲交融,炉火纯青。邓石如是异常自信的艺术家,他曾自评己作为“刚健婀娜”“铁钩锁”,绝非自诩之论。述及浙派与邓氏的用刀,不免想起印评家魏稼孙于《吴让之印谱》跋中“浙宗后起而先亡”一说,如果此说成立的话,依愚之见,浙派用刀代代相袭,一味尚方,生机索然,当是可检讨之原因。邓氏用刀远避碎切而为冲破,方圆兼施而以圆为主,圆易动,圆易灵,圆易变,圆通幻化,天地大焉。纵观印史,后之大印家无不有一段师法浙派的历史,而最终又无不摆脱步步为营的切刀手段的。他们视浙派为学习过程,而不视为归宿,结茧而入,破茧而出,宁可在清新的印风中赋以邓氏的风神,也绝不涉浙派的腔调,这或许是可以补充、完善魏氏立论的一大理由。 吴让之是邓石如的再传弟子,在用刀上他是继承了邓氏的衣钵,然而对汉印的深入理解,“手指皆实”的扎实功力,以及他在邓氏用刀基础上辅以浅入的处理,神奇地调动了刀背部分的作用,刃、角、背的三向并施,一如用笔的八面出锋,使其所镌刻的线条,无论是朱白、细粗之笔,皆能赋以刀的韵律、刀的生命。刀下的线条,元气淋漓,本身就具备了可圈可点的审美价值。可以这样认为,无论吴氏印章的配篆、章法、气质是否能为我们所理解击赏,其用刀之妙,当是众口皆碑、无懈可击的。近世吴昌硕、黄牧甫的用刀,无不得益于攘翁,这本身就足以说明吴氏是在用刀上开门法的大师。因此,我们也完全相信,他有资格在刻“画梅乞米”一印的边款文字上对文彭辈作“刀法文氏未曾解,遑论其他”的尖锐批评。其实,今日由旧谱中所见到的“画梅乞米”印是其定稿印蜕,笔者存有其初稿印蜕,大可研求其改稿之术,用刀之妙。 丹青不知老将至 吴熙载 生气远出 吴熙载 一切惟心造 吴熙载 震无咎斋 吴熙载被世人推为浙派“西泠”八家之一的钱松,以风格论是不宜归入浙派的,他的作风是超迈前七家而自立门户的。这在用刀上大为明白无误。钱松也擅卧刀浅行,在其所刻“未足解其萦结”边款上称:“此余向者手笔,合意作也,久之入浑,至浅不可拓……嘱为深之。”浅刻乃致钤印字口皆含混不清,印主乞求加深,可见刻印大有披削的意味。钱氏在用刀上的卓越成就是与吴让之比肩的,两者皆对刀有会心的领悟和挥运,两者用刀皆尚浅、尚自在,两者皆擅于冲、切、披诸法并用,然而吴氏以冲披为主,钱氏以切披为主。换言之,吴氏握杆的发力是从后向前时,时而作上向下的幅度调整;钱氏则是在上向下运动时,时而作后向前的调整。笔者研究两者大宗的原作后推断:两者的刀具似乎也与众不同,即不同寻常的平口刀,吴氏的刀口当有斜度,而钱氏之刀口当呈弧度。虽然,如今已无原件可以佐证拙见,然而,大量的原作,似乎透露出了这一信息。 笔者曾多次论及赵之谦是明清印坛里最具天才、最富创造性的出色印人,而在讨论用刀的领域里,平心而论,赵氏却未显出过多的成就。赵氏用刀取深入,细朱文敢于紧杀线条,时获线条断而似连、势旺气贯之效,此其胜人处。就整体讲,赵氏对用刀理解欠深,认识的偏差,必然导致实践的偏差。他尝曰:“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重笔墨而轻刀石,使赵氏自己坠入了用刀的误区。他又谓:“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则全恃腕力……此事与予同志者杭州钱叔盖一人而已。叔盖以轻行取势,予务为深入,法又微不同,其成则一也。”这等见解大可商榷。钱松与赵之谦的印作,重轻厚薄的差异是显见的。究其根源,钱松印之独得浑厚,凭借的是用刀“轻行取势”的浅刻技法(浅刻取卧势,杆卧不难,而难在以刃披石,而能留下似浑而清的笔痕)和高古悠闲的态度。单恃腕力强猛是不能得其浑厚的。严格地说,“浑”与“厚”有度的区分;“厚”虽不易,然可测量,“厚”而能“浑”,则是只可意会不可测量的。“厚”之与“浑”,自有上下之别。以用刀及其产生的艺术质感论,钱松之作是地道的“浑厚”,而赵氏则是至多仅得一“厚”字。可见赵氏自以为“浑厚”的线条,事实上是并未兑现过的,恕我这般直率地作如是观。 晚清时期,经过前贤呕心沥血的开挖自创,至此,篆刻的用刀技法真正地呈现出百花齐放、流光溢彩的繁荣局面。即以晚清六家而言,用刀皆自具个性。概括而言,让之类藤,之谦类银,三庚类金,匊邻类木,昌硕类铁,牧甫类玉,谱写出了印坛舞台上千姿百态的瑰丽交响乐章。