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要求和鲁迅合葬遭拒,死后有多凄凉?坟头一样东西看了落泪

谈起鲁迅先生和朱安的婚姻,很多人都不免感慨旧式婚姻制度对人的戕害。无论是鲁迅还是朱安,两个人都为这桩错误的婚姻付出了代价。

1906年7月,鲁迅在接到一则“母病速归”的电报后匆匆回国,没想到自己回家后面对的竟是马上要和大自己四岁的旧式女子朱安成婚的事实。

这一年,距离鲁迅和朱安订婚已有7年之久,鲁迅不好再违背母意,只得屈就。鲁迅在母亲的期待中和这位大字不识,裹着小脚的安姑最终成婚。

都说“强扭的瓜不甜”,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自然不会幸福。更何况,鲁迅一直认为自己是这桩婚姻中的受害者。他曾经对好友许寿裳说过这么一句沉痛的话:

“朱安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但是,在朱安那头,她作为一个传统的旧式女子,遵循三从四德,她的人生信条是:生为周家人,死为周家鬼。况且,她在内心深处对鲁迅有着天然的崇拜。

正因如此,朱安坚持在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中艰难泅渡。哪怕在婚姻中,无性无爱,她都不曾挑剔抱怨,而是守住一个媳妇的本分,侍奉婆婆,在丈夫需要她的时候,召之即来。鲁迅虽然对朱安没有感情,但是朱安待鲁迅却是仁至义尽。

鲁迅因为不满意这桩包办婚姻,他在新婚之夜不顾朱安的感情,抛下她就跑到了母亲的房间里;婚后几天,他又急着奔赴日本求学,从未正眼瞧过朱安。此去一别几年,徒留朱安一人在无数个满满长夜中独守空房,等待一个不知何时归来的丈夫。

1912年,鲁迅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平。朱安来到北平后,依旧无法融入鲁迅的生活圈子。但是她从不抱怨,而是包容鲁迅的一切决定。在周家,朱安的大部分时间要么是侍奉婆婆鲁瑞,要么是在厨房的一亩三分地里,侍弄一些符合鲁迅口味的家乡菜。每次饭后,她都要根据每样菜色剩余的多少来判断鲁迅爱吃什么,这是她唯一能为鲁迅做的。

除此之外,朱安对鲁迅的爱也堪称无私。她自知鲁迅对自己感情淡漠,长此以往,她也无法为周家延续香火。每每念此,朱安心中愧疚不已。有一次,她鼓起勇气托人代笔写了一封信,劝鲁迅纳妾。虽然最后换来的不过是鲁迅回复的“颇谬”二字,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安对鲁迅的情意。

1923年,鲁迅在北平期间,得了严重的肺病,不能吃饭,只能吃一些流食,朱安为此费尽心思。每次烧粥前,她都先把米弄碎,烧成容易消化的粥糊,并托人到当地有名的食品商店去买鲁迅最爱的糟鸡、熟火腿、肉松等给他下粥,而她自己却从不吃这些好菜。

后来,随着鲁迅病愈,他再次离开了家,直到许广平出现在他的生命里,朱安自此甚至连为丈夫奉献和付出的资格也被剥夺了,凄然度过半生。

1936年10月19日,56岁的鲁迅在上海溘然长逝,朱安得知后先是怔怔的,难以置信,直到报纸上也登出了消息,她心中哀痛不已,但是却无法南下奔丧,因为婆婆年事已高,尚且需要她的照顾。

记者们前来采访,她用哽咽的语调一遍遍介绍着鲁迅去世前后的情况。虽然在过去的岁月中,她未曾有一天得到过丈夫的爱,她和鲁迅在思想上也有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但是她无时无刻不关注鲁迅的任何情况,细到鲁迅的每一封来信,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鲁迅和婆婆相继去世后,朱安的生计愈发艰难。特别是在北平沦陷后,物价飞涨。许广平因被捕入狱,未能给她寄钱,周作人那头也断了供养,走投无路的朱安只好托人登出广告,预备将鲁迅留下的书籍卖掉,换成粮食。上海报界知道后,立刻派了两名代表来告诉朱安:

“这是鲁迅先生的遗物,是我们全民族的文化遗产,全都要得到妥善保护的。你一个老太太,有什么资格出卖鲁迅先生的遗物?”

朱安听了,不无凄恻地说:

“你们口口声声说要保护鲁迅的遗物——其实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谁来保护我?”

朱安生活困难的消息传到社会上后,鲁迅生前的好友、学生们纷纷伸出援手,但是朱安始终没有拿一分钱。许广平得知后禁不住说:“她是个有骨气的人!”

1947年,远在上海的许广平收到了朱安请人代笔的一封信,这封信也可视为朱安的遗书。朱安在信中表示自己病入膏肓,已经时日无多 ,简要交代了一下自己的身后事。

信中,朱安表示要与鲁迅合葬在上海的墓地,申明虽然有两位亲侄子,但她希望由周家的人出面来料理她的后事。这也是她生命中最后一次强调了自己“生为周家人,死为周家鬼”。

在朱安临终前一日,她跟身边的人再三强调,一定要转告许广平,自己死后灵柩要葬在“大先生”的墓旁。朱安泪流满面地说,自己想念大先生,也想念海婴(鲁迅与许广平之子)。朱安至死都还在幻想着待在鲁迅的身边。

1947年6月29日,69岁的朱安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但是她的最后的心愿没能得到实现。

许广平原本希望在老太太坟旁购置一块地,让朱安和鲁迅的母亲一同葬在板井村的墓地,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在朱安死后的第三天,她被葬于西直门外的保福寺,坟前的墓碑上没有任何标记,只是插着一支朱安生前用过的黄竹镶铜的水烟袋。

抽水烟袋是朱安在北京时养成的喜好。她常年一个人独处,生活苦闷,加上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可做,她渐渐养成了在劳累之后,静静地抽上几口水烟的习惯。朱安大概想不到,在她生命的终点,与她同寝共穴的仍然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这个陪伴了她大半辈子,和她一样寂寞的水烟袋。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晓读夜话~记得点赞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