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G中如何鉴别心电干扰信号
《本文同步发布于“脑之说”微信公众号,欢迎搜索关注~~》
在EEG的信号处理过程中,通过独立成分分析(ICA)去除各种干扰信号应该是最麻烦的步骤,因为它需要操作者的主观判断,需要一定的经验才能准确无误地鉴别干扰信号。这一步对于新手朋友来说也是最为困难的一步。EEG中包含的主要噪声成分包括肌电、眼电、心电等,其中肌电和眼电非常常见,但是心电信号有时候能够在EEG中看到,有时并不存在。因此,在EEG预处理过程中也往往会忽略心电干扰信号的去除。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心电干扰信号,简述其脑地形图、功率谱、时域信号的特征(注:这里所说的都是脑电信号ICA之后的心电成分),以帮助新手朋友快速鉴别这种干扰信号。
1.脑地形图
心电干扰信号的ICA成分的脑地形图如下图所示,整体来说,它表现出一种阶梯渐进式的变化,可以据此对心电干扰信号有一个大概的判定。
2.成分的时域信号
在心电干扰信号成分的时域信号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心电QRS波(如下图红圈),并且QRS波出现的频率大概为1Hz。
3.功率谱曲线
因为心电信号的频率大概是1Hz,所以在功率谱曲线上会看到低频区域出现明显的峰。
总结:由于心电干扰信号在有些被试身上能够记录到,在某些被试身上不太容易记录到,因此,在EEG预处理的过程中心电干扰信号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对于新手朋友)。通过本文的讲解,希望对刚入门EEG领域的新手朋友有所帮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