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越狱成功,丈夫却不幸牺牲,妻子一生未改嫁,将儿女抚养成材
丈夫“失业在家”,妻子日夜奔忙
1948年,在上海法租界打浦桥新新街的一幢旧式楼房的二楼,住着一对奇怪的夫妻,丈夫整天都窝在家里,从来不出去上班,与丈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妻子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非常忙碌。
妻子毕业于师范学校,是一名小学老师,在附近的私立海光小学教书,每天早出晚归,然而好不容易下班回家,也不能休息放松片刻,因为晚上还要赶着出去做家庭教师补贴家用。
虽然丈夫在家里也很勤快,买菜、洗菜、烧火、做饭,样样在行,为人也非常热心,邻居们有什么困难,他都帮忙解决。
但是邻居们还是看不惯丈夫的不上进,觉得妻子太辛苦了,常常在背后议论说:
“这对夫妻的角色可真是反过来了啊,一个大男人不出去上班,天天在家里坐着吃软饭,全靠老婆一个人养家糊口。”
妻子听到邻居们这样议论丈夫,心里很不是滋味,看到妻子难过,丈夫却反过来安慰她说:
“邻居们这样说,证明我这个失业者装得很像啊,这对掩护地下工作很有好处。”
秦鸿钧和韩慧如结婚照
邻居们不知道都是,这对夫妻都是地下工作者,丈夫名叫秦鸿钧,负责在上海开展地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妻子名叫韩慧如,担任地下党的交通员,晚上出去实际上是为了帮丈夫送情报文件,做家庭教师只是避免让人起疑的托辞。
秦鸿钧夫妇住的楼房一共有三层,一楼住的是一个老太太,她很迷信,在家里设了一个道坛,秦鸿钧觉得这样挺好,检查的人来了,很难想到这样封建的家里,会住着地下党。韩慧如带着一双儿女住在二楼,秦鸿钧则一个人住在三楼空间狭窄的阁楼上。
住过顶楼的人都知道,夏天热如蒸笼,冬天又冷如冰窖,秦鸿钧成天蜷缩在这里工作,一是为了方便架设天线,二是为了隐蔽性,三是因为阁楼上有一个天窗,万一敌人来袭方便及时脱身。
由于长年累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秦鸿钧身患严重的关节炎,加上工作的时候太忙,常常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长了溃疡,吃饭都难以下噎,看到丈夫受病痛折磨,韩慧如心疼地劝他:
“抽个时间,去看一下医生吧。”
然而秦鸿钧却不以为意,指着自己的耳朵对妻子说:
“这点小问题不碍事的,只要耳朵还听得见就行了!”
隐蔽战线的工作,意味着夫妻二人每天都不能以真实情况示人,得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为了避免节外生枝,韩慧如也从来不允许孩子们带同学来家里玩,孩子们问起父亲,韩慧如总是用别的话打岔过去,不让他们上楼去打扰秦鸿钧的工作。
秦鸿钧使用的收发报机
一到了晚上,韩慧如就会在家中挂上两层窗帘,外面看起来跟普通的窗帘毫无区别,里面却是一层厚厚的黑布,目的就是为了挡住光亮,不让外面的人看见屋子面的情况。秦鸿钧晚上在三楼工作,韩慧如则充当着警卫的身份,睡觉她从来不脱衣服,总是和衣而眠,就是为了一有情况赶紧爬起来通知丈夫。
韩慧如的床边摆着一根木棍,有一次,孩子们拿着木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地打闹玩耍,韩慧如看见了,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因为这根木棍,是万一有突发情况,韩慧如好站在床上,拿来捅天花板,通知秦鸿钧的。
韩慧如和丈夫配合地天衣无缝,看着丈夫通宵达旦地工作,她深知自己肩上身负重任,一定要万分小心谨慎。为了将文件安全地传递出去,韩慧如想了各种办法,每天出门时,会轮换着带上蛋糕盒子、香烟、火柴等各种各样的物品,一份份关于战争的重要文件,就隐藏在这些东西里面,悄无声息地传递了出去。
妻子成功越狱,丈夫牺牲在黎明之前
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韩慧如都会习惯性地帮秦鸿钧把收发报机从煤箱的夹层里取出来,架设好天线,看着秦鸿钧开始工作。忽然,眼尖的韩慧如发现,今年阁楼上的墙还没刷,便问秦鸿钧:
“每年年底你不是都要用石灰粉把阁楼的墙刷一遍的吗?你说这里亮堂了才好工作,今年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呢?”
