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情绪,拖累你的人生
作者:小北
01
我们究竟要如何才会活得欣喜,过得快乐?
曾经我以为,赚更多的钱就意味着快乐。很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想法,比如,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任何事情,就意味着快乐;或者,拥有一份热爱的事业,并以此养活自己,就是一种快乐。还有更多的人,倾向于认为,拥有几个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人生才会充满欢乐。
但是,快乐真的如此吗?我们是否必须依附于自我以外的其他东西,才能从中获得一种内向的愉悦?
毕竟,再多的金钱,也无法避免家财散尽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可能走到分手的尽头;再稳定的事业,也可能充满了太多不安全的因素;再亲密的朋友,也会产生误会和隔阂。
如果我们失去了原本视为快乐之源的东西,失去了可以依托的根本,是否就意味着失去了快乐的感知能力?
答案是否定的。当我们陷入沮丧的情绪和对人生的怀疑,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充满禅意的小故事。
有一天,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开悟前每天做什么?”
老和尚说:“挑水、劈柴、做饭。”
小和尚又问:“开悟后呢?”
老和尚回答:“挑水、劈柴、做饭。”
小和尚挠挠头说:“那开悟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改变啊?”
老和尚微微一笑,回答道:“开悟前,我挑水的时候想劈柴,劈柴的时候想做饭。开悟后,我挑水的时候想挑水,劈柴的时候想劈柴,做饭的时候想做饭。”
充满禅意的对话,背后是一个简单的道理。老和尚要做的事情其实从未改变过,唯一改变的是在开悟前后,他截然不同的心境。他能够脱离内心的不安,获得的平静其实与外界无关,正如人们追逐的快乐,其实与很多附加的物质条件无关。
世界是怎样的,取决于我们想要看到怎样的世界。
02
现在很流行这样的说法:要活出自我。但是当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少之又少,自己都没有真正认清自己,又该如何去谈活出自己。
我认识一位朋友,他因为受不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而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于是他辞去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游历。他原本打算花一年的时间,把整个中国,包括那些偏远的角落都行走一遍。后来,不到半年,他就回到了自己出发的地方。
我问他为什么不完成自己的计划,他说,原本想要寻找的是一种自由自在、随处可栖的浪漫生活,但是却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让自己得到快乐。
走得越远,他感触越深的反而是一种漂泊无依的虚无和孤独,一路上他看见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却也碰见了不少世风日下的残酷和不堪。
他之所以一度追寻离开,也许是追寻幻想中离开会给他带来的快乐。但是,事实上,快乐取决于内心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而不在于身体所在何处。
其实,大多数的我们都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很多人并非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而是沦为了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因此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03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从理性、科学的角度剖析了为什么人类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她从身、心、灵三个方面探讨了主宰着我们的人生模式如何形成并操控着我们的身心,并给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摆脱自己在思想、情绪和身体上的桎梏,从而收获人生的惊喜。
书中没有鸡汤式的俗套故事,也并非枯燥的说教和理论。作者将她关于人生的种种思考融入到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中。
故事的女主人公若菱是个不幸的女孩,从小到大,她尝遍了人生的种种挫折与幻灭,例如,糟糕的原生家庭,令人沮丧的人际关系,充斥着明争暗斗的职场,遭遇背叛与打击的婚姻……好在女主人公遇到了一位善良而智慧的老者,老人一步步引导她如何通过认清自我,对抗情绪和调理身体走出自我的狭隘认知和人生的局限性。
故事中的女孩因为成长在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中,虽然她长大以后漂亮出众、事业有成,她却比一般人自卑、脆弱和敏感。她容易怀疑自己,容易患得患失,甚至一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她会把一切原因归咎到自己身上。
正是在这样一个不安、卑微的灵魂下,女孩接二连三地遭受厄运。
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越是害怕的,越是躲不过。因为归根结底,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自己的潜意识和情绪模式所支配。
04
作者在书中指出,我们真正支配自己生活的意识只占5%,而潜意识擅自为我们做出的决定却高达95%。因此,我们的人生深受潜意识支配,却往往误以为自己做了所有的决定。那么,人究竟是如何被潜意识所支配的呢?
书中提出了关于能量的概念能够为我们提供答案。张德芬说:“不仅是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见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定震动频率的能量。”
那些所有你遇见的让你一见倾心的人,或是那些让你能够久处不厌的好友,事实上,用能量的理论解释,就是能和你产生一定的能量震动交流的人。
因此,如果一个人老是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了。但是,如果你能够通过反复的心理暗示,去做出自我调频,减少原本的负能量,你就能对抗潜意识支配下的思维模式,改变做事情的态度和结果。
曾经美国一所中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学校找来两位教学成果差不多的老师,让其中一个老师去教“放牛班”的学生,却告诉他这是“资优班”,请老师认真地带领他们。另一个老师去教“资优班”,却告诉他这一班是普通班,随便教教就可以了,不必太费心。
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原来普通班的学生成绩竟然比资优班的学生成绩要来得好。
这个实验让我们看到了潜意识控制下的思维模式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并且可以带来积极影响。
05
对于负面情绪模式对个体的支配作用,作者表示: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尤其对孩子来说,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力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情绪往往是由许多外界因素共同触发的,并且我们无法组织它被触发。在我们脑海中,例如那些特定路线的神经网络,或是触发愤怒,或是触发悲伤,都是已经架构好了的,在特定的情境下我们会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
因此不要试图去回避痛苦,因为痛苦本身就藏在我们的身体之中,是自成一家的一个能量场,它有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为食,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它就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需要的情绪。
对抗情绪,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臣服”。一旦负面情绪出现,我们可以试图不去批判它,不去抗拒它,不去刻意压制它,而是让这个负能量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因为一旦既定的事实摆在眼前,所有的抗拒都不过是徒劳。
当情绪一步步想要吞噬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妨去把更多的知觉放在对身体的感知上,感知身体的愤怒,感知它痛苦的部位,然后去发泄这样的情绪。我们痛苦,因为我们的思想总是停留在未来和过去,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当我们能够学会摆脱潜意识和心理暗示对我们做出决定的干扰,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和能量,并且注重感知身体对我们的反馈,去关注它、照料它,就会发现内心真正的喜悦,平和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找到幸福的方法其实就在我们心中。
我十分喜欢书中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仔细包装过的礼物。”
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儿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深藏到里面的礼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