值得记录,此时还出了一位用刀的高手赵仲穆,赵为吴让之弟子,用刀朴茂古拙,憨味可掬。惜其篆法与章法不付刀法,三者逊其二,故虽用刀优越,终不能入大家之列。由此可见,篆刻毕竟是一门篆法、章法、刀法、意趣于一体的艺术,务必等量齐观,四管齐下,缺一不可。 康成公孙 赵穆 若天之有阴晴,月之有明晦,季之有寒暑,一个时期的印坛往往也总有对比强烈而法取两端的一对巨匠在。清末的吴昌硕与黄牧甫即是如此的一对。以用刀论,昌硕创用钝刀。所谓钝刀者,一指其角度较钝,区别于薄刀细杆;二指其相对滞钝,无新刃般的犀利锋口,然毕竟能刀发石开,得心应手。昌硕的用刀发韧于让之、叔盖,集两家之长而自运,成熟期的佳作,多先作深入刻法,继而辅以自创的击、凿、铲、削、磨、锉等多方整饬印面与线条的手段。刻时一挥而就,修则丝丝入扣,大刀刻石,小心收拾,收时千雕万凿而能一任自然,浑朴天成,尽九朽一罢之力,收大朴不雕之功。吴昌硕在用刀上开天辟地,向印坛奉献了郁勃沉雄的百代高格。与吴昌硕相比,黄牧甫的用刀则取薄刀利刃,追求一种劲越峭拔、圆纯光洁的情调。黄氏在用刀上一再申言“光洁”,是颇有深意的。作为一个时期的两位巨匠,主帅的心态必然会相互主动地避同而求异,拉开接近点而扩大区别点。“光洁”说之确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被昌硕之“斑驳”逼出来的。不如此,则不足以相对峙、相标榜、相抗衡。“光洁”并非单纯,其内涵是远不可以“光洁”两字而属之的。细究黄氏用刀,在稳练而光洁的冲刀里,每有添枝加叶般微妙技法的运用。诸如,其刻白文印,往往是自线条的外端下刀,每每留下尖利的刀痕,此法虽偶为吴让之所用,而在黄氏处则变本加厉、自成机杼。刻白文印,其往往是从笔道的内端下刀,时而在笔道的起讫处多留出星点的石屑,这都卓有成效地为他“光洁”的用刀平添出幽默的趣味和饶有起伏的笔意。光洁而非浮滑,光洁而有外润内涩的妙谛,故而黄牧甫能赢得耐看耐嚼的艺术品位,与吴氏南北相抗,二分天下。要之,昌硕用刀妙在斑驳,斑驳若周秦古碑,于无字处皆能玩味出金石的深沉高古;牧甫用刀妙在光洁,光洁若宋拓《兰亭》,字画间皆能喷薄出书家的风华才情。吴氏的雄伟豪迈与黄氏的雍容华贵,其风韵自不一途,而其品位及成就当是无分高下而齐驱并驾的。然而,从师法两位巨匠的余绪作一考察,习牧甫者较习昌硕者易于入门,也易于发展。其中至少有两个缘故:一是吴氏用刀多不传之秘,非常人可以搬弄,效颦摹似,优孟衣冠,徒存其表在所不免;二是吴氏用刀已尽其秘,若攀山至巅,故不容师法者再有拔高前进之余地。诚然,此等责任应由学者自负,与大师级的昌硕先生是不相干的。 绚烂的明清流派印史四百年,印人如云,高手如林,文拙纸短,不可求其全,也无力求其全,唯能述其要,论其纲,愚者之见,挂一漏万,畸人嗜卤,盲者论道,臆测主观,在所难免。又,古来印说浩卷繁帙,皆以论刀法为畏途,为迷途,或不言其详,或玄乎其说,或因袭旧文,或视为末技,或凭空自造大言,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笔者留意此道颇有年,每思抛砖,苦无空暇,今日酷暑小憩,吾素视作文为驱汗乞凉之良方,故草成此说,粗漏浅陋,以求教于海内外方家贤达。1995年8月12日竟日成此于豆庐(本文摘自韩天衡《中国印学精读与析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版) 赞 (0) 相关推荐 韩天衡:我对篆刻艺术的几点认识(上) 我对篆刻艺术的几点认识(上) 韩天衡 中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总体讲呈高.低.高的曲线.周.秦.两汉是一高峰,魏晋以降,渐趋式微.至明末则印起八代之衰,又生一重高峰.这也是中国其他传统文化艺术里未曾有 ... 印人传:连同小妾都是篆刻家的明代印人梁袠 在明代印人里,梁袠很容易被忽视,原因是因为一般的印学史,都把他归在何震的"雪渔派"(归在这一派的除了何震宗师外,还有吴正暘.吴忠.胡正言.