面对妻子的疑问,秦鸿钧总是眉头紧锁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不刷了,上海就快解放了,到时候,我们再也不用在这个小阁楼里面工作了。”
漫漫长夜就要过去,期盼已久的黎明就要来了,韩慧如高兴地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起来:
“太好了,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我一定要大摇大摆地在路上走,看到同事都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
看到韩慧如这么欢喜,秦鸿钧却又给她浇了一盆冷水:
“别太兴奋了,敌人一定会做垂死挣扎,环境会变得更加险恶,你要更加注意周围的环境,有陌生人出现,随时要提高警惕。”
1948年12月,上海地下党联络员李白被捕后,秦鸿钧的工作任务加重了很多,发报越来越频繁,暴露的风险也增加了。
1949年3月17日,一直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这天晚上,韩慧如和衣躺在床上,突然听到有人在急促地拍打着后门,她条件反射般地从床上跳起来,拿起木棍咚咚咚地敲击阁楼的地板,提醒秦鸿钧敌人来了。
住在一楼的老太太开了门,很快,敌人就冲上了二楼,在外面敲门,为了让秦鸿钧逃脱,韩慧如尽力拖延着时间,敌人见没人开门,粗暴地将门砸开,一进来就狠狠地扇了韩慧如两巴掌,发现还有一个阁楼,敌人勒令韩慧如:
“你过来,把门打开,快点!”
韩慧如定了定神,支支吾吾地说:
“是,长官,请让我找一下钥匙,钥匙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敌人失去了耐心,几下就将门砸开,押着韩慧如上了阁楼,眼前的一幕让韩慧如吃了一颗定心丸,阁楼上早已人去楼空,发报机不在,文件也烧毁了,敌人竹篮打水一场空,气急败坏地跺着脚喊道:
“那里有个凳子,肯定是从天窗逃走了,赶紧去追!”
很快几个敌人就从天窗跳上屋顶,几声枪响过后,敌人大喊“抓到了”。原来这一带都是连排房子,时间紧迫,秦鸿钧来不及跑远,从屋顶爬到了另一户人家的阳台上,躲在了卷起来的席子里面,但还是被狡猾的敌人搜了出来。 在上海解放前夕,热烈期待着黎明到来的秦鸿钧和韩慧如,就这样不幸地落入了虎口。
一进监狱,敌人就脱掉了秦鸿钧的外衣,对他用上了老虎凳的残酷刑罚,他的双腿被紧紧地绑在长凳上,脚下被不断地垫上砖头。老虎凳是敌人审讯时最常用的酷刑,如果脚下垫上一块两块砖头,一般人还能忍一忍坚持住,当脚下的砖头增加到三块时,受刑者的膝盖关节便疼痛难忍,意志不坚定的到这时候就要招供了,秦鸿钧的脚下已经被加到了五块砖头,依旧是紧咬牙关、闭口不言。
见秦鸿钧不就范,敌人又拿起皮鞭对他进行鞭打,秦鸿钧的身上已经看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依旧不妥协,敌人又想出更狠辣的招数,往秦鸿钧的鼻子里灌辣椒水,地面上血水留了一地。脚下的砖加到第六块的时候,秦鸿钧疼得昏厥了过去,敌人又用冷水将他浇醒,继续拷问,就这样昏倒、浇醒,再昏倒、再浇醒,终于,敌人打得没力气了,才罢了手。
敌人见怎么都撬不开秦鸿钧的嘴,就想从韩慧如身上下手,他们让韩慧如亲眼看着秦鸿钧受刑,想从精神上击垮她,敌人逼问韩慧如:
“老实交代,你丈夫到底在做什么事情?”
