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哀郢
哀郢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陷楚国都城郢都,楚国迁都于陈。屈子早在怀王时期就屡遭贬黜,但他“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可惜屈子在怀王身边来而复去,最终仍摆脱不了被放逐的命运,在顷襄王时期又被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谗害,被顷襄王“怒而迁之”,将他贬去更为偏远的江南。我们大体可以推测公元前278年这一年,屈子听闻秦军破郢,在悲痛中想到百姓在国破家亡之际播迁的痛苦,回忆自己从郢都流放江南的行迹,想到再也回不去的国都,写下了这篇《哀郢》。
有人认为这一篇诗是倒叙九年之前秦军攻楚时屈子南迁的情景,但假如确定本诗写于公元前278年郢都攻陷迁都之时,那么此前的九年前并没有秦楚之间的战事。我们只能推测,这个“九”不是实指,而是虚数,与“九死其未悔”相似。本篇的主旨,也并不是哀叹郢破时楚国百姓的惨状,而是以回忆自己从郢都流放的过程。应该说,郢的攻陷,是触发屈子对这段流放之旅的追思。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为第六层。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开篇诗人仰天而问,石破天惊。此下即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仲春”点出正当春荒时节,“东迁”说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汉水,兼道而涌,涛声哭声,上干云霄。所以诗中说诗人走出郢都城门之时腹内如绞。他上船之后仍不忍离去,举起了船桨任船飘荡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伤心再没有机会见到国君了。“甲之鼌(朝)”是诗人起行的具体日期和时辰,九年来从未忘记过这一天,故特意标出。第一层总写九年前当郢都危亡之时自己被放时情景。诗人心里充满了再见君而不得的苦闷,诗句核心仍然是围绕着浓浓的家国之悲、围绕君心的。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这一节,是从都门出发,一路反复回首,却不再得见城门的哀伤。龙门,据说是郢的东门。蹠,践踏,指可以立足之处。这一路从流漂荡,心中却百转千回,不能释怀。诗人移步换景,内心却象是个圆规,不管景物怎么变换,圆心都是那个念念在兹的郢都。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这一节讲述的是一路东南而去、弃舟登岸的过程。坟是指水边的高地。去郢日远,家邦已遥不可及。诗人想在这里登高远眺,一解愁肠,但看着远方这平乐的生活,以乐景写哀,更加反衬了去国怀乡悲哀的思绪。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在一连串旅途的回忆之后,屈子面对无法再望见也不可能再回归的郢,抒发出痛苦的浩叹。对于这一番感喟,王勃在《腾王阁序》写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王勃借这篇序文一战成名时,还是个刚刚弱冠的少年,而那一番沉痛深厚的感悟,想必是在屈子和贾谊的诗篇中汲取了思想与养分。此时的屈子,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他牵心怀想了一生的家邦已成焦土,他后半生念念不忘的重返朝堂回转君心的梦想,终于幻灭。归无可归,失无可失,这是何等沉痛。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经过沉郁痛苦的陈情,屈子进一步分析自己流放的原因,揭露造成国家危难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于逢迎奉承,不仅因为他们无能,还因为他们无忧国忧民之心,只知为了一己私利而诬陷正直之士,可是当政者偏偏喜欢重用这样的人,“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尾声,诗人着重表达了自己对故都的怀念,并再次重申自己是无罪而见逐,日夜不能忘怀。叹息声中,留下了狐死首丘这个成语。
此诗采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