邵潜等),后世认为何震一派最得何震嫡传并成 ... 刘一闻 | 从“印从书出”看吴熙载、赵之谦创作异同 从"印从书出"看吴熙载.赵之谦创作异同 刘一闻 在中国书法篆刻史上,活跃于清代乾嘉时期的邓石如,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书法实践上,他被广誉为"四体书国朝第一&quo ... 学术 | 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下)——韩天衡 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下) 韩天衡 四.印人倾诉于印款里的奇思妙想 印面唯枣栗之地,有作为的印人犹能小中寓大,尺水兴波,印款的篇幅远过于印面,聪慧的印人岂有不大做其文章而尽情发挥的?! 以窄义论之, ... 韩天衡:明清刀说(下) 来源: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明清刀说(下) 韩天衡 当浙派以其惊天动地的气势一统印坛之际,怀宁邓石如以其聪颖与睿智崛起于印坛.邓氏的主旨似乎是与浙派对着干的:浙派尚方,邓则尚圆:浙派求稳,邓则求势:浙派尚 ... 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下一句才是重点!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下一句才是重点!可惜十人九不知.中国的文化一直讲究的是对称美,比如对联.灯笼什么的,都是成双成对,还有中国的诗词也是讲究上下押韵,读起来才好听,像大家一直 ... 俗语:“酒是穿肠药,色是刮骨刀”,下句更经典,早懂少吃亏 我们平时经常你能够听到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语,感觉很有趣味,内容也非常丰富,发人深省.这些俗语都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不要以为老百姓没有深奥的学问,就说不出来含义很深的话语.有些俗语意味深长,听 ... 为什么宋元明清瓷器釉下,会普遍出现气泡? 喜欢沉香,或者手里有沉香的藏友 赶紧加下方微信,结识孙玉辉老师 可以鉴定沉香.结交更多香友,学习沉香知识 每个藏友都可以免费领取<破解沉香投资收藏谜中谜> (一)为什么宋元明清瓷器釉下,会 ... 大号塑料瓶剪几刀改造下,放家里实用又省钱 相信很多家庭都会有吸烟的人,很多人喜欢在家里吸烟,那么家里肯定会常备几个烟灰缸吧,你家的烟灰缸还在花钱买吗?那就太可惜了,其实我们可以用家里的一个废弃塑料瓶,就可以改造成一个实用好看的烟灰缸,方法其实 ... 李派·太极白虎十三刀(下) 以武学打开世界 太极白虎十三刀是李派兵器秘技之一.它融百家之华,刀法精炼,运用简便.功借刀而造化,刀借功而妙用.它神统意领,气与势连,借势演法,刀随身变,内外相机,养用兼益. 离开太极理,不成太极功. ... 大号塑料瓶剪几刀改造下,放在家里省钱实用 相信很多家庭都会有吸烟的人,很多人喜欢在家里吸烟,那么家里肯定会常备几个烟灰缸吧,你家的烟灰缸还在花钱买吗?那就太可惜了,其实我们可以用家里的一个废弃塑料瓶,就可以改造成一个实用好看的烟灰缸,方法其实 ... “色字头上一把刀”,下一句更具体,无数英雄好汉都栽在上面 [本文由賨人客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都说"色字头上一把刀",其实还有下一句,就是"石榴裙下命难逃",后一句更具体,纵观中国历史,无数英雄好 ... “梵高:一半疯子,一半天才”:画到疯狂之时,挥刀割下耳朵 1888年2月,法国南部的田野里,阳光明媚,田野一望无际,一个男人疯了似的,流着眼泪向太阳奔跑. 他实在是被眼前的美景震撼到了,然后他写信告诉弟弟,他要在这里画画. 当地的农民,都觉得这个人特别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