韩慧如看着遍体鳞伤却眼神坚毅的秦鸿钧,知道丈夫拼死也要守护的是他们共同的信仰、是党的机密,丈夫如此坚强,自己也绝对不会软弱,于是便装傻充愣:
“我们夫妻感情不和,他做什么事情,从来都不让我知道。”
刚开始,秦鸿钧和韩慧如被关在同一个牢房里,在敌人监视松懈的时候,秦鸿钧会找到机会,强忍着身体的疼痛,慢慢地挪到韩慧如的身边,和她说几句话,这些话,也成了秦鸿钧留给韩慧如最后的遗言:
“看样子,敌人是不会让我活着走出去了,我牺牲了以后,你一定要坚定地继续我们的事业。”
听到丈夫的话,韩慧如知道他这是在跟自己做最后的告别,心里像被刀子割了一样难受,但韩慧如没有在秦鸿钧面前掉一滴眼泪,她咬着牙回答:
“你放心吧,我一定会的,我会好好地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1949年5月7日,敌人的一支队伍开进了牢房,秦鸿钧和几名难友一起被带上了卡车,从此再也没有回来。韩慧如从女牢房的窗口里望出去,亲耳听到敌人喊出了“秦鸿钧”三个字,亲眼看着敌人将自己的丈夫、两个孩子的爸爸带走了。
自从走上革命的道路,他们早就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韩慧如没有吵也没有闹,只是走到看守所长面前要求到:
“我要秦鸿钧盖的那条被子。”
敌人没有拒绝,韩慧如走进秦鸿钧被关押的牢房,找到了他牺牲之前一直盖着的那条被子,看到被子的时候,韩慧如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被子的颜色是白色的,上面沾满的秦鸿钧身上的斑斑血迹格外清晰,这些血迹的颜色有的深一点、有的浅一点,新的旧的混杂在一起,见证了秦鸿钧这段时间在敌人的残酷刑罚下,留下的满身伤痕。
物还在,人已非,韩慧如紧紧地将被子抱在怀里,这上面还残留着秦鸿钧的气息,这是丈夫留给她的最后记忆。秦鸿钧和韩慧如的一双儿女,女儿秦裕容11岁,儿子秦裕民9岁,都非常懂事了,父母被捕后,他们会经常到监狱里来看望父母,给他们送换洗的衣裳。在孩子们又一次来看望韩慧如的时候,韩慧如没有告诉他们父亲已经牺牲的消息,只是将被子交到了他们的手中,并嘱咐道:
“这条被子是爸爸盖过的,你们拿回去吧,一定要好好地保存着。”
秦鸿钧于5月7日晚上牺牲,离上海解放只隔了20天,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8岁这一年。秦鸿钧牺牲后,韩慧如和难友们在牢房里听到外面传来的枪炮声,知道解放军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近了。但敌人很可能在最后逃跑之前对他们下毒手,韩慧如和难友们提出了“准备牺牲,争取越狱”的口号,随时观察敌人的动向,寻找逃出去的时机。
终于机会来了,5月25日,韩慧如发现院子里站岗的士兵换成了一波新来的生面孔,新守卫对牢房里面关的人的底细都不清楚,当时解放军已经快打过来了,监狱里一片混乱,敌人都在忙着逃命,对囚犯已经无暇顾及。韩慧如当机立断,和几位同志一起,砸开了紧锁的铁门,为了避免引起敌人注意,大家采取了分批次陆续逃离的计划,跟着混乱的人群,一起逃了出去。
妻子一生未改嫁,将儿女抚养成材
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了,韩慧如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要找到秦鸿钧烈士的遗体,好好安葬,她和其他烈士的家属一起,每天出去寻找,在上海找了一个多月,依然没有找到。直到6月20日,在浦东戚家庙附近,挖出了12具在黎明来临之前牺牲的烈士遗体,其中一个正是秦鸿钧。
秦鸿钧牺牲后,韩慧如一直记得和丈夫诀别之前许下的承诺:“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韩慧如当时还很年轻,才36岁,但为了孩子们着想,她一生都没有再改嫁。
作为烈士遗孀和老地下交通员,韩慧如可以去机关单位当领导,但她觉得自己解放前的工作就是老师,还是最喜欢做老师的工作,她爱孩子,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她的快乐源泉。把学生当子女一样教育的韩慧如,长期担任上海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校长。
