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28杨炎恩仇记
NO.228
毫无疑问,两税法比原先的租庸调制要合理得多。
尤其是它把“以人丁为准”的征收原则改变为“以贫富为准”,这相对于之前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巨大进步,只要严格按此执行,应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贫困阶层的负担,缓解社会矛盾。
关于两税法实施以后的效果,《旧唐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
这里边虽然难免有溢美之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新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两税法不仅是中国税收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中国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
由于它按照财产收税,不再像以前那样限制商业发展,因此,两税法实施后,唐朝的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社会分工也日益细化,并涌现了扬州等一批举世闻名的商业城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杨炎所创造的两税法,为晚唐甚至宋朝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正如再好的药也难免有副作用一样,两税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由于在两税法实施后,土地兼并由非法变成了合法,不再受到限制和打击,土地自然日益集中,贫富差距也不可避免地日益扩大。
另外,作为两税法主体的户税是以货币形式征收的,而中唐以后货币流通量严重不足,百姓不得不贱卖绢帛、粮食等产品以换取货币,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更令人叹息的是,在后来的执行过程中,两税法逐渐又走了样——比如长期没有调整贫富等级,使得“以贫富为准”的征收原则得不到贯彻;比如在两税法规定的范围外,朝廷又违背承诺,随意加征各种名目繁多的新税种……
就这样,尽管一开始成效颇为显著,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方面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百姓负担依然十分沉重,社会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两税法的实施,就像一块巨石被扔到了水里——尽管瞬间动静很大,可是很快就又恢复了原样。
但这主要还是执行的问题,和杨炎并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天是否下雨,跟我早饭是否吃饱没有关系一样。
无论如何,两税法在初创时期取得的良好效果,是没有人可以否定的。
无论如何,杨炎对中国古代财税制度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没有人可以否定的。
不过,现在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杨炎之所以要制定两税法,除了想解决当时朝廷面临的财政紧张问题,可能还藏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动机——削弱其政敌刘晏在财政方面的影响力。
杨炎和刘晏的矛盾由来已久。
当初杨炎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刘晏的职务是吏部尚书,是他的顶头上司。
那时杨炎依仗着有宰相元载做后台,对刘晏很不服气,刘晏的资历、官位都比杨炎高,当然也不会让步,两人因此产生了不少冲突。
而后来对杨炎有知遇之恩的元载被杀,刘晏又是主审官员,尽管他只是奉代宗李豫之命行事,但杨炎却把这笔帐全部记在了刘晏身上,对刘晏恨之入骨,时刻想着要报复刘晏,为恩公元载报仇雪恨。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星火之仇,燎原回应!
这就是杨炎的人生准则!
现在,凭借两税法为自己赢得的巨大声望,凭借皇帝对自己无以伦比的信任,杨炎觉得对刘晏动手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可是,刘晏这个人人品好,人缘佳,人望高,几乎挑不出任何问题,该从哪里找到突破口呢?
这难不倒足智多谋的杨炎。
在他看来,刘晏有没有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皇帝相信他有问题,而且,是致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