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嘉兴市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69年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为体育工作的“最强音”。
自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嘉兴市政府全面施行《嘉兴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参与、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嘉兴市成为首批省级体育强市、首批省级体育强县、强镇和“小康体育村”“全覆盖”地市及首批省级“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成功试点城市。坚持改革创新、融合共促,着力构建城乡一体、普惠均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2019年度全民健身发展指数测评位居全省第四。
点亮新名片,率先探索“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
聚焦和贯穿“创新社区体育发展”核心命题,深化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侧改革,创造了“社区运动家”具有嘉兴辨识度的数字体育改革成果。迭代优化市域一体化智慧体育平台系统,实现市-县-街道(镇)-社区(村)四层级联动。深度联通省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微嘉园”、“七星阁”等协作平台,构建完善“管理、应用、服务”联动治理体系。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创建个人运动帐户,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流程再造,促进全民健身双向“提质增效”,营造健康向上、和睦友好的“社区大家庭”运动生态。首批建成85个“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平台数据呈现“月度倍增效应”,截至6月9日,用户达62566人,录入体育场地7723个,体育社群116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515人,参与运动262474人次。
同步数字化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以平湖市全民健身中心等10个公共体育场馆为建设单位,围绕“五化”和八大提升计划,着力补足公共服务短板,加强智慧化改造,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荣获2020年度浙江省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先进单位。平湖市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全年开放服务达80万人次。
扩展新版图,打造“10分钟健身生活圈”
至2020年,全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16696个,健身绿道1300多公里,体育场地总面积为1280.67万平方米,较2015年增长440.66万平方米,增长幅度为34.4%。建有市、县级公共大中型体育场馆20个、全民健身中心4个,镇、村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近10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24个,游泳池(含拆装式游泳池)112个,社会足球场地78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7平方米。
争创新模范,深化全民健身社区试点
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总目标,市政府连续五年将全民健身工程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1年新建200个“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137个基层专项体育场地。将深化全民健身试点纳入市政府重点督查工作,坚持试点先行和整体推进,全市16个社区深化试点建设,优化治理体系,搭建多元参与健身平台;优化智治体系,共建智慧健身生活场景;优化服务体系,提升群众体育组织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39%,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比例50%以上;每千人拥有2.6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稳定在93%以上。
搭建新平台,创设一年一度市民运动会
于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办一年一届的市民运动会,满足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等各类人群健身需求,带动参与运动健身市民累计超100万人次。创新线上+线下联动办赛形式,释放重大赛事集聚效应,成功举办2018世界大金属球锦标赛、2019年嘉兴国际马拉松、2020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公开赛及2020嘉兴马拉松线上赛、2021复兴之路·薪火驿传百公里接力赛,以体育的力量奏响“不忘初心、追梦奔跑”的新时代强音。社会化办赛日益活跃,2016年以来市级体育协会引进国际级、国家级赛事150多项次。积极培育“谁是球王”、“谁羽争锋”等各项业余联赛活动。
激发新动能,体育赋能乡村振兴
实施《体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突出体育“六进”乡村,营造美丽乡村“运动生态”。2020年举办各类村级群众体育活动1000余场、有规格的赛事528场;公益培训惠及55000余村民;每万人乡村体育健身组织达13个。涌现了平湖市徐家埭村、海宁市尖山定向运动小镇等乡村“体育硬核”新典范。
开创新格局,实施体育+行动计划
深入推动体教融合。出台《嘉兴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嘉兴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青少年阳光体育新网格。全市注册青少年运动员达22590人,每年举办田径、游泳、武术、三大球等市级青少年示范性比赛37项次,参赛人数达1万多人次。2019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达标率63.49%。
探索“运动家+公共服务”全链式共享,促进社区体育、公共卫生中心、养老服务中心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打造第二医院嘉兴市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辐射带动17个体医、体养融合实体项目建设。注重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运用,创新探索“体医康养”融合互促模式,努力构建全人群、全周期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民健身示范区联盟。市县两级体育部门和体育社团累计签订区域合作协议21份,形成了联席会晤、赛事互通、协同共享等常态化合作机制。2020年举办长三角体育圈全民健身大联动、联盟论坛、环意骑行长三角公开赛等20多项次活动。
(0)

相关推荐