解放初期条件还很艰苦,韩慧如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可想而知是很不容易的,韩慧如天天带着孩子们用酱油拌面条吃,没钱买酱油的时候,就用盐拌着吃,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对于国家发的抚恤金,韩慧如却都拒绝了,她对孩子们说:
“现在国家正在困难时期,我们应该帮国家渡过难关,怎么还能要国家的钱呢?”
刚出狱时收下的30元钱,韩慧如也不是拿来补贴家用了。国民党搜捕他们的时候,把楼下老太太的镀金戒指和手镯也搜走了,老太太很伤心,当时韩慧如就安慰老人家说:
“别难过了,以后我会买一个赔给你的。”
拿到30元钱的抚恤金,韩慧如马上就拿去在老凤祥金店买了一个真金的戒指,给老太太送了过去。女儿秦裕容不理解,问她:
“她丢的是包金的,你为什么要还她一个真金的呢?”
韩慧如回答:
“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上去想问题,虽然那些包金的首饰不是很值钱,但这却是她一辈子最宝贵的东西了。”
秦鸿钧留下的发报机、衣物、书籍,韩慧如都捐给了纪念馆,唯独留下了一张丈夫生前的画像,挂在家中的墙上,每天看着这张画像,丈夫在她心里就永远还是当初那副英姿飒爽的模样。
1938年,韩慧如和秦鸿钧结婚时也曾给家里添置过新家具,一个带穿衣镜的黑色大衣橱,还有几把木头椅子,椅腿都瘸了,但韩慧如一直舍不得扔,丈夫不在了,这些见证了他们结婚的物件,一直代替他陪伴着韩慧如,直到2009年94岁的韩慧如离开这个世界。
秦鸿钧和韩慧如一共有3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在解放前艰难的生活中夭折,长大的就是女儿秦裕容和儿子秦裕民。
秦鸿钧、韩慧如夫妇和3个孩子的合影
女儿秦裕容1938年在上海出生,从小就跟着做地下工作的父母在哈尔滨、上海等多地奔波。秦裕容继承了母亲清秀的样貌,也继承了父亲卓越的智商,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后秦裕容成了一名火箭发射工程师,后来又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所从事着返回式卫星的设计工作,她参与的神舟飞船返回舱研究项目获得了2000年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秦裕容本人还是国防部二等功臣。
左边是女儿秦裕容,右边是儿子秦裕民
儿子秦裕民也是一个学霸,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是第一代电脑工程师,曾参与了“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发工作。秦裕容和秦裕民姐弟如此优秀,一是因为母亲韩慧如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教师,另一方面也是从父亲秦鸿钧那里得到了良好的基因遗传。1936年,秦鸿钧被派到苏联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只读过四年私塾的他,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掌握了全套技术。
儿女都成材了,韩慧如很欣慰,也很自豪,秦鸿钧牺牲时,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她一定要继续他们的事业,这个事业就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振兴而奋斗终生,这一点不仅韩慧如做到了,他们的孩子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