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秘诀(上)

不当中学心理老师已经一年多了,前两天还有家长加我微信咨询: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对于这个问题,2012年我曾写过一篇小论文,现将其分享给有需要的家长朋友。(字数过多,分成两篇发送)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第一,贯彻正确培养目标,好成绩水到渠成。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往往是因为家长们的培养目标出了问题。

首先,家长们可以检视自己非理性地教育观。我曾参加过一个家长教育工作坊,当时老师引导家长们闭上眼睛进入冥想状态:“当你白发苍苍时,你见到什么样的孩子,你们俩什么样的关系?”冥想结束后,有许多母亲泪流满面。一位母亲担忧地说:“我看到自己快要离开了,留孩子一个人在这世界上,孩子很孤独,没有依靠,很可怜,我不忍心撇下他一个人。”大家都明白,家长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若是你的离去,会让你的孩子在世界上无法好好生存,我想这是大多数父母都不愿意见到的。只有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家长才可以放心?是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吗?还是培养出一系列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能力?

曾有人做过家长调查:“你们认为,能在社会上取得成就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特质?”家长们纷纷说到:“身体健康、自尊自信、乐观开朗、能独立解决问题、善于人际交往、能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状态…”其实,家长们说的就是我们中国人所期望的“子成龙,女成凤”的标准。可以这么认为,家长们从理智上考虑,并不会觉得“学习成绩好”是“子成龙,女成凤”的主要标准或唯一标准。但是,从情感角度出发,家长们还是认为,有好的学习成绩才能保证孩子的人生幸福。家长们心目中非理性的认为,有这样一条成功之路: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健康快乐人生。可真得理性分析,他们又开始不确定了。有人说:“好工作,并不能保证孩子一定会快乐。”有人说:“健康快乐人生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好工作、好家庭、好的人际关系、好的心理状态等等,好工作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有人说:“即使靠文凭找到好工作,要是没有能力保住好工作,也是不行的”…家长们渐渐会明白,培养出一个“学习成绩好,个人能力不强”的孩子并不是他们的目标。

其次,树立正确教育观,让孩子“德才兼备”。家长们最主要的是认清自己培养目标中的缺失,捡起有用的,丢掉有害的,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家长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往往比较贪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要好,又能全面发展。

怎样才能让孩子既要成绩好,又要全面发展呢?有专家认为,只要成功培养出孩子的抗挫力,那好成绩和全面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什么是抗挫力?抗挫力是指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在逆境中继续向目标努力的精神;抗挫力包括八项技能:身体健康、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尊自信、乐观开朗、解决问题,设立目标、控制冲动、主动探求。如果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从这三个方面或八项能力去努力,孩子的抗挫力才能提升。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培养;家长们会开始鼓励孩子做家务,再也不会理会这样的观念“只要学习成绩好,你什么事情都不用管”;课余时间,也不会死死地管住孩子不让他出门,交往能力是培养抗挫力的一项重要技能;一次成绩没考好,也不认为是坏事,因为培养抗挫力正需要“逆境中继续向目标努力的精神”;休息日,也会陪着孩子一起锻炼身体,而不是逼着孩子完成功课;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将孩子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不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告诉他们任何收获都得付出……相信,家长们撒开手一段时间,孩子也会得到更加轻松自由的环境,孩子心情好了,学习成绩自然也会慢慢上来。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我这样不强调他的学习,不关心他的学习,会不会成绩下降啊?其实,很多家长一直“兢兢业业”的管着孩子,孩子成绩不见得棒。一位“坏孩子”的父亲写了这样一本书《爱的奇迹》,他描述道“她做了坏事,我们就训斥她,她交的朋友不好,就隔离他们。父母对她说话不回应,就责备她的态度;有孩子来电话,若父母主观认为是坏朋友,就挂断。”这样的父母是不是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然后加之以责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父母成功了吗?看到了自己所期待的结果了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我一直这样对待由香里,我认为这是父母该取的正确态度。我相信只能这样面对反叛的孩子。但现实是,由香里不但没有变好,而是变得更坏。”所以很多家长,两眼只盯住“学习”这棵树,而放弃了“能力”这整片的森林,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更加自由的发展和学习,才有可能让雄鹰展翅翱翔。

最后,将家长与孩子的目标统一,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理智的成年人都会这么认为:有付出才有回报,不好好对待工作,工作也不会好好对待你。家长的任务是让孩子明白:就像成人要得到自己的东西,需要工作、挣钱一样;孩子要得到想要的东西必然要通过学习,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学习。这样才能将家长的目标内化为孩子的目标。因为,不仅家长需要孩子的好成绩,对于孩子自己来说,他们更需要好成绩,他们需要好成绩去满足自己的欲望。例如:读初一的女儿告诉妈妈,我希望拥有一个ipad。母亲说,可以啊,你可以为自己挣得ipad。只要你按照妈妈的要求写满70篇作文,你就可以拥有她了。女儿说,成交。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女儿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许多新的词汇,语文水平大幅提高。母亲交给女儿一个本子,本子的首页画了一个大大的ipad。然后画成70个小格,每完成一篇就将小格涂满,女儿经常会兴奋的说:我拥有70分之一的IPAD了;我拥有70分之5ipad了,随着自己的努力,目标一点点逼近,孩子开心,妈妈更加高兴。所以,千万别浪费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每次需求都是你内化孩子学习目标的机会。

感谢关注公众号:“爱悦慧心理”;如果喜欢此文,请转发给有需要的家长朋友们。

觉得不错请点赞、评论、赞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