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38):头等功臣,究竟是个什么待遇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38)

李世民坐镇中央,不放心的人可以亲自处理。地方上的情况,就要靠代理人出面了。

政变当月,他就换掉了两个重要地方的领导:洛阳和幽州。

以屈突通为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镇洛阳。’屈突通是李世民东征时的重要助手,几年仗打下来,两人结成牢固的革命情谊。他资格老、威望高,人又比较清廉。陕东道管着至关重要的中原地区。派他去洛阳镇守,李世民可以放心。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幽州那边情况要特殊一点:一段时间以来,那里已经成了太子党的势力范围。

幽州是个军事重镇,向北、向东都处在边防一线,一向有着强大的驻军,因此是一支重要的地方力量。

幽州集团的头目原来是李艺。李艺这个人比较蛮横,一般人不给好脸色。李建成当初听魏征的话去讨伐刘黑闼,顺带也经营河北。他为人宽厚,又有皇太子的身份,估计跟李艺相处得不错。这样,就把幽州集团拉了过去。

反过来,李世民跟李艺就不太对付。据说是李世民手下到他的大营,被无故殴打。可能是李艺处世不够老道、过早地押宝太子,也可能李世民这边的人太牛气,现在也说不清了。反正牛人跟牛人碰到一块,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李艺后来调进中央,接替他任幽州都督的是庐江王李瑗。李瑗延续前面的政策,和李建成保持了密切的关系。而且,后面还有深度介入的趋势。有记载就说‘太子建成谋害秦王,密与瑗相结。

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一上台,便派出使者召李瑗进京。

李瑗本来就比较紧张,这时手下将领王君廓又忽悠他,说去了就别想活命。情急之下,真的就准备调兵造反。

王君廓这个人一贯奸诈。他真实的目的不是替领导担心,而是看李瑗不行了、要在他头上立功。出来就纠集了一帮人,一个突袭把李瑗抓获,绞死后‘传首京师’。

王君廓早前是李世民东征时的部将,李世民一看:给我省事了。原地提拔,任命他为幽州都督。

王君廓卖主求荣,后来也没得什么好下场,以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方式丢了性命。他原本土匪出身,做了一把手更是为所欲为。李世民对他的老底很清楚,前脚任命他为都督,后脚就把自己一个秘书叫李玄道的,派去给他当秘书长(长史)。

李玄道以不怕事而著称。当年在李密手下当秘书,偃师一战后被王世充捉住。明天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其他人一晚上怕得睡不着觉,就他跟没事人一样,还说‘怕能解决问题吗?’(‘死生有命,非忧能了。’)怕是解决不了问题,问题是解决不了才怕啊!

不怕事的李玄道来了幽州,标准高要求严。而且人家有天线直通皇上,对王君廓开展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得他很不自在。

没多久,中央一纸命令调王君廓进京。李玄道托他顺道带封信,给自己的表舅、当朝宰相房玄龄。本来带信你就好好带信,他偏偏要给人家拆开来看看。看看也就算了,李玄道写的草书,他偏偏又不认得。你说你字都认不全,拆人家信干什么呢?

估计王君廓利用革命间隙自学的文化,平时连蒙带猜,文件勉强能看个八九分。现在面对鬼画符的草书,抓耳挠腮也整不明白。他是一贯搞阴谋鬼计的,想起自己不少小辫子还抓在李玄道手里。这信中要写上几笔,不等于自己连人带罪证往检查院送吗?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决定长安不去了,家也不回了。一不做二不休——跑路!据说是准备跑到突厥那边去,结果跑半道被一伙流浪汉给干掉了(‘将奔突厥,为野人所杀’)。

王君廓死了不可惜,但从他的事,很可以看出些问题。

他除掉李瑗,李世民给的奖赏是很丰厚的:不但升了官,后面又赐‘食实封千三百户。

皇上赏赐爵位,有的只是个名声,有的还有实惠。‘实封’就是有实惠的那种:某地这一千三百户人家,从此就给你打工了。

《大唐六典》和唐《通典》载:‘其言食实封者,乃得真户。旧制,户皆三丁以上……收其租调,均为三分,其一入官,其二入国。

什么意思呢?一是实赏的封户每户不得低于三丁。二是该上交的东西三分之一归国家、三分之二归你。按最少的每户三丁算,每年起码有2600丁不向国家、而是向王君廓家交租子。对照前面讲的‘租庸调’法,绢布不算,每年光粮食就能收个六、七十万斤!

王君廓这一千三百户的实封,在众多功臣里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这年十月李世民大封功臣。除了照顾李渊面子,裴寂排第一、封一千五百户外,他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这四名大功臣一道,光荣地并列第二!

王君廓叛逃死后,李世民念着他的功劳,还想让他的后人继续享受这待遇。监察委主任(御史大夫)温彦博反对,说:“这家伙整天叛来叛去,不该再有实封。”这才罢休。大家想想看,除掉李瑗这功劳有多大吧。间接地也说明:清除旧势力的影响,在李世民眼里是多么的重要。

不过重要归重要,眼前仍有一个最大的旧势力,李世民暂时还不方便触碰,那就是李渊。李渊虽然不管事了,但还是名义上的一把手;李世民虽然发号施令,毕竟只是个太子。太子叫‘储君’,讲白了就是个高级后备干部。

这种非正常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两个月后、八月初八日,空头皇帝李渊下诏,把皇位传给太子李世民。和当年隋恭帝禅位李渊一样,李世民也推让了一番:‘太子固辞,不许。

没有人知道这两个月里发生了什么。李渊六十岁的人了,辛苦打天下图的什么呢?还不是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图个家业兴旺、儿孙满堂。没想到,几个儿子争家产刀兵相见。眼睁睁看着儿孙惨遭屠戮,竟无力营救;百年后见了祖宗,恐怕也不好交待。其痛楚之心,可想而知。

但这一切又能怪谁呢?他自己身在局中,多少也脱不了干系。世上没有后悔药吃,还是要面对现实。随着情绪渐渐平复,理智慢慢占据了上风。他应该明白:这样拖下去不是个办法。李世民的耐心是有限的。拖得越久,对自己越不利。最终,以这种结束自己政治生命的方式,换来肉体生命的安全。自此,李渊挂上顾问委员会主任——‘太上皇’的头衔,过起了高级囚犯的生活。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初九,李世民终于走上舞台的中央,在东宫显德殿登基称帝,大赦天下。一代英主唐太宗,正式开启属于他的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