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广州快车,可能改变命运
作者:施南(财鲸读书会理事、博士)
如果要在四个一线城市里面选一个被低估的一线城市,毫无疑问是广州。
这两天,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下称规划)草案公示。按照规划,2035年,广州将建成国际大都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生态环境、文化交往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
我立即给几个内陆的熟人推送消息过去,我多次建议他们来广州,这个规划又是一次强刺激。这几个熟人不是专业人士就是土豪,因此我的结论只有一句话:“此地有前途而且有钱途,速来”。
当然,理由在此前的见面过程中已经说过多次。
今天结合规划,只谈两点:空间体量与创新力图谱。
华南区域的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中。广州的国土面积确实是占优势的,广州为7434.4平方千米,深圳为1997.47平方千米,前者差不多是后者的3.7倍。
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广州常住人口1490.44万人,与其2017年末的1449.84万人对比,2018年广州常住人口增加了约40.6万人。
深圳统计局日前发布了《深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302.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万人。
这就是广州的优势,人口差不多,但是国土面积却是深圳的3.7倍。广州的经济增长潜力、人口增长潜力至少先有了承载空间。
不过,广州也有了人口总量的上限:规划透露,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在2000万人左右,按照2500万人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意思很明显,还有几百万张门票(户口),一年派出去四五十万张,要来就速来!
有了这个体量,广州还在利用自己的空间优势通过交通枢纽的优势大力引流:“建设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即航空、航运、国际铁路枢纽、国际铁路枢纽”还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我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广佛同城化:
规划对广佛同城化作了较为具体的部署,提出广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极点,建设广佛“1+4融合试验区”:即以广州南站为核心的广佛融合先导区,以及花都+三水、白云+里水、荔湾+桂城、南沙+大良容桂4个融合试验区。
这里有一个词语:大湾区核心极点!
广州2018年的GDP是22859亿,佛山是9935亿,既然“同城”,加起来就是32794亿。
去年的GDP冠军城市是上海,数字为32679亿。
广佛已经在总量上超越上海。
同样可以类比的是当红的都市圈深莞————深圳去年GDP为24221亿,东莞同期为8278亿,加起来就是32499亿,同样略低于广佛同城的GDP。
万万没想到吧,广佛虽然低调,但是搞起经济建设却不输于任何兄弟城市。
既然目标是广佛同城,那么交通方面突飞猛进不在话下,广佛在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方面也在快速推进,越来越有德国先进制造业的味道——品质优秀+工匠精神,这其实也与岭南文化低调内敛的品质完全融合。
但是广州的目光又不拘泥于此,而是继续扩展空间体量:
规划提出,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轴带支撑。其中包括: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重点推进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连接线、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衔接通道。
围绕广州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共建广州大都市圈。推动更高层次的广佛同城化;推动更高质量的广清一体化;提升与珠江口两岸城市合作水平;推进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合作发展。
注意,云浮、韶关也在广州融合发展的视野范围之内,而韶关以北已经是湖南亦。
广州要做的是以大湾区核心极点(广佛)带动相对落后地区共同奔向美好生活的大事,如此一来,整合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内的资源、人才、资金以及产业,使各城市各有重点,各归其位,以轨道交通加速要素流通,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场景。
广州未来十几年已经不再纠结于自身以及周边的发展,而是在考虑如何实现多赢,如何以大哥的强劲生产力帮助小兄弟们也跃上台阶。广佛强,则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强,结果就是广东强。
这就是广州的空间与体量,有天地广阔,有实力后盾,还有扎扎实实准备干事儿的思维习惯。
人们说起广州,最喜欢说广州的千年历史以及美食,我以为此广州固然余韵悠长,但在科技推动世界发展的浪潮之下,创新力也是广州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更喜欢说一个彼广州:科创活力十足,而且雄心勃勃的广州。
广州在一季度的GDP增长速度上长出一口恶气,一扫近年来萦绕于头顶的唱衰阴霾,动力来自何处?除了基建和大项目,还有一个突出的力量来自于科创。
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
一季度,八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8.0%,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0.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9.23%。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8.23%,同比提升0.9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加快成长,实现增加值增长25.7%。
1-2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5.5%和21.6%。
在一线城市中,广州一季度的增速仅略低于深圳0.1%,超越京沪。
广州找准了赛道,规划里也表露无疑:
规划开篇明确,广州将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到2025年建成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化交往强市。
注意,“科技创新”被放在第一位!
广州的创新力图谱是由点及面,由内向外的:
在大湾区范围内整合力量,具体路径是“建设穗深港、穗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尤其是携手港澳,共建国家级大科学装置、谋划共建一流高校、聚集全球创新资源”,这是瞄准全球的战略布局。
在广州范围内,重点打造“三城一区多节点”的创新空间格局。其中,“三城一区”作为核心创新平台,具体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含广州大学城)。
广州的指向很明确——借助多渠道,尤其是南沙这个距离港澳很近的区域,直接向全球聚合资源,同时给足南沙政策和交通建设支持,将整个科创战略重心的一极直接钉在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外有港澳与广阔世界,内有广州的超大腹地,要把科创这台大戏唱好。
在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科大讯飞落子海珠区的同时,一批智能制造业也在广州开发区创造利税,至于富可敌省的天河,更是以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孕育了一批又一批软件公司……
广州在科创方面谋划多年,如今创新力图谱已经跃然纸上。
另外,比较人口流向、经济增速、产业活力、空间体量、医疗资源、教育水平、交通便利等要素,我认为广州是一个被低估的一线城市,而且有极大的发展动力,因此对内陆朋友们只有一个邀请码:建议速来!
错过这一列广州快车,恐怕就是错过了又一轮财富跃进和阶层跃升的可能。
在北京、上海的总人口和经济增速双双放缓的同时,广州也的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值得投奔可能改变个体命运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