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弟逆袭成大哥的背后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最励志的故事,莫过于小弟逆袭。这一经久不衰、激动人心的故事,在中国的南方深圳,再一次上演。

日前,深圳公布了2017年经济数据,深圳2017年GDP达到2.2万亿,不仅超广州,而且超香港,成为华南名副其实第一城!“小弟成功逆袭大哥!”有媒体如是评论。

一组格外令人振奋的数据

1月11日,广州市人大十五届三次会议开幕,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宣布广州2017年GDP总量达2.15万亿元。1月17日,深圳市人大六届六次会议召开,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深圳2017年经济发展有速度有质量,生产总值预计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8%。

另据香港星岛日报网1月18日报道,香港2016年GDP为2.48万亿港元,2017年预计增速为3.7%。但由于港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过去一年下跌,若换算成人民币,预计2017年香港GDP不会超过2.18万亿元人民币。

从以上数据观之,经过多年的追赶,仅从GDP来看,深圳已经赶超香港。对深圳来说,这是一组格外令人振奋的数据。这意味着,深圳的GDP不但超越了广州,还将首次超越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NO.1。

想当年,深圳只不过是香港身边一个不怎么被看得起的穷邻居,也是一个忠诚的小学生。多年来,深圳就像一个虔诚的小弟弟,时常用崇拜的眼神,抬眼遥望一水之隔的繁华。然而,沧海桑田,40年时间,弹指一挥间。40年间,深圳发展日新月异,不但跟跑、并跑,而且要领跑大哥了。

2017年深圳GDP,就全国来看,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名第三。“其它城市2017年与深圳取得的经济成就比,往日的辉煌,瞬间成了浮云。”媒体这样评论。

与周边国家相比,深圳丝毫都不逊色。据媒体报道,深圳2017年GDP更超过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即使与欧元区相比,深圳同样令人扬眉吐气。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全球GDP排行榜,深圳GDP将仅次于排名第30的北欧富裕国家挪威、重要产油国阿联酋,还有丹麦、南非、新西兰等国家均被深圳甩在身后,使得“富可敌国”成为了现实。同时,深圳人均GDP达18.31万元,按2017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71万美元,这个数字要高于西班牙、沙特等主要国家,甚至超过了欧盟人均GDP(2.56万美元)的水平。根据华尔街见闻整理的数据,仅仅是2016年的GDP数据,深圳的经济体量便能和一个欧洲国家平起平坐!

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有三大成功的湾区: 美国纽约大湾区、旧金山大湾区和日本东京大湾区,如果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并称世界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是我们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传统与现代在这里融合,传承与创新在这里交汇,梦想与蓝图在这里起航。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不同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并不是在同一个政治经济体制下运行的。

有分析指出,世界三大湾区的成功因素包括:天然良港,陆上交通便捷;配套的交易中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科研机构或院校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如果把粤港澳大湾区和这世界三大成功湾区做一个横向对比,你会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完全具备以上“四大硬件”。粤港澳大湾区各区域各有优势。香港的金融和服务业发达,深圳高科技产业和产业创新比较好,珠三角以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见长,并有较完备的制造业配套。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便捷,自不必多说。深圳是中国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城市。深圳港货物年吞吐量世界第三,香港港口年吞吐量世界第五,广州第六。就配套的交易中心来看,东京有东京股票交易所,纽约有华尔街,旧金山硅谷地区则有一千多家风投公司,而粤港澳大湾区则有深交所和港交所。珠三角地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同时高校林立,科研所众多,完全具备世界级湾区的水准。在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就呼吁,将湾区打造成全球区域创新中心,变成“中国硅谷”摇篮。马化腾说,从国外湾区看,科技创新离不开研发能力、科技金融、开放生态、现代制造业等创新资源要素的全方位支持。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人们一直认为,香港是其领头雁。据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排名出炉:第一阶梯:香港、澳门,第二阶梯:广州、深圳、珠海,第三阶梯: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然而,时过境迁。以深圳的发展势头与科技创新能力而论,香港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有人说,“粤港澳大湾区计划,香港只会是配角,深圳才是主角,而且是发动机和大脑中枢!”这话不无道理。

香港目前唯一的优势就是金融,但随着大陆企业赴港上市意愿的降低,未来香港亚洲金融中心地位能否维持都是疑问。国内学者肖明智博士曾撰文预测:预计到2030年,深圳的GDP总量将达到5.8万亿人民币,超过广州的5.2万亿人民币和香港的3.2万亿人民币。

   深圳何以堪当重任

深圳,又称为“鹏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深圳由边陲渔村发展成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有句老话:西北狼,东北虎,来了深圳都得服。

《日本经济新闻》1月5日刊登评论员中山淳史的一篇文章,题为《美中IT双城记》。作者指出,深圳一星期就是硅谷一个月。中山淳史对于深圳的印象是这样的:深圳是世界工厂、技术创新中心、创业家的乐土。深圳是中国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消息,2016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或将超越日美成为世界第一,而其中超过半数都来自于深圳。腾讯控股等行业巨头将总部设在深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也有观点认为,那些从美国留学归来、指望在中国一本万利的“海归”创业者扎根深圳也是重要的助推力量。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战略先机。4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尚未诞生,其前身为原宝安县,GDP仅有6000万元人民币。而同年香港GDP总量为183.1501亿美元,两者差距悬殊,根本没有可比性。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年,香港GDP为1774亿美元,相当于大陆GDP的18.6%。同一年,深圳GDP为1297亿元人民币,依然只能仰望“高端玩家”。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深圳这个因靠近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一路奋力追赶,终于在2017年超过了香港。这样的深圳速度,堪称奇迹。

多年来,深圳持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结出了累累硕果。根据对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PCT专利数据库的分析统计,截至2016年底,深圳累计PCT专利69347件,连续13年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就国际排名来看,深圳位居世界第二,仅落后于日本东京,但领先美国硅谷、韩国首尔、法国巴黎、美国纽约等城市。2016年,深圳PCT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名依次为华为、中兴和华星光电。

深圳的高科技企业,在全国也是领先的。比如,与我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华为、腾讯等巨头,都是诞生在深圳。众所周知,深圳拥有众多估值超过10亿美元但并未上市的“独角兽”企业。据美国CB风险投资公司的统计,截至去年底全球共有222家独角兽企业,其中59家中国企业大都位于深圳。实际上,截至2017年年末,来自美国、法国、荷兰等地的创业家、风投公司已经入住,为培育出第二、第三个大疆那样的企业展开竞争。此外,中兴通讯、华大基因、大疆科技、光启研究院等,在业内也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大疆的无人机,不但风靡全球,甚至还被某些地区的武装力量用于实战。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个曾经深入人心的口号,曾经被认为是深圳城市文化中“多元包容”的最佳注解。科技进步的根源,在于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开放,愿意学习和接纳一切先进的技术和文明。这座年轻的城市没有历史包袱,几乎等同于没有自己的方言,也没有地域歧视和乡土文化,一句“来了都是深圳人”的口号影响和激励了无数人在此创业。

GDP并不代表一切

香港东方日报网提出问题:“GDP超过香港真的这么重要吗?”文章认为,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大城市,成绩斐然,确实值得自豪;但经济不代表一切,GDP数字大过香港,并不意味深圳市民的生活质量好过香港,深圳在法治、公平、福利、医疗和环境等方面依然差距明显。

对于深圳在GDP层面超越香港,至少有一点在深港两地是有共识的,那就是GDP只是考察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深圳想要全面超越香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项国际权威评选也反映,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在金融、商贸领域的竞争力仍未削弱,已连续第23年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领先排名第二的新加坡的幅度进一步拉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