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豪华本”本来什么样
我今年读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选的是橙色布面精装本,其书名页上标明是“豪华本”。
豪华在哪里呢?大概就是布面精装+布面函套+随书附赠译者范景中教授一幅墨迹宣纸复印件。其开本和用纸则与同一出版社的“非豪华本”相同。
我对这个豪华本没什么意见。书虽大且重,双手捧读多有不便,但是,人正襟危坐,书置于桌面,摊平细读,随时击节拍案,还是很舒服的。
我尤其不反对出版社选一些经典推出豪华版。像《艺术的故事》这样伟大的艺术入门书,做点豪华本不仅应该,而且必要,起码可以满足有收藏欲者的需求。我甚至认为,现在的这个豪华本还不够豪华。
理据之一,是我们似乎对豪华本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按大卫·皮尔森《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的说法,书籍之有豪华本,乃是先前出版商常用的一种技巧,其基本特色是用大型纸张印刷。“这种豪华本的文本排版和普通版本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排版框架固定之后,印刷时,对页框架之间的距离被加大,所用的纸张也比较大。其结果是同样的文本和版式,但是页面上的内外留白会有更多空间。这样的版本能吸引富有的购书者,此类豪华本一度非常流行,特别是在18世纪手工印书坊的后期。”
可以比较下面两张图,尤其注意两图中间“订口留白”的宽窄不同。
普通本
豪华本
起码在十八世纪末,英国等地的“豪华本”标准是相同版式用大纸印刷。这样的标准现在看来一点也不“豪华”,我猜想原因可能是当时纸价很贵,同一本书,纸张大小不同,价格差别很大,所以“豪华本”满足的是“富有的购书者”。
今天要让一本书显示“豪华”,有很多通用的“技巧”,诸如布面或皮面精装、随书附赠插图等等。我倒是觉得,再新做所谓“豪华本”,最好能回到“豪华本”本来面目,把书做得大些,天头地脚留白多些。甚至可以换一种更优质、更厚实或更艺术的纸来印。过去的人把大张纸印的书叫做“豪华本”还是有道理的,就像现在的房地产界,管140多平米以上房子才叫做“豪宅”,是一样的道理。几十平米的公寓,多铺几层木地板或瓷砖,难道就“豪华”了?
最近在胡同那里买到范景中先生签名朱印本《竹上草》。是文物出版社2021年雕版刷印的,16开线装,一函一册。天宽地阔,版心很小,订口留白也阔绰得很。版权页上也没说这是豪华本,大概因为没印什么普通本,所以也无“豪华本”之说了。但是我觉得,这才是豪华本,尤其还是中国气派的豪华本。
我不是吃饱了撑的才支持什么“豪华本”,而是因为我看书改不了随时在书页天头地脚胡批乱写的毛病。现在的书,每一页都印得满满当当,密不透风,实在让人气闷,连写字发牢骚的空间都没有。既然“豪华”可以解决此类问题,那就只好“奢靡”一下。
再说,现在读书,又不为考试考官考职称,何苦要读那些费眼力的书呢?既然只有“豪华本”才让人赏心悦目,那也只好多花几两银子了。
我坚决支持普通本也按豪华标准来印,或者以普通本的价格也能买到“豪华本”。但是,这样的好事,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