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社 房
社 房
蔡小平||江苏
人民公社年代,每个大队都有大队部,每个生产队也都有社房。我们生产队的社房,建在前后两个庄子的正中间,座北朝南,一排八间草房。墙是泥土垒成的,足有一尺二寸厚。每间屋檐下的南北两面墙上,都会各留一个透气的小窗口。窗口不大,风刮得进去,雨却打不进来。窗口可以伸进成人的一只拳头,也可以让一只捕鼠的猫来回出入。
社房的东边三间,外墙上用石灰水显眼地写着“经济重地”,是生产队的粮仓,里面存放着一个生产队人活命的口粮和食油。平时粮仓的门,都由生产队长和会计两个人两把锁锁着,每次分粮食,晒粮食都得他俩一起开门锁门。
社房的中间两间,是生产队的物资仓库,存放着生产队的化肥、农药,犁头耙齿、木掀、铁锹、连枷、铁叉等农用物资。仓库门,平时也用两把锁锁着。钥匙分别在两个保管员手里,每天生产队要用的相关物资,必须两个保管员一起开门,再由领件人在保管员写好的领条上按手印后,方可把当天要用的物资领出仓库。
在粮食仓库和物资仓库之间,沿着屋檐搭建着一间小屋,小屋里铺有一张床。每天晚上,两个保管员就睡在小屋里看管着仓库。保管员一般都是五十岁左右的党员,或是庄上德高望重的中年人。其中一人还要识得几个字,能够记录每天的物资出入。他们都是社员开会选出来的,他们保管着生产队的所有物资。每年年终分红时,按规定他们会得到部分补助。
社房西边的三间房,是生产队的牛屋。牛屋里每天晚上拴着队里的七八头黄牛、水牛,也住着每天夜里起身给牛添草加料的饲养员夫妇。饲养员夫妇不仅饲养着队里的耕牛,同时还饲养着队里的十几头猪呢。牛屋的门靠近最西边,也是朝南开着,比较阔大,便于牛每天出入。贴着牛屋的西墙,支着两口锅灶,平时用来烧水烫猪食。隔三差五的会烀些黄豆玉米,给辛勤耕耘的牛们增加些辅食。对着屋门的后墙,是饲养员夫妇的床铺。紧接着床铺的旁边就是一圈牛栏了。
生产队的猪圈在牛屋西边,共两排,常年养着十几头仔猪。养大后的肥猪多数都卖给了食品站,增加队里的集体收入。少数留着,等八月半和过年时杀掉,分给各家过节。猪圈和牛屋,相隔有十米,中间有一条两米左右的道路,通往前庄和后庄。
每天晚上,耕牛归来,饲养员把它们牵到牛屋后面的塘边饮水,之后再把它们拴到猪圈前面的牛棚里,给它们添足草料。牛吃草时,饲养员会用一把长刷子帮牛刷刷身子,梳理梳理牛毛。吃饱后的耕牛,往往会卧在牛棚里先休息一段时间,待它们排泄完之后,饲养员才把它们牵进牛屋,拴在牛栏里。那个年代的饲养员,特别地尽职尽责,对自己饲养的耕牛,感情是非常非常的深厚。他不仅熟悉每一头牛的脾性,甚至能从耕田归来的老牛“哞哞”的叫声中,判断出老牛劳动时是否被打了,是否受了委屈。他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找到耕田人的家里,和其面红耳赤的争论一番,直到自知礼亏的对方,向他保证以后耕田时不再打牛,他才气咻咻的回他的牛屋。那个时候的耕牛,在饲养员的眼里就是命根子,也是全生产队人的命根子,一个生产队几百亩土地,全都指望那几头牛翻耕,那牛哪能随便挨打呢。
牛屋里气味较大,一年有三季敞着门,一眼净地的。每天早晨,饲养员会把牛从屋里牵到牛棚,在食槽里添足草和辅料(一些煮熟的黄豆、玉米,或是菜籽饼,豆饼等),让牛自顾自的吃着,再去打扫牛屋。冬天冷的时候,饲养员会在牛屋门外挂上一个吊搭子。吊搭子一般不会把门封实,会在上面留下四分之一来透光透气。吊搭子是用晒干后的芦苇和着麦秸打成的,厚实,保暖,风吹不透。常规的吊搭子比门宽上二十公分,贴墙挂在门外边。
牛屋里虽然气味较大,却是聚集人气的地方,白天打扫干净的牛屋,是在家带孩子的老人的最好去处。只要天气晴好,老人们会背着、抱着、搀着孙子孙女,聚在牛屋里聊天。偶或遇到饲养员烀黃豆煮玉米,待熟后每人还会抓上一把,自己囫囵吞枣的嚼上一些,再在长牙的孙子孙女嘴里揣上几粒。冬天,天气寒冷,也是农闲时节,因为田里干不了农活,闲在家里的人都喜欢聚到牛屋,边烤火边讲着笑话。每天早晨,饲养员会从燃烧的灶膛里,掏出滚烫的尚未烧尽的炭火,把两只火盆填满,顺便抓两把喂牛的黄豆玉米埋在炭火里煨着,只一会功夫,炸开的黄豆和玉米的香味,夹杂着牛栏里的味道,便从吊搭子的上方溢出了牛屋,冷冽的寒风会把煨熟的豆香送出去很远,那是真正的人间烟火味!
早饭后,上了岁数的老爹爹会早早的拄着拐棍,慢慢的赶去牛屋烤火。腿脚灵便的老奶奶,怀里揣着棉花,带着捻陀到牛屋里捻线。偶或也会有少数妇女,为图个暖和,挤在牛屋里纳鞋底。冬天的牛屋真的是太热闹了,往往是先来的人挤满了牛屋,后来的人就坐在屋檐下,边晒太阳边等屋里有人离开,好让自己伺机挤进牛屋。或许就是因为有点煨在火盆里的黄豆玉米,有些小孩子每天醒来总会缠着大人,要到社房的牛屋去。
开放的牛屋,也是生产队议事的重要场所。生产队的一些大事,基本上都是在牛屋议成的:诸如什么时间分粮食,一个人分多少斤;过年时杀几头猪,杀出来的猪肉是按户分还是按人分;腊月二十过后选哪一天起鱼塘,鱼起上来后是全部分掉,还是分掉一部分,再卖掉一部分做公共积累。还有每月一次的民主理财,也是队长、会计、记工员和几个社员代表,一起在牛屋的煤油灯下完成的。 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那排藏着口粮、养着耕牛的社房,在每个社员的心里,都是一样的重要和神圣。
而今,小时候的前庄和后庄还在,只不过是当年的茅屋草舍,都变成了现在的瓦屋楼房。曾经的社房,在分田到户那年,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被夷为平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每次回到老家,望向那一块长满庄稼的土地,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的社房。那烀熟的黄豆,那火煨的玉米,那牛屋里的欢声笑语。一个个温謦的场景,苑若一幅幅画卷,不断地在眼前浮现。无论时光怎样变迁,定格在记忆深处的社房,仍然朴素地立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2018年6月6日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蔡小平,网名闲庭信步。喜欢养些花花草草,喜欢在文字中漫游,盐城市诗词协会会员,响水县诗词协会理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