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经”夏丨后疫情时代实地调研,让文旅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为了学习了解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7月22日至7月24日,“经贸学院赴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调研团”在实践地点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展开了深入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切实深入乡村,增强队员的意识与主动性,提高村民们对乡村建设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促使南社村的村风更加和谐融洽,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南社村 明星古村落

魅力南社文旅调研团

Part 1/ 南社村村委访谈

7月23日,调研团在指导老师黄敏华带领下前往南社村村委会。南社村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谢效良和南社村党委委员谢俊昌热情地接待了团队,并接受了采访。

副书记表示,近年来南社村围绕打造古村落文化旅游示范景区建设,以乡村振兴战略、“一村一品牌”和打造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地为契机积极开展、推进“四小园”建设计划,目前已完成了“兰贵坊”等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加快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古村落文旅融合发展做出了切实努力。

图丨南社村村委介绍南社村的发展状况

与此同时,南社村充分挖掘忠孝文化、孝德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一村一品牌”建设相继推出“南社村忠孝文化节”“南社斋醮”、祭祖仪式、开灯等传统民风民俗活动,形成了崇尚孝道、弘扬孝心、践行孝德的浓厚氛围乡风,打造出属于南社村独有的文化特色品牌,加快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尽管村委工作繁忙,但书记仍然抽空接受了我们的访谈,并对大学生返乡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示认可。

图丨调研团和南社村村委合照

Part 2/ 参观南社古村落

茶山南社村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不仅如此,南社村还被写进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这将对南社村后续的文旅发展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在南社村明清古村落管理所办公室主任谢树森先生的带领下,调研团走进南社明清古村落,参观了解谢氏大宗祠、百岁坊等宗族类的祠堂建筑和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家庙。各祠堂别具特色,各家庙古色古香,装饰精美。在谢主任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谢遇奇、谢元俊这样名动朝野的南社人物,也感受到南社谢氏族人崇先报本的忠孝感恩情怀。

图丨南社古村落祠堂

谢氏大宗祠位于南社古村的中心位置,是南社宗祠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祠堂。光绪年间建成的谢遇奇家庙是最具代表性的家庙。谢遇奇是南社赫赫有名的一品大员,清同冶四年进士,后随左宗棠到新疆平定叛乱。受此经历影响,谢遇奇家庙正门的横梁上雕刻着葡萄藤叶的花纹和具有西域特色的人物形象。

我们了解到,村中至今保留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为60岁以上老人举行的大型活动“千叟宴”、“南社斋醮”(南社孝德文化民俗活动,村内的孩子向老人敬莞香茶。)

图丨谢主任向调研团介绍祠堂文化

图丨千叟宴铜像

Part 3 / 企业采访调研

在了解了古村落概况后,下午调研团对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郭优女士进行了采访。

2012年以来,南社村通过引进东莞南社创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参与古村旧房屋修缮、古村旅游开发、古村落文化建设,并先后引进南社人家、南社隐香古苑民宿等13个商家,不断完善古村旅游配套设施促进旅游产业实现较大突破。

图丨郭女士介绍南社村文旅产业的发展

在访谈中,调研团了解到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南社明清古村落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南社的文旅产业获得极大的提升。但在后疫情时代,南社村文旅项目促使乡村振兴产业的旅游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公司引导乡村及时应对,采取了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如封园、消毒、管控居民出入等。由于防疫措施实行效果显著,南社古村落在2020年3月15日率先恢复营业,成为东莞第一个开放的旅游景区

图丨调研组和郭女士合照

在后疫情时期,公司将会制定更多元的营销方案。提供更多沉浸式的体验项目,如开展松糕、茶山泥公仔、香囊、造纸、百岁饼等文化产品的制作体验活动;文化输出向“研学”方向靠拢,打造研学空间;以当地非遗文化为核心发展文创产品,分区管理,推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百岁茶、莞香等;参考如山西袁家村等古村落的治理经验,发展“南社模式”(即兼顾保护和开发的发展模式),以民宿为主体,注重历史、风貌建设的开发,注重如长寿文化、国学文化、孝顺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多行业联动。

在发展古村旅游的过程中,公司秉承着将古村落本土文化保护放在首位的原则, 努力解决商业化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Part 4 / 深入民众调研

南社莞香

近年来,东莞市高度重视莞香文化的传承发展,而大岭山更在莞香种植,莞香制作技艺的保护、研究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目前,大岭山莞香制作技艺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并有国家级传承人一人和省级传承人一人。

7月24日上午,调研团前往莞香馆,与馆主袁绮华女士进行了一些交流,袁女士表示,政府向当地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保证了村民的就业。尽管疫情对景区的人流量和收入都有很大影响,但在后疫情时期,当地有关部门积极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宣传当地产品,通过微店进行线上广告宣传和销售,积极恢复经营。

图丨袁女士向调研团

介绍莞香馆的发展

南社松糕

图丨左女士介绍松糕制作

“茶山松糕,寮步笠帽”,这句东莞民谣唱出茶山美食——松糕在莞邑中享有的盛誉。在最新公布的《东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茶园松糕制作技艺”榜上有名,成为了新增的市级非遗项目我们拜访了松糕手艺人左女士她向我们介绍了松糕的制作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采访民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丨调研团深入调查南社村情况

Part 5/ 非遗传承人采访

接着,我们联系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山绸衣灯公的传承人——李翠薇老师。

李老师不仅是广东省非遗项目茶山绸衣灯公传承人,还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古村落研究专业委员会文创组长兼创研基地副主任。

图丨李翠薇老师展示制作过程

老师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创作绸衣灯公的工作室里参观,并将自己与南社村的缘分向调研团娓娓道来。为了寻找这门几近消亡的非遗手艺,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她终于在2015年南社村找到了师傅林炯恩,当时唯一一位掌握绸衣灯公整套制作流程的手艺人。她谈到,“虽然与师傅的缘分只有十个月,好在还是把这门技艺抢救过来了。”

老师也向我们介绍绸衣灯公由来,同时展示了制作绸衣灯公的过程。除了制作传统的绸衣灯公,老师还以抗疫期间的故事为题材,做出创新,如《妈妈打怪兽》。疫情期间老师时刻关注疫情被无数“疫”前线的战士们感动,通过四组绸衣灯公作品记录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故事,通过这种方式给人们带来更多战“疫”的勇气和信念老师认为,每一位手艺人除了要传承,更多的是需要创新,创造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图丨调研团与李翠薇老师合照

未来,李翠薇还将对茶山绸衣灯公进行产品研发和推广。她有一个心愿,就是将绸衣灯公进行手信研发,她说:“让茶山绸衣灯公成为南社、茶山,乃至东莞的城市手信,更好地传承绸衣灯公,让更多人了解它。”

通过这次对南社村的深入调研,调研团队员们对南社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乡村振兴成果有了一定了解,我们的调研旅程还在继续……

图片、资料来源:经济与贸易学院赴东莞茶山镇南社村后疫情时代下发掘文旅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多彩乡村学史奋进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