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输送电力,一群20几岁女兵身缠50斤电线翻滚下山!
各位朋友大家好
“国叔”准时来报到!
今天“国叔”将继续在这里和大家聊聊
《国家记忆》的那些事。
自从“国叔”开讲《大三线》之后,
就有好多朋友给我们留言讲述自己的“三线情怀”。
“国叔”仿佛看到了这些朋友在打字时,
眼神里自带的光芒,
“国叔”也觉得特别感动!
今天,“国叔”继续讲讲老三线人在创立煤炭钢铁基地时,
那些“遇到困难大反转”的奋斗故事!
电力困难大反转
1964年7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国家计委通过了建设贵州六盘水煤矿基地和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的重要决议。
图片丨赶赴大三线歌声嘹亮
音频丨听战士们嘹亮歌声
煤矿的开采需要大量配套设施进行保障,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力问题的解决。在山区铺设高压输电线又谈何容易,为了早日送电,建设者组建了一支专门的运输队伍。架线需要的钢材、水泥,甚至和水泥用的水,都是靠肩挑背扛,一点一点运到了山顶。一吨重的电线杠,都是一根一根扛上山!
图片丨这根水泥电线杆有1吨多重
接下来,一群20多岁的女兵,要把50斤一捆的高压线从几百米的山顶铺设到山下的矿区,姑娘们想到了很危险,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把50斤一捆的电线套在脖子上,从山上就往下轱辘,轱辘下来,线就放完了。
图片丨女兵“轱辘下山”布电线示意动画
就这样,他们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架起了铁塔银线,把电送到各个矿山、施工现场。
十几万人的吃饭难题!
六盘水参加三线建设的职工有十几万人!他们的生活物资,单靠当地供应远远不够。他们的生活物资来源,成为水城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于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在水城逐渐形成。一列列载着肉食、猪油、香烟等副食的火车,翻越千山万水,开进了水城。
吃着吃着,大家发现,吃的东西都一模一样。
1965年11月24日,邓小平视察六盘水。在视察过程中,邓小平得知矿区10万职工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的情况,并立即指示身边秘书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很快,几十万斤调拨的新鲜蔬菜由火车
运到了矿区职工的餐桌之上。
“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没有加班费”
1969年3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发布战斗号令,要求攀枝花在1970年7月1日以前出铁。“七一出铁”的号令,迅速传遍整个矿区。但此时的攀钢却陷入铁矿不足,配套设施不齐全的窘境。
攀钢一号高炉系统只完成了建筑安装量的27%。要求出铁的时间就在眼前,时间紧、任务重,紧张急促写在了每一位攀钢员工的脸上。老三线人全力苦干,“不讲条件、不给报酬、没有加班费”。
1970年7月1日,攀枝花迎来了出铁的日子。也是同一天,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攀枝花生产的钢铁通过这条铁路线,输送到重庆常规武器生产基地。三线建设布局,在这一天被盘活了。
说了这么多,各位是不是还想听三线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故事呢?
敬请收看今晚(9月14日)20:00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
《大三线——煤钢传奇》。
文字&编辑:姜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