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无脊椎卷】疫情呆在家中,要不要养群“小恶魔”?

由于疫情的原因,让我们这些喜爱大自然的人群不得不宅在家中,度过“史上最长的蜗居生活”!当然,这并不能阻挡我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观察自然的步伐。既然只能在家中,为什么我们不趁此时机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呢?而在点缀花园的众多生灵中,我首选的则是有趣的“小恶魔”们!

可爱的恶魔蟹  汪阗摄

所谓的“小恶魔”,实际上是一类螃蟹的总称,即相手蟹科 Sesarmidae 吸血鬼蟹(国内玩家喜欢称其为恶魔蟹,以下文章中均称为恶魔蟹)属 Geosesarma ,也被叫做陆相手蟹属。这个家族的成员约有50余种,它们体型较小,色彩炫丽缤纷、色型多变,深受蟹类爱好者的追捧!

恶魔蟹的体色多变  汪阗摄

恶魔蟹家族最早被发现于1892年,模式种为条纹吸血鬼蟹 Geosesarma noduliferum 。而随着这类美丽的小精灵被逐渐越来越多的人所热爱,以及自然科学的推动,使得新物种被不断地发现。目前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有紫吸血鬼蟹(商品名常被称为吸血鬼恶魔蟹) Geosesarma dennerle 、橙吸血鬼蟹(商品名常被称为火焰恶魔蟹) Geosesarma hagen 等。当然,随着玩家不断进行繁殖和杂交,还有各种各样的色型不断产生。

常见被饲养的紫吸血鬼蟹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可爱的“小恶魔”行为多样、且可以多只一起进行饲养,又容易繁殖,每每在无聊的闲暇时光中,放着舒缓的轻音乐、沏上一杯热滚滚的咖啡,坐在饲养缸前,看着它们或忙碌地觅食、或躲在角落中观察四周、或在苔藓和岩石中爬上爬下,无疑是一种极为惬意的放松方式。那么,如果我们也想饲养它们,究竟要如何去做呢?

恶魔蟹——居家治愈小明星  汪阗摄

恶魔蟹饲养小手册:

作者第一次接触并尝试饲养恶魔蟹是在2017年,当时在花鸟鱼虫市场看到它们时,便“一见钟情”!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目前也算有了一些饲养经验。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番!

1、饲养环境:

在饲养任何生物前,我们都需要将它们的习性,特别是野外习性了解清楚,并为它们创造一个无线接近野外环境的空间。恶魔蟹野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及爪哇岛的内陆近溪流环境中。因此,饲养它们时需要营造一个湿度约85%,温度20至30℃的水陆环境。至于水陆的分配,由于它们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陆地上行动,只有脱皮时才会下到水中,故而可将陆地占总面积的60至75%左右。在陆地上种上苔藓、植物,放上岩石制造尽可能多的躲避处,不仅可以让缸中更加充满野性,还能为恶魔蟹有安身及天然“充饥”饲料,可谓一举两得!

作者家中饲养恶魔蟹的主缸  汪阗摄

至于水的要求,首先需要绝对优质的水质,并且恶魔蟹适应于偏碱性及硬度较高的水中。因此,循环系统则成为了必要的配置!至于碱性和硬水,生活在北方的家庭使用晾晒1至2天的自来水就完全没问题,而南方的朋友由于自来水较软,则需要在水中放置如青龙石、珊瑚骨或珊瑚砂等材料以加大硬度和碱性(北方的朋友同样可以如此配置)。

循环系统还可以做成多个出水口的溪流样式  汪阗摄

综上所述,一个水陆缸、或是雨林缸则是恶魔蟹人工养殖的首选“别墅级”环境。当然,还有一点一定注意,那就是要做好防逃。加个盖子,并把有可能让恶魔蟹钻出的孔全部堵住!这些小家伙的攀爬能力极为强大!
作者缸内种植的植物之一 ——冷水花 Pilea notata 汪阗摄
2、恶魔蟹的食物:

和其它的蟹类一样,恶魔蟹的食谱极为广泛。从鱼类、虾类、螺类,到昆虫及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都是它们的钟爱。除此以外,偶尔来点甜度较高的水果,以及缸内的植物,也可以让蟹的身体更加强壮。我一般比较图省事,喂它们鳌虾粮、解冻的冻干红虫,一个月左右来一小点西瓜便完全解决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最好在缸中设立一个小食盆,并且投食的量不要过大,每天清理一下食物残渣(好在大多数恶魔蟹都会原地取食,而不是拿着食物乱跑乱吃乱扔),便可以维持住缸内的整洁了!

日常最简易的投食台,需要每日清理  汪阗摄
3、活动时间及习性:

据我个人观察,恶魔蟹比较喜欢在清晨至上午,以及傍晚活动、觅食。网上曾有过讨论,说恶魔蟹的活动受到阳光或灯光的影响比较明显,但据我看来,它们的“生物钟”还是比较稳定的。例如,我的恶魔蟹缸放在卧室,每当我起床开灯时,比我早起的恶魔蟹早就已经开始活动了。而每当我睡觉帮它们关灯时,也已经不见了它们的踪影。

比我起得早的恶魔蟹已经开始活动了  汪阗摄

另外,恶魔蟹生性胆小,甚至刚刚入缸后由于是全新的环境,会有一些“神经质”,常常会躲藏在极为隐蔽的角落,让我们根本见不到其行踪。这时,你一定要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不可以过多的打扰它们。基本上半个月左右,它们适应了环境,就会经常性地出来觅食,并与我们见面了。

暗中观察……  汪阗摄

除此以外,雄性的恶魔蟹具有一定的领地意识,如果发现其它恶魔蟹,尤其是雄性恶魔蟹进入到自己的领地,则有一定几率发生战斗。因此,我们应该在缸内设置足够多的隐蔽和躲藏环境,并本着“雌多雄少”的原则搭配,这样便可以大大提高恶魔蟹的生存率,降低它们彼此战斗而受伤的概率。

4、脱皮:

恶魔蟹和其它节肢动物一样,随着生长也要不断地进行脱皮。但要记住,恶魔蟹的脱皮全过程都是完全在水下进行的。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去打扰它们!一旦受到了惊吓,恶魔蟹有可能会脱皮失败进而死亡。

恶魔蟹的各龄期脱皮 图片来自网络

在脱皮前几天,恶魔蟹便不会再进行取食。而刚刚脱皮后的蟹体色会比脱皮前暗淡且全身柔软,它们会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身体在大量吸水并吸收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后,硬度升至脱皮前的状态方才继续登陆!

脱皮结束后的恶魔蟹开始登陆啦! 汪阗摄
5、繁殖:

我们饲养动物都希望能将它们进行繁殖,看到一代代的小家伙在自己的努力下活蹦乱跳,内心便充满了喜悦与骄傲!而一般的蟹类都有回到海洋中繁殖的行为,这让很多蟹类爱好者较为尴尬!但是!恶!魔!蟹!完!全!不!用!担!心!它们可以在陆地及淡水间完成繁殖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精心养护,将环境保持最适合它们活动的状态,养出小蟹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恶魔蟹的幼蟹简直萌翻了  汪阗摄

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也许某天你便会突然看到抱卵的雌性恶魔蟹。抱卵的雌蟹会经常躲避在阴暗靠水的角落中,一到两个月后小蟹就可以进入水中生活了。刚刚离开母体的小蟹体型极小(基本看不到),且体色是暗淡的保护色。它们喜欢在临水或小水坑附近活动,这时只要将平时喂养成蟹的食物碾碎,放到它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的缸里有“原生”的跳虫等生物,它们也是可以自己捕食的。随着一次次的脱皮,大约经过8个月的时间,便可以长成成体恶魔蟹啦!

幼蟹经常在临水环境活动  汪阗摄

以上,就是饲养恶魔蟹的小手册。在最后,还有一个小知识点千万提醒大家!由于近年来恶魔蟹较为火爆,很多无良商家会用其它和恶魔蟹很像的种类冒充恶魔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后相手蟹属 Metasesarma 的奥氏后相手蟹 M. aubryi 。这种蟹类也很漂亮,小的时候和恶魔蟹极为相似,甚至因为它们的艳红的身色还被取名为“苹果恶魔蟹”。但这种螃蟹一定不能与恶魔蟹混养,当它们长大后,会比恶魔蟹大将近一倍,并捕杀恶魔蟹(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作者家中饲养的奥氏后相手蟹 汪阗摄

所以,在购买恶魔蟹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除了奥氏后相手蟹,像“陶瓷娃娃恶魔蟹”、“豹点蟹”都不是恶魔蟹(即非吸血鬼蟹属的成员)!它们的生存环境和恶魔蟹也有差距,一定不要被骗到哦!

其实奥氏后相手蟹的色型也比较多样,可以单开一缸进行饲养  汪阗摄

好啦!今天说的有点多,但我衷心地希望大家也能爱上这个大自然的杰作!还有,目前恶魔蟹的野外种群数量随着栖息地的破坏开始逐步降低,如果要饲养,请多去网上看看帖子,完全搞清楚了行为再决定是否养殖。而我们一旦选择了饲养,请认真地照顾它们每一天。和很多宠物一样,它可能仅仅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但你却是它们短暂生命的全部。只要我们用心、负责,相信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会在你眼前展示出最精彩的生命之光!

“地球记忆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7月。秉承“延续地球记忆,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学校及企业广泛开展自然博物教育。着重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兴趣,启迪科学智慧。工作室常年系统收集各类标本万余件;以及几万幅动植物生态图片服务于典藏研